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選與惜物 設計師這樣穿

專業服裝設計師林臣英(左),在拍攝新一季創作設計的現場,為模特兒整理衣服。

快時尚便宜,同款式乾脆包色處理;
衝動購物,顏色或款式突兀難以搭配;
價廉物不美,就塞在衣櫃深處,下季變成垃圾……

這些時下的治裝陷阱,如何避開?

快時尚便宜,同款式乾脆包色處理;衝動購物,顏色或款式突兀難以搭配;價廉物不美,就塞在衣櫃深處,下季變成垃圾……

這些時下的治裝陷阱,如何避開?

「好,就是這樣!」身材高䠷的烏克蘭模特兒站在陽臺門邊,背對著午後豔陽擺姿勢,強烈逆光下,女模的面容與身形融成一道剪影,卻在專業攝影師的鏡頭下形成光鮮亮麗的畫面。

「嗯,很好!」看著電腦上顯示的照片,服裝設計師林臣英點頭表示合格。為了拍攝秋冬新裝的宣傳照,林臣英租下一整層攝影棚,模特兒、攝影師、造型師等團隊,從早上八點就開工,趕著在時限內完成數十套新裝拍攝。

「以前我們的設計著重宴會場合穿的,現在比較多舒適、輕鬆的單品,也非常講究裁縫的工。」林臣英的祕書歐陽文倩表示,除了牛仔褲和毛衣委託海外廠商製造,其他都是臺灣製造,由長期合作的本地師傅裁製,如果好好保養,甚至十年後穿起來還是跟原來的差不多。

細看林臣英設計的服飾,以端莊美麗、典雅大方的東方風格為主,出席大多數場合都能得體不失禮。然而好設計、高品質、細加工,也意味著不可能像「快時尚」那樣低價。

林臣英認為,「快時尚」在用料、加工都傾向平價,樣式跟隨流行,目的是要讓消費者很快、很輕易取得,卻也因此容易過度購買,「挑選時沒有考慮周全,因為便宜就同一款式買了多種顏色,可是真的會穿的只有一個顏色;或是在網路上選購,也沒有去試穿,所以有一些衣服穿起來不一定舒服或風格適合,大概穿一季或一、兩次就不會再穿了,造成浪費。」

林臣英坦言,自己也曾經買過「快時尚」的牛仔褲,儘管價格便宜,粗劣的車工卻帶來不好的觸感;品質好、加工細緻的衣服,雖然價位相對較高,但穿得舒適,還能穿得長久,反而更加符合經濟效益。

但她也強調,不見得便宜就不好,懂得選擇適合自己的衣服,和衣櫃裏面的單品能夠組合,還是可以買到價廉又實穿的衣服;好整理、好搭配,整整齊齊、乾乾淨淨也能穿出優雅。

有禮有節最為脫俗

至於一件衣服能夠穿多久?林臣英表示,必須依個人使用及維護情況而定。「有些衣服在洗滌標籤上告訴你,不可以丟洗衣機;若丟洗衣機又沒有加洗衣袋、跟別的衣服絞在一起,光澤會變差、布料可能會起毛球;有的衣服可以用洗衣機洗,但如果加洗衣袋或是用手洗,使用壽命就能更長。」

身為慈濟志工的林臣英,以慈濟制服為例說明,同樣一套藍西裝,有的志工保養得很好,外套該乾洗就送洗衣店,襯衫、西裝褲該熨燙時就熨燙,穿起來就是平平整整的。

「有的人很珍惜衣服、保養得很好,只要身材沒有變,可以穿個五、六年甚至十年。」林臣英補充說。

珍惜使用、延長服飾的物命之外,更重要的是按照身分、年齡、場合穿著適合的服裝,「有禮有節」地讓自己展現出合宜的樣貌。林臣英舉例說明:「在歐美,如果有人邀約你參加宴會活動,會事前說明服裝規範(dress code),例如晚禮服;日本人參加喪禮,一定全套黑色的西裝、套裝或和服,日本百貨公司也有這樣的專櫃。」

相形之下,臺灣既沒有西方國家嚴謹的服裝規範,也不像日本社會極為重視禮節,民眾的穿著顯得輕鬆許多,有時卻隨興過了頭。好比許多男士身穿運動衫、足蹬涼鞋出席正式場合;有些上了年紀的女性穿著迷你裙,顯得突兀。

林臣英表示,穿著整齊、端莊的人,在這種視覺紛亂的大環境中,反而更能顯現出與眾不同的氣質,「所以上人才要我們慈濟人穿制服,你看很多師姊穿上旗袍、八正道就是好看,非常端莊、優雅!」

林臣英回想起三十多年前,為慈濟護專設計制服時,上人要求讓學生們穿出清新及端莊的氣質,於是設計出淡綠色洋裝式的第一代護專制服。當一百零七位新生穿著制服,出現在第一屆開學典禮會場,那一抹置身「志工藍」與「醫護白」之間,青春正盛的淺綠,頓時成為全場焦點。

