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失去的下一代♫

在約旦虎威賈村慈濟義診中,敘利亞醫師哈金為來自札塔里難民營的孩童看診。(攝影/賴花秀)

逃過了烽火,逃不過重病卻求醫無門的關卡,
同樣離鄉背井的敘利亞醫師們,不忍下一代在異國如風中殘燭,
和慈濟志工攜手為他們續命!

逃過了烽火,逃不過重病卻求醫無門的關卡,同樣離鄉背井的敘利亞醫師們,不忍下一代在異國如風中殘燭,和慈濟志工攜手為他們續命!

月刊有聲書

本文提供有聲書,歡迎播放聆聽,期待能給您不一樣的感受,用聽的來讀月刊。本篇由慈濟大學國際暨跨領域學院呂佩珊助理教授協助錄製。

感恩「慈大之聲實習廣播電臺」協助錄製,感謝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王秀芳臺長大力支持。

二○一四年底,聯合國難民署停止難民營手術補助,一時間,難民們紛紛向慈濟求助。二○一五年,一場以敘利亞醫師為主的會議,於安曼市阿奇拉醫院(Akilah Hospital)進行。

會議中,耳鼻喉科醫師哈金(Abdul Hakim Khader),不信任地看著邀他出席的陳秋華。他剛從敘利亞逃到約旦一年多,雖然在醫院謀得職務,卻發生整月薪資被騙而無法領得的憾事。長期寄人籬下,他要保護妻兒,充滿戒心,很難相信來自遙遠臺灣的慈善組織,要如何幫助敘利亞人?

陳秋華道出他長年累月於約旦代表慈濟深耕人道救援的經過,如今敘利亞難民陷入困頓,貧病交迫,他邀請敘利亞醫師們共同來幫助。

陳秋華的善意和體貼,雖然打動敘利亞醫師們,但多少仍有懷疑。同樣在會議中的心臟外科醫師阿罕默德(Ahmad Majid),開始參與慈濟義診,每月到「慈心之家」關懷;長期從旁觀察陳秋華,他被感動了;為救助同胞,他總會向與慈濟合作的阿貝亞德醫院(Al Bayader Hospital),商討出特別優惠的費用。

敘利亞難民在約旦看診需要自費,只能聽由醫院開價。一次,有位醫療個案診斷須裝心臟支架,一個支架收費是二千五百約幣(約新臺幣十萬元);手術結束後,阿罕默德醫師告訴陳秋華:「實際進行時,發現不用裝支架,用氣球擴張術處理即可,只需四百約幣。」

陳秋華非常驚訝,久居約旦四十餘年,也接觸過許多醫師,有些人不會錯過任何一個可以賺錢的機會,「我深深感受到阿罕默德醫師的慈悲,很感動。」

阿罕默德醫師在自己的診間會主動降低診療費,只要可以不多花錢的,會盡力減少同胞的經濟負擔,也省下慈濟補助他的費用,讓志工能嘉惠更多需要治病的人們。

難民醫療個案來自四面八方,包括義診時需進一步治療的對象,疝氣的孩子或者是需要裝假牙的長者,各有不同狀況,早期,慈濟會轉介給合作的醫院,近年來調整方式,由長期互動的敘利亞醫師,向任職醫院租借手術房,慈濟直接給付敘利亞醫師手術等相關費用,保障他們也能獲得收入。

目前慈濟已有一個堅強的敘利亞醫師團隊,合作醫師涵蓋各個專科。七年前對陳秋華抱持懷疑的哈金醫師,如今已是慈濟義診、發放活動的老面孔。慈濟人誠正信實的做事態度感動了他,他也了解慈濟人盡心盡力仍無法幫助到每位敘利亞難民,但所提供的教育補助、物資發放、醫療義診,這分誠心已改變不少家庭的未來,「敘利亞的孩童,目前最缺的是教育、食物、醫療。我們要幫敘利亞找回失去的下一代。」

附錄

我的左手

尤瑟夫(Yousef Samara)

年齡:16歲
病名:左手尺骨骨折
治療:筋骨重建手術
成果:左手恢復九成功能

(攝影/阿詩瑪)

圖1:尤瑟夫左手側面、正面的X光片,正面可見骨折處。(攝影/林綠卿)

圖2:尺骨骨折沒有及時治療,左手萎縮僵硬。(攝影/林綠卿)

