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日 心無所不容

8.25《農七月‧二十八》

【靜思小語】「忍」字若無心,就只剩一把刀刃;人心要合,就堪得起那把刀在上方。

一念感恩,天寬地闊

與海外慈濟人談話時,上人說,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除了要堅定志向,還要有修行功夫,確實不容易。因為人間很複雜,凡夫眾生有各種無明習氣;每一個人的立場角度不一樣,為公眾之事做決定,無法迎合每個人,只能恆持誠正信實,還要寬容、堪忍。

「娑婆世界是堪忍世界,要堪得忍耐,總是要先開闊心胸,才有空間可以忍;忍是心上一把刀,我們的心若不開闊,稍微碰一下就受傷流血了。有的人也知道自己有缺點,只是習氣難改,所以需要周圍的人一寸一寸給予空間,讓他有所感受,不斷矯正自己的言行態度,這也是度人的方法。」

上人說,合心很重要,就如「忍」字若無心,就只剩一把刀刃;人心要合,就要堪得起那把刀在上方。「所以說來,在人間就要堪忍,因為人間有許多不如意事,唯有我們自己把心放寬,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用這樣的心態與人互動,彼此尊重、互愛,這就是慈濟的精神。」

師兄感嘆要做到這些實非容易,上人教導,就是不容易,才需要修行;不過不要因為覺得不容易就打退堂鼓,否則娑婆世界的苦難人,會永遠沉陷在痛、苦、病、弱之中。「我們既來人間,能夠生活在平安的環境,要時常感恩自己有福。要知道世界上很多人是一天沒有出去做工,這天就沒得吃。僅憑這一點,我們就要寬心包容,就要感恩自己能夠平安生活,享受便利的水電資源,是有很多人辛苦工作才能成就,所以我不斷說感恩,是發自內心;只要發起一念感恩心,就覺得天寬地闊,心寬天地寬。」

堪忍磨難,成就一切

聆聽志業體主管們於院校聯席會報告後,上人開示:「合心、和氣、互愛、協力,要靠人人共同做到,心與心要連接起來。心有所思,口中就要說出來;師父在五十多年前起了一個心念,就對眾呼籲,會合來自大眾的點點滴滴之力,成就如今的慈濟志業。」

上人說,搶救生命固然需要醫師用心治療、護理師盡心照顧,亦不可缺乏醫技人員、藥師、檢驗人員等等,各科別會合起來成為完整的醫療系統,整體運作順暢,才能讓病患得到最適當的醫治和照顧。要有優質的醫療,必須要有優質的醫療人才,所以教育很重要,「醫教合一」,才能不斷進步。

「教育很重要,不論是哪一個科系,都要教善、教學生發揮良能。宗教就是引導人人向善的教育,而信仰佛教,要走上覺悟之道,『佛』就是『覺』的意思,佛法是涵蓋一切的善法。對於任何正信宗教,我都尊敬;不同宗教信仰者要彼此尊敬,也都能學習、探討佛法道理。」

上人舉述皈依文─皈依佛,體解大道,發無上心。如果心門緊閉,信仰什麼宗教都沒有用;人人本具覺性,心門敞開,則覺性浮現。皈依法,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用覺性智慧探討佛法,會感覺到佛法如大海,浩瀚無邊際,值得探究。若人人都有這分開闊的心,就可以合心協力利益人間。皈依僧,統理大眾,一切無礙─所說的僧,不只是佛教的出家人,只要有心、有願力,懂得道理且起而行動,就能啟發人、帶動人,合力救助人間疾苦。

就如印度王舍城的小男孩山迪普,自幼生病以致腹大如鼓,在上人從影片裏看到以後,希望將他找出來並協助就醫,而後由二位印度志工陪伴他與父母到首都新德里的大醫院治療,將積在腹中的尿液排出,身體逐漸恢復中。上人說,只要「覺有情」的人間菩薩愈多,普遍分布在世界各地,就會有許多像山迪普這樣,長期承受病苦的貧困人得救。

目前馬來西亞、新加坡慈濟人持續前往尼泊爾,在佛陀的誕生地藍毗尼進行慈善、醫療援助。「我想要尋找佛陀的足跡,想不到隨著這念心,發現佛陀的故鄉是如此窮困。若沒有慈濟,就沒有這一群慈濟人,能夠前往佛陀的故鄉,發現這麼多苦難人;人間菩薩走到了,那個地方就會得救,一步步從慈善、醫療、教育著手進行,也為當地許下一個未來的希望。」

四大志業都是為了救助天下苦難而設立,然而要為人間付出,眾生見解紛雜,必須堪忍一切磨難,所以上人曾說出「十在心路」,第一項就是「在苦難中長養慈悲」。「無論面對什麼境界,我的心都很篤定,要為天下眾生做事就要『忍』,堪忍不同的見解,要經得起磨難,否則無法成就一切。」

只要開闊心胸,有無私的大愛,則能「心包太虛」,包容一切,就無所不容。上人說,眾生皆有佛性,因為本性平等,所以要平等尊重眾生,同時要尊重自己,把覺性提起來;世間苦難多,還有很多事需要很多人發心去做,有志一同的人源源不斷,真誠付出,就有翻轉苦難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