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至十二日 教育有所堅持

12.11~12《農十一月‧十八至十九》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靜思小語】把聰明轉成智慧,將享樂的欲念轉為助人的愛心。

教育不能脫離生活

十二月十一日,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府的教育處室主管以及多位校長,還有臺大葉丙成教授和推動PaGamO環保防災勇士之慈濟志工,與上人座談。上人肯定校長們用心負責,在學校建立優良校風;人間的希望在教育,社會需要教育才有秩序,教育工作者有心、用心發揮良能,未來的人間就很有希望。

「此時科技發達,葉教授把握好因緣,用他的智慧創新教育方法,讓教育界很能接受,學校按照這個方法『舊教創新』,教育就能增長力量。當然,教育需要落實生活,不能與人的生活脫離,否則教育就無法實用;教育一定要在人與人之間落實,也要落實在社會。學無止境,教育不只對於孩子,就如環保,是全人類都需要具備的觀念,可以從日常飲食習慣的改變做起。」

「我曾建議慈濟中小學校長,在每天午餐之前挪出五分鐘,讓學生看一段影片,了解天下貧窮苦難的孩子是什麼樣的生活,他們的吃、住、穿的環境如何?我們的社會很富有,孩子一直往上比,再比都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媒體作用很大,但是很多媒體都會把孩子導進錯誤的迷途,我們是否也用媒體引導孩子回歸正向;加上老師的輔導,讓他們不要一直往上比,勉勵他們將來要做一個對人間真正有用的人。」

「我們要引導孩子,把聰明轉為智慧。聰明是知道很多、懂得很多,知識很高;智慧是能將知識用來改善環境,預防災難發生。所以我們不只要傳授知識,還要提升孩子的智慧,讓孩子懂得做好自我防護,並且幫助改善環境。」上人指出,減少欲念才能增長智慧,不應該讓孩子隨著欲望不斷追求,教育有責任給予孩子正知正見。現在諸事強調「多元化」,要有多元化的教育,但是方向不能分散,還是要歸於正向,未來的人間才不會混亂。

戰亂不息苦難不止

十二月十二日於歲末祝福典禮中,上人與眾分享今天三義慈濟中醫醫院啟業,現在醫療志業共有八所醫院,中醫院在苗栗照顧當地鄉親。從花蓮慈濟醫院建院開始,慈濟皆是應地方所需而蓋醫院,歷經重重難關,亦會合諸多善因緣而建設,在臺灣各地守護生命。

臺灣今年九月發生二次芮氏規模六以上的強震,在臺東、花蓮造成災情,關山慈濟醫院與玉里慈濟醫院立即動員搶救傷患。尤其玉里是○九一八池上地震主要受災地區,玉里慈院主管同仁也受到強震驚嚇,仍以搶救傷患為先,安撫、救治受傷鄉親。上人說,幸好玉里有慈濟醫院,在這次地震發生後,發揮很大的安定力量。

「人生無常,不知何時會有災難發生,所以天天能夠平安度過,要天天感恩。臺灣這幾十年來大致平安,我們都要日日抱著感恩心,知福、惜福、再造福。」上人說,從歲末祝福典禮中的年度「慈濟大藏經」影片,可以看到國際間有多少貧窮苦難的人,而且是經年累月都在難以想像的困苦中度日。只要有因緣讓慈濟人看見他們的苦,走到他們身邊關懷與幫助,就有翻轉苦難的希望。

上人感慨濟貧與救災,慈濟志工都能就地、就近動員付出,若有因緣還可以進行中長期救助,直到苦難人自立,徹底翻轉人生;但是對於深陷人禍戰亂中的民眾,則苦無辦法給予幫助。國際間的慈濟人幫助逃離戰禍的多國難民,悲憫他們家破人亡,與親屬生離死別之苦,但無奈戰亂不息,無法幫助他們回到思念中的故鄉重建家園,只能提供短時間的生活援助。

從電視新聞畫面看到許多因為戰火而受苦的人,一幕幕苦相不斷在腦海浮現,想著這些人如今何在?接觸不到,很無奈!回過頭來看臺灣,距離戰爭已將近八十年,戰後臺灣社會各方面不斷進步,經歷過戰爭的人年紀大了,中壯年人沒有戰爭的印象,年輕人更不知戰亂之苦;戰爭中的人們擔驚受怕,生活困頓,戰後一段時間大家過著刻苦的日子,由於物資缺乏,每一樣物品都要修修補補勉強使用,使用到完全不能用,這樣的生活與精神,現在的人難以體會與理解。

上人擔憂大家在安逸繁榮的環境中,一直追逐物質享受,貪欲會愈來愈深,再怎樣追都不滿足。很期待人人可以放寬眼界看天下,知道天下有這麼多災難,將享樂的欲念轉為助人的愛心,讓點點滴滴的愛心如同螢火蟲的極微光,只要愈來愈多螢火蟲亮起來,就能讓臺灣從世界地圖發光,還能點亮世界上許多黑暗的角落。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