圖3:筋骨重建手術後回診,費拉斯醫師為尤瑟夫檢查。(攝影/阿詩瑪)

二○二一年十一月,慈濟在虎威賈村例行義診時,骨科醫師漢札威(Hamzawi)遇見少年尤瑟夫,他左手肘肌肉嚴重萎縮、手指無法動彈。

尤瑟夫來自札塔里難民營,二○二○年不慎跌倒,左手骨折。難民營沒有完善的醫療設備,只有小診所看看感冒,若要離開難民營外出就醫,每日要去排隊,爭取只有五百個名額的通行證。直到二○二一年一月,尤瑟夫才得以出難民營照X光,確認需要手術。

身處難民營中,住民無法工作,生活所需靠著聯合國難民署發放的食物券每人每月二十約幣(約合新臺幣八百元)生活,母親雖憂心,但如何能付得出手術費?

骨折受傷一年多後,尤瑟夫的左手下半段已漸漸無法活動。直到聯合國難民署義工醫師漢札威在慈濟義診中,看到尤瑟夫的左手僵硬萎縮,迅速轉給小兒骨科醫師費拉斯(Feras Ibrahim),確認左手靠近手腕處的尺骨折斷了一小截,診斷需進行植骨手術。

尤瑟夫成為慈濟的醫療個案,由費拉斯醫師施行筋骨重建手術,在尤瑟夫的骨盆處取一小段骨頭、小腿處取一小段肌腱,肚子上取一小塊皮膚,希望能助他恢復百分之七十的手肘功能,手術歷經六小時。二○二二年三月,勇敢的尤瑟夫帶著慈濟人滿滿的祝福,從安曼出院回到難民營。

術後兩週,尤瑟夫再度來到安曼平安之家醫院門診,費拉斯醫師拆開石膏,再照一次X光,喜見骨頭恢復良好。尤瑟夫不可置信地掩面說:「我的手指能動了!」

費拉斯醫師感到欣慰,「術後復原情況遠超出預期的成功,你的手有可能恢復到百分之九十的功能!」費拉斯醫師為他再次打上石膏固定,像慈父一般教導如何復健左手,叮囑媽媽一個月後再帶他回來複診。

「過去兩年我不喜歡去上學,因為同學會嘲笑我的手,所以,我總是把手藏在衣服裏。現在我再也不需遮住手了。謝謝慈濟!」相信尤瑟夫永難忘懷,是費拉斯醫師和臺灣慈濟給了他左手的自由。

附錄

袖珍女孩,長高吧

盧珍(Lujin Omar Shhadeh)

年齡:14歲
病名:生長激素缺乏症
治療:注射生長激素
成果:志工初訪時8歲,身高104公分(2022年12月身高143公分)

(攝影/陳秋華)

圖1:醫師準備為盧珍注射生長激素針劑。(攝影/陳秋華)

圖2:盧珍畫的孩子有著長腿。(攝影/陳秋華)

圖3:2019年時,盧珍與媽媽(左)和贊助購買生長激素針劑的王智民藥師(右)歡喜相見。(攝影/陳秋華)

約旦慈濟的醫療救助個案,手術、檢查與藥品贊助人次,一年數以千計,其中有部分不僅靠當地醫療資源,還需跨海協力,才能持續治療。

跟著母親與兄弟姊妹逃到約旦依親的盧珍,到了六歲上學年齡,身高只有一百公分,比起同齡孩子明顯矮很多。母親瑪納爾女士帶著盧珍去醫院檢查,發現罹患罕見疾病「生長激素缺乏症」。

瑪納爾憂心萬分,因為醫治這病的生長激素針劑費用極為昂貴,她根本負擔不起。雪上加霜的是,那一年先生在敘利亞往生了,悲傷憂慮的瑪納爾既無法回到自己的家鄉科威特,失去先生亦無法回到敘利亞,就這樣困在約旦。

盧珍生長遲緩,雖然六歲了,但骨骼上下兩端的生長板卻只有兩歲大;體內生長激素嚴重缺乏,亟需把握成長期治療。

「一位牙醫師跟我提到,有位從臺灣來的陳先生,想來了解盧珍身上有什麼問題;後來他真的來了,看了醫師的檢查報告,他決定幫助我們。」瑪納爾說。

二○一七年,陳秋華接獲提報前往訪視,恰巧那一年十二月臺灣慈濟團隊前來約旦義診,臺南慈濟人醫會王智民藥師也在此團中,協助約旦分會先在當地購買三劑生長激素;回臺灣後,王智民找到生長激素針劑藥廠的廠商,費用比在約旦購買便宜,開始贊助每管新臺幣五千元的生長激素給盧珍施打。