「上人希望學生念書的時候,不要花太多時間在衣著上,所以才想有個適合她們年齡的制服,很清新又蠻活潑的。」林臣英回憶道。

跟風流行忘了自己

無論時尚女裝或團隊制服,林臣英的設計原則,始終堅持樣式端莊、品質優良能長久使用。對於治裝預算不多的年輕人,她誠心建議:「不要亂買,好好的挑買一些好衣服,反而比較有經濟效益。」

榮獲德國紅點設計獎的年輕平面設計師王宣方也認同,與其隨意購買價廉物不美的衣物,不如「嚴選」幾件適合自己又耐穿的優質服飾。

雖然任職的設計公司沒有刻意規定服裝,她上班的穿著輕鬆但不隨便,乍看之下跟大學生沒兩樣,但氣質與風格卻是判若兩人。

在與慈濟志工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時,王宣方在簡報中放上一張大學時刻意拍攝的「酷」照:足蹬露趾高跟鞋、身穿刻意破洞的牛仔褲,青澀未脫,卻使勁地表現出超齡的冷豔;略顯兇悍的面容與眼神,和現在的柔和溫雅大相逕庭。「我讀的是視覺傳達設計系,那時每天上學好像都在爭奇鬥豔,同學們都會想今天要穿什麼?怎樣穿得美美的、展現不同風格?讓大家看到我穿得多酷、多炫!」

當時為了趕上最新流行,王宣方幾乎每週都從學校所在的彰化縣員林鎮,騎機車到臺中市的一中商圈、逢甲商圈買衣服。一件動輒五百、一千元的單品,對大學生來說是不小的負擔,但為了心目中的「美」以及他人驚訝、羨慕的眼光,她總是不手軟地買下去。久而久之,手頭上能用的錢少了,租屋處的小衣櫃也塞爆了。

買過太多「快時尚」衣物,有的衣服穿沒幾次就脫線、掉釦子,有的一進洗衣機泡水就開始溶出染料,洗完脫水後就褪色、變形,大概兩、三個月就被淘汰,「材質沒辦法耐久,但購買時卻沒有想過物命,或是質地會不會穿起來很癢、很刺痛?」吃過虧的她坦言道。

王宣方大學時是「快時尚」的追隨者,想藉由外在表現自我(圖1);進入職場、學習茶道後,她更注重內在的氣質,衣著風格也跟著改變(圖2)。(相片提供/王宣方)

掏腰包前三思而行

王宣方大學畢業回臺北工作、生活,參與慈濟志工,回想學生時期的穿衣觀念,「其實是貪人家的掌聲、貪人家說你這件衣服哪裏買的?好漂亮!如果有人說你這件衣服『怎麼這樣?』我可能瞬間生氣:『哪有啊?這件高腰褲很流行的!你懂不懂啊?』那時就是癡迷在外物中。」

王宣方漸漸領悟,一個人真正的美,不是用「身外之物」裝飾,而是由內而外,把自己的內涵、氣質,藉由合宜的衣著及身行舉止展現出來,「即便是簡單的單品,無論是對客戶、同事,都可以展現出很棒的自信跟氣場!」

回顧那段每週買新衣填補內心空洞的爭豔時光,年過三十歲的她認為,如果自己早一點接觸到善知識,就能早一點學會「斷捨離」,不會虛耗金錢與精神,瘦了荷包也拖累了環境。

放下對虛華的執著,她在添購新衣時也精挑細選,「我開始學茶道後,就選購穿起來比較自在的衣服當茶道服;如果參加朋友婚禮就是穿洋裝,不同朋友的婚禮,洋裝有兩件交替就夠了。」

她建議,買衣服前可以想一下,自己會在什麼時刻、什麼場合、做什麼事會需要怎樣的衣服?由此評估真正的需求,就能在衣著方面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錢,「好比大學生的服裝,可以分成上課、運動、外出等不同場合挑選;至於上班族可能週一到五就是白襯衫、西裝褲或是裙子,有制服的就更簡單了,不用去思考要穿什麼。」

穿著關乎個人外在形象,王宣方認為,重點還是要回歸內在,「當自己身行、內在都調整好了,不管穿什麼,都可以由內而外展現風采,心是根本,比外物更重要。」

專業治裝指南

口述‧林臣英、王宣方   整理‧葉子豪

  • 購衣、穿著和人生一樣,必須有計畫、有規模地思考,而不是亂無章法、為買而買。

  • 了解自己的風格,一件衣服可以穿著長達十年、二十年;即便是簡單的T恤、牛仔褲,都可以展現出很棒的自信跟氣場!

  • 選購適合自己的身分、年齡、工作場合的衣物,還要從「物命」思考,這件衣服材質是否耐用?穿起來會不會感覺不舒服?是否五年後還可以著用?

  • 從衣物的功能性考量,例如用兩、三種款式,以創意做搭配,就可以有十多種組合,適用多種場合。

  • 正確洗滌及整理,能延長衣物的壽命;整整齊齊、乾乾淨淨也能穿出優雅。

  • 許多人會省吃儉用買名牌,藉外物突顯自己,卻往往讓人只認得名牌而不認得你這個人。

  • 穿著整齊、端莊、得體,在視覺紛亂的大環境中,反而更能顯現出與眾不同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