8.31《農八月‧初五》
【靜思小語】學校有引導學生向善的教育責任,是度化眾生的最佳場合。
從三年扶困到優質教育
泰國清邁慈濟學校師生透過網路視訊與本會連線,和上人分享校內近況及溫馨點滴。六年一班李嘉娟同學分享,每間教室都有一個「慈濟角」,桌子上會有精舍的照片以及師公上人的法照,並有一個愛心撲滿,讓同學們飲水思源,心存感恩。大家會維護這個角落的乾淨和整齊,表達恭敬心;每天上課之前,會向上人法照問訊,接著合十發好願,然後把零錢投入撲滿。從一年級開始,同學們天天發好願,將每個月存下來的善款納入學校的慈善基金。
校園空地闢有茶園、果園,是幾位華裔茶農與臺商捐贈茶苗或果苗,還有當年泰北扶困時期就認識的朱辰亮先生指導茶葉種植技術,遂成就如今的規模,並且在眾人悉心照顧下結出善果,收成匯入護校基金。從泰北三年扶困計畫延續的善緣,繼續開花結果,再產生種子而播入福田。
殷文仙校長分享今年慈濟學校接受五年一次的校務評鑑,三個主要的指標─學生素養、行政管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全得到特優,是最好的成績!評鑑委員在報告中說,清邁慈濟學校以證嚴法師的教育理念辦校,也把慈濟人文落實在老師們身上,把課程帶進教室,融和泰國基礎教育的課綱,也把臺灣文化和泰國文化做結合,更鼓勵大家多參加志工,希望可以一直繼續下去,讓更多人看見清邁慈濟學校。十八年來,老師們逐漸承擔起傳授人文教育的責任;再進修的老師,碩士論文也以慈濟教育為主題。這次的成績對學校來說很有意義,是泰國教育部直接認證慈濟辦學的理念。
上人感動回應,清邁慈濟學校的師長們用心投入教育,得到鼓勵與高度肯定,請大家都要珍惜,並且再接再厲,人人的心要合而為一,合於真誠美善的一念心,奠定泰國的慈濟教育志業基礎,並使之世代永續。
往年老師們於暑假都會舉辦「深耕人文」研習而專程返回花蓮,上人言,雖然因為疫情,校長、老師們無法來臺見面,不過今天透過網路視訊看到了教育的「覺有情」─大地有情,人有情,師生之間有愛,學生尊師重道。「我很讚歎清邁慈濟學校的學生對老師的禮節,學生要從老師面前經過,不敢高過老師,會彎著腰、低著頭走過去,這是平常就有的禮節;在敬師節,學生也是很恭敬地禮敬老師、感恩老師。這樣的禮節一定要保持,古禮不滅,這樣的形象很美,可以作為典範。」
學校本來就有引導學生向善的教育責任,是度化眾生的最佳場合,上人殷勉慈濟學校守護優良的辦學品質,從小學到中學奠定品德基礎,相信將來中學孩子畢業以後,也能帶著慈濟學校培養的品德、禮儀就讀大學,得到師長與同學的肯定,讓許多優良大學期盼慈濟畢業生可以前來就讀。這些並非空談,只要校長、老師們合心立志,一定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