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感恩科技每樣產品都有生產履歷─
這一件服飾用掉幾支寶特瓶?
和使用原生材料相比減了多少二氧化碳排放?
節約了多少石油和水?
環保志工和實業家攜手,把物命發揮到極致。
大愛感恩科技每樣產品都有生產履歷─ 這一件服飾用掉幾支寶特瓶?和使用原生材料相比減了多少二氧化碳排放?節約了多少石油和水?
環保志工和實業家攜手,把物命發揮到極致。
二○一八年參加世界盃足球賽的三十二支隊伍中,有十六隊穿上了由臺灣「環保紗」製成的球衣,其中的勁旅甚至踢進前四強,讓MIT的環保紡織技術,登上舉世矚目的舞臺。
「環保紗」由回收寶特瓶再製而成,瓶身首先切成瓶片、加熱熔化成液態,加工成為比米粒還要小的酯粒,成分、物性都與由石油提煉的原生塑膠粒沒有差別,接下來的程序也和一般成衣完全相同,在吸溼排汗、彈性延展的機能也毫不遜色。
「環保球衣」在世界級的競技場上證明其優異,這種材料還能有其他運用嗎?
二○二二年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策畫了一場與眾不同的環保動態展示,除了展出慈濟賑災毛毯、背包、志工常穿的POLO衫制服等機能性用品之外,還有名為「傳薪」系列的現代古典風服飾。
臨時學習走臺步的慈濟志工,穿著這些色彩和樣式單純的服裝走上臺時,多半顯得從容安適。「整體的設計,都是內外和諧統一,以整潔素面的布料、簡約端莊的剪裁,襯托出穿者的典雅、單純、內斂。」司儀如是解說。
「我們的衣服都是寶特瓶再造的,好洗、快乾、易去污。」大愛感恩設計總監洪若岑解說道。「傳薪」系列服飾的原料,來自慈濟環保站的回收寶特瓶;每一件衣服用掉幾支寶特瓶?和使用原生材料相比減了多少二氧化碳?節約了多少石油和水?都清楚地標示在型錄照片的下緣。
為了減少染整布料造成的污染及耗水,大愛感恩科技推出的衣服大多為黑、白、藍、灰、綠色調,其中的白色源自透明寶特瓶,蘋果綠取自綠色寶特瓶,黑色則是由透明寶特瓶製成的白色塑膠粒子,混合碳黑加熱熔化,而後抽絲做成黑色紗線,藍色衣料也是以同樣的原理製作。
至於環保毛毯的灰色調,是混合黑紗與白紗織造出來的視覺效果,以一件長二點三公尺、寬度一點八公尺的大毛毯為例,其使用的寶特瓶數量多達六十七支,比起使用原生料、傳統製作方法的同規格產品,可減少約四點二公斤的碳排放,一百八十公升的耗水量,節約一公升的石油。
二○一五年,大愛感恩科技進一步研發出二次回收再製技術(Recycle to Recycle,簡稱R2R),把環保毛毯製作過程中裁下的剩布邊,再次絞碎、熱熔、改質造粒、抽紗織造。特別的是,原本構成灰色質料的黑白紗線,在熱熔過程中完全融合,只存在黑紗線中的黑色染料,因此均勻分布在融合後的材料中,形成更接近黑色的深灰色調。
大愛感恩科技把二次回收再製的材料,製成毛毯、背心及圍巾,以及防疫用的護目鏡架等用品,落實了物盡其用、環保升級的理想。
今年的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上,大愛感恩科技展示了以回收寶特瓶製成的各類服飾及環保產品。
影響力遠勝報酬率
「產品研發的方向,是希望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透過一些小小的行動對地球帶來幫助。」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畫室同仁張絮評說明。然而這條織品服飾的環保之路,一開始卻讓紡織界傷透腦筋。
二○○○年以前,臺灣紡織業者就了解寶特瓶切碎熱熔後,可以再製成化學纖維。慈濟實業家志工們很看好這項技術,認為能運用製成各類織品,投入人道救援。然而二○○四年試量產後卻發現,回收再製紗線的良率竟然只有百分之三十!
問題出在回收寶特瓶材質混雜,能夠拿來再製的,是瓶身的PET塑膠材質,但回收時卻未去除PP材質做成的瓶蓋與瓶環;紗線的直徑只有頭髮的二十分之一,如果製程中混入任何雜質,都會堵塞抽絲機器的射出孔,或是讓抽出來的絲線斷裂,導致加工程序中斷。
全臺環保志工立即加入了去除寶特瓶瓶蓋及瓶環的分類工序,良率於是提升到近九成。
二○○六年,由環保紗製成的慈濟「環保毛毯」正式量產,投入海內外慈善行動;兩年後,五位實業家志工共同出資成立社會企業「大愛感恩科技」,並且把所有股份捐給慈濟、每年盈餘全數投入海內外慈善公益。
發起人之一、現任總經理李鼎銘特別聲明,公司不是無償接受慈濟環保回收原料,而是以高於市場行情的價格收購,讓環保志工可以不斷地將「垃圾變黃金」,善款捐助慈濟的人文志業及慈善志業。
對這間創業至今十四年的公司來說,社會影響力遠比投資報酬率重要得多。「有一次,歐洲一個專門跑環保新聞的媒體來到臺灣,訪問公司營業額是多少?獲利率如何?」這些問題李鼎銘沒有太多回應,而是請同仁陪同記者到慈濟內湖園區看志工做回收。
李鼎銘表示,不談營業額、獲利率等問題,是因為大愛感恩科技最有價值的是,連結環保志工對大地的關愛,與慈濟人為全世界付出的大愛;要呈現給世人看的是善的連結、感動與影響力,而非冷冰冰的數字。
「環保菩薩就只為了『愛地球』,可能做一整年、十年,甚至三十年!」李鼎銘進一步解釋,慈濟環保志工所做的不只是資源回收,而是「天下事」。他們回收的寶特瓶可能成為一條環保毛毯的成分,被送到遠方的國度呵護苦難者;也可能被做成環保衣,讓消費者減少排碳與消耗資源。
部分慈濟志工服、大愛感恩科技出品的傳薪系列服飾乃至西服,都使用到回收材料,體現循環經濟的可行性。
演示化腐朽為神奇
大愛感恩科技持續研發各種服裝與配備,附上太陽能照明燈及蓄電池的鴨舌帽、具備防水透氣機能的防寒外套及鋪棉褲、踩到釘子也不會穿透的防穿刺鞋,以及具備太陽能充電功能的賑災背包……慈濟志工從頭到腳所需的服裝配備一應俱全,即使是到沒電、沒照明的重災區執行人道救援工作也有基本保護;也持續開發適合一般消費者的相關用品。
此外,大愛感恩科技也藉由慎選合作夥伴,履行保障勞工權益等社會責任。由於公司沒有自己的製造工廠,於是把生產製造的工作,交給信譽卓著,甚至獲得企業社會責任相關認證的優良廠商,以落實環保綠色供應鏈。
「但重點還是在教育,藉著這些化腐朽為神奇的產品來說法。這些衣服是環保菩薩、實業家志工辛苦做成的,都有故事在裏面。」李鼎銘強調,公司儘管需要營利,卻不鼓勵過度消費,回收好,不用更好,如果必須添購生活用品,則建議消費者們能夠選用環保產品;減少不必要的消費、珍惜使用以延續物命,都是有利於人與大地的善行。
「上人曾說,不要忽視每個人的力量,只要願意做,這世界就會因為我們而改變。」李鼎銘期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