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池上震災重建─鋼構屋交屋 新年安心居

慈濟啟動花蓮玉里鎮、富里鄉鋼構安心屋工程,專業志工團隊協助廠商施工。(攝影/林雪鳳)

去年九月十八日池上強震,全臺超級有感,慈濟投入重建,在完成近兩百戶民宅修繕後,另為重災戶援建鋼構屋,在今年農曆年前六戶交屋,給予受災戶最有感的祝福。

距離二○二二年「○九一八池上地震」已近三個月,高齡一○四歲的林爺爺,十二月中旬在七十多歲的兒子陪同下,拄著拐杖來到老家拆除後的原址,看著鋼構骨架立出三合院雛形的家,想著以後還可以在屋簷下曬曬太陽,內心激動萬分。

震災後,他在玉里鎮上租屋暫居,「兒子告訴我,明天要帶我回『家』看工程,我是歡喜到睡不著!」林爺爺到現場後,不敢相信「家」這麼快就蓋起來了,「一路走來,心情從低落到看見希望,慈濟給我這麼多愛,我這輩子已經足夠了!」

九月十八日下午兩點四十四分,震央在池上的芮氏規模六點八強震,讓花東地區九百戶民宅受損;慈濟實地會勘三百五十餘戶後,修繕其中近兩百戶,並為七間重災戶於原址拆除危房,重建「鋼構安心屋」。

專業營建人員及慈濟志工團隊,在冷冽寒冬中趕工;中區慈濟志工自災後不斷往返東西部協助工程,奔波多時的洪武正,看著林爺爺的笑容,歡喜地說:「能為鄉親完成安身、安心的家,比什麼都重要!」

快速、安全、耐用

七戶鋼構安心屋,分別為玉里鎮六戶及富里鄉一戶;採用預作建材搭建,施工快速。「這款組合屋所用建材,無論鋼材骨架或是外牆,甚至屋頂的鐵板,跟過去組合屋完全不同。」慈濟基金會營建處林敏朝主任說明,例如在九二一震災時重建的臨時屋,與一般工務所使用材料一樣,可居住三到五年,此次搭建組合屋式的「鋼構安心屋」,是以半永久屋概念施作。

林敏朝提到,玉里地震頻繁,須以抗震、安全為前提,在評估各種援建方案的可行性時,營建團隊想到當臺灣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期間,慈濟在十一個縣市協助搭蓋二十五個篩檢站,施工快速,於是邀請廠商繼續合作。

每戶鋼構屋不僅有建築師設計圖,並向花蓮縣政府申請臨時建築執照,外牆符合建築法規,使用不燃材料;鋼構骨架安全性高,即使遇到地震,也不用擔心牆面、天花板崩塌。考量採光、通風、隔熱,室內至少有二點五米高,不會有壓迫感。

不僅住屋結構堅固,並設計斜屋頂利於雨水排流,屋頂鋼梁下鋪隔熱棉。「大雨時,裏面不會聽到聲音;大太陽時,熱度也不會傳導到室內來。」林敏朝用前一天測試的氣溫數據為例,室外鐵皮溫度是攝氏四十度、屋內是二十度。「之後會由縣政府核發使用執照,所以是正式的住屋,是一個溫暖的家。」

震災之後,全臺志工分梯接力進駐花東災區,協助輕損、中災戶房屋修繕,二○二二年十二月,鋼構屋工程啟動,均是重災危屋拆除後在原址搭建。十二月上旬,慈濟營建處團隊將各工地的地基鋪設完成,中區志工團隊於中旬進駐支援;以位在玉里信義路的兩間住屋為例,套件建材運抵就定位,架設、焊接,半天時間,房屋結構大致成形。

志工洪武正本身經營機械零件工廠,他看到工地所使用的建材品質時,對著林敏朝主任說:「這些套件,真的有夠讚!」修繕團隊雖然由營建水電領域老師傅組成,洪武正還是請大家配合廠商,相互尊重專業。

雖然是擔任「助手」,志工們依舊戰戰兢兢,男眾協助營建工程,女眾陪伴住戶,也在工地現場當小工;作為牆面的庫板,雙面金屬、中為隔熱材,每塊近二十公斤,大家合力搬運,加快速度。

鋼構安心屋均為危屋拆除後原址重建,每一戶有不同座落與格局(右圖);鋼材骨架焊接完成,安裝庫板牆面,天花板為輕質不燃材(左圖),完成房屋雛形。(攝影/楊凱誠)

合主人意的好功夫

「上人說:『合主人意,就是好功夫。』」林敏朝主任表示,這次所搭建的七戶鋼構屋,是依照住戶的需求量身訂做,「一個單元是五點五坪,但每處建地形狀不同,必須依據各戶土地的形狀條件、住戶的需求做配置,每一戶情況都不一樣。」

以林爺爺住屋來說,因為有兒子同住,規畫時為三個單元,格局經過跟林爺爺及長子林先生討論之後,考量老人家的意願,重新組合成小型三合院,屋前拉出雨遮,讓老人家能跟以往一樣坐在屋簷下曬太陽、聊天話家常。