陳秋華利用回臺時間,連續三年為盧珍帶針劑至約旦,由於針劑需要冷凍,一次只能攜帶一年份十二支藥劑,第四年才改由約旦慈濟人醫會自土耳其以同等價格取得,施打至今。

盧珍在志工的建議下學跆拳道,增加肌肉量。前幾年明顯長高,到二○二二年,她的生長速度又慢了下來,醫師為她調整藥物之後,目前長到一百四十三公分。

以往在家裏畫圖,盧珍總把圖中孩子的腳畫得長長的,媽媽問為什麼呢?她回答:「因為我想長高。」圓滿這個夢的力量,來自八千公里外的臺灣,也祝福小女孩畫裏的長腿,能如願實現在自己身上。

附錄

少年不再牽腸掛肚

歐薩瑪(Osama Sofrajy)

年齡:18歲
病名:克隆氏症
治療: 手術、注射免疫球蛋白、全口牙齒治療,醫材供應
成果: 症狀好轉,恢復行動能力,能上跆拳道課、踢足球

(攝影/陳秋華)

圖1:歐薩瑪因克隆氏症惡化,難以進食、無法走路。(攝影/賴花秀)

圖2:2019年初訪隔月緊急進行手術,做排便造口。(攝影/賴花秀)

圖3:歐薩瑪的牙齒損壞,失去咀嚼能力,約旦慈濟人請來安賈德牙醫師幫歐薩瑪治療全口牙齒。(相片提供/慈濟約旦分會)

二○一九年,敘利亞醫師團隊輾轉得知少年歐薩瑪的困境。

「有人告訴我這孩子的病情,請我們救救他!」經由一位護理師通報,哈金醫師得知這個貧窮男孩的故事,深感不捨。

歐薩瑪出生在敘利亞荷姆斯(Homs),五歲時確診罹患克隆氏症;這種自體免疫疾病導致慢性腸道發炎,影響口腔至肛門、尿道等處黏膜系統,當長期發炎未控制,易發生膿瘍與瘻管合併症。

敘利亞內戰爆發,也中斷了歐薩瑪的治療,舉家二○一三年逃到約旦。身處異鄉,父親仍帶著小歐薩瑪四處求醫,阿姨與一位善心的藥師亦為其奔走尋求醫療資源;得到幾個國際NGO團隊資助,斷斷續續治療,然而病情並未好轉,歐薩瑪只能靠著一間女性聯合慈善中心診所定期提供類固醇維持生命。

經由敘利亞醫師團隊窗口莫罕那醫師向慈濟提報後,志工賴花秀前往阿貝亞德醫院探望。歐薩瑪骨瘦如柴,只能吃力爬行,十四歲年紀卻僅有十七公斤,臀部已經有瘻管,醫師檢查時輕輕按一下他的臀部,墨綠色糞便從傷口流出,孩子痛苦哀號。

「當時我正在泰國轉機要回臺灣,接到賴花秀拍來的影片訊息……」陳秋華看到歐薩瑪的病況,母親掩面揪心,而父親對著鏡頭訴說多年求助無門之苦,陳秋華焦急地請莫罕那醫師趕緊安排手術:「請盡可能的救治!」

手術在阿貝亞德醫院進行,醫師將歐薩瑪已腐化的腸段切除縫合,於肚臍兩側各做一個排便造口,並注射抗生素防止細菌感染。慈濟全額補助手術費用,然而歐薩瑪因長期使用類固醇,骨質嚴重流失,全口牙齒損壞,志工又請來牙醫師幫歐薩瑪整修牙齒,恢復咀嚼能力,並持續提供藥物和醫療所需。其中治療所需的「免疫球蛋白」,陳秋華再度跨海求援,王智民藥師慷慨解囊,支援十幾針費用。

歐薩瑪如今已經長成結實的青少年,因為健康因素仍無法就學,慈濟為他聘請以工代賑的老師當家教。戴起眼鏡的歐薩瑪念著課文,還能和玩伴奔跑踢足球,笑容燦爛。

「現在他很壯了,看到他,我覺得很想哭,謝謝!」莫罕那醫師說著這個眾人合力救回一命的男孩,欣慰地流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