住在林爺爺家斜對面的黃女士,住家也在地震中毀損,被鑑定為紅單戶。慈濟為她搭建的鋼構屋三個單元則是方形格局,內有兩個房間、兩套衛浴與廚房餐廳。這一天,她特地請假,守在已夷為平地的舊址,看著施作廠商與專業志工團隊,在廢土中「蓋」出了家。

志工向她詳細說明新家的空間規畫與設備後,她感動地說:「地震後,我們先在鎮上租一個房子;面對老家的殘破,當時我們真不知道怎麼重建。」

地震前,黃女士手足共四人同住,雖然都是成年了,但各個因為年長、健康等因素,實已無力重建家園。如今租屋處需在農曆年前搬出,她希望鋼構屋可以在年前蓋好,讓一家人入住,「看到這麼多人來施工,我很感動,覺得有希望了。以前只在電視上看到慈濟人的救災效率,沒想到這次是因為自己的家園,親眼見證到了。」

黃女士眼看著天氣轉冷,隔天一早上班前,專程提著一壺熱茶水到工地,想盡一點心力讓志工保暖。

地震時,富里鄉江先生的主屋全倒,夫妻暫住在未受損的穀倉,沒有衛浴、廚房,入冬的山區天黑得很快,江先生拆下能用的日光燈具、燈泡增加照明,還有救難搜救的探照燈─原來他是玉里鎮義消,但目前因為健康問題,已無法走在第一線。

十二月二十一日下午四點多,十幾位志工抵達江家,為骨架外牆已完成的鋼構屋進行木工、浴廁隔間等工程。夜間施工,雖有江先生幫忙提供照明,為避免電動切割矽酸鈣板時粉塵飄揚,視線更不佳,志工改為手工割鋸材料。八十歲的專業木作師傅馮詩秀,堅持當日要完成,隔天才能順利油漆,早日完工,讓江先生安心。

鋼構屋外牆有木紋飾板,兼顧美觀與隔熱,其中林爺爺的鋼構屋,由三個單元組成ㄇ字型,外觀如三合院(左圖);每戶格局依照住戶需求與人數量身打造(右圖)。(攝影/葉宜家)

當成自己的家施工

玉里慈濟志工黃麗雲,從地震發生當下,就一直與鄉親走在重建路上。看到居民身心漸漸安頓,她三個月來揪著的心情終於可以放下,深鎖的眉頭也打開了許多。

「一開始鄉親求助無門,不知到哪裏可以找到資源,身為玉里人與慈濟人,我真的感受到慈濟給了鄉親依靠的肩膀!」她想起地震後有一天下著大雨,一位阿伯騎著四輪摩托車來到玉里靜思堂,站在門口說:「我從富里鄉東里村來,我的家被震得龜裂了。人家告訴我,到玉里找慈濟,我就來了,我真不知道要找誰幫忙啊……」

「這位阿伯看起來已八十多歲了,他含著淚水,連雨衣都來不及脫掉,那種迫不及待的求助眼神,讓我心碎,至今難忘。」黃麗雲哽咽地說。

「我的房子不能住了,不知道該怎麼辦?」二○二二年十月八日,玉里地區已經連續下了幾天的雨,李先生從政府提供的臨時住處回到貼了紅單的老家,推門一看,雨水和著泥巴,從震裂的牆壁縫隙流進屋裏。他想起慈濟志工安心家訪時說的:「有什麼過不去、沒有辦法處理的,可以去靜思堂找我們。」

他來到玉里靜思堂,在車上猶豫許久,還是進去了;志工安慰他,慈濟會幫助他的,還鼓勵他如果不想一個人待在家裏,可以一起去服務鄉親。他先幫忙香積組備餐,後來又加入房屋修繕行列,一次幫一戶人家搭圍牆,四位年長的專業志工在大雨中趕工,早已全身溼透,他印象深刻地說:「這是我看到最厲害的事。」

慈濟為李先生搭建單人居住的鋼構屋,室內五點五坪,包含一套衛浴設備,屋內感受不到從樂合溪吹上山坡的冷風。李先生想起跟志工聊天時,提到:「玉里是我的家鄉。」志工回應:「這是我們的家!」李先生用手在胸口猛敲了一下,「這句話,打到我的心裏去了!在他們眼裏,沒有分你、我,我真的很感動!」樂合里的山坡上,矗立的小屋,取代六、七十年的老屋,匯集著愛、眾人一起打造,不分彼此,這是「我們的家」。

廠商將鋼構屋結構、隔間完成,由木工、油漆、水電等志工團隊與專業人員接力完成,二○二三年元月初已有六戶完工,包括屋外的排水系統等設置完善;元月十七日舉行捐贈典禮,讓住戶於農曆年前入住,全家團圓過新年。

池上重災戶林爺爺父子來到老家前關心工程,災後懸著的心終於放下。(攝影/楊凱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