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至九日 苦人所苦

12.8~9《農十一月‧十五至十六》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靜思小語】有醫術更要有愛心,視病如親,甚至「視病如己」。

當病苦人遇到好醫師

十二月八日於醫療董事會中,上人感恩董事們的建議充滿了愛─愛慈濟醫療,要讓它更好,對病患更有益。對於醫療管理,自己安心交託各院院長,每一位都很用心,而且很合心。

行腳到臺北,新店靜思堂隔壁就是臺北慈濟醫院,每天早晨都會看到醫療主管同仁們前來,聽到他們分享,很溫馨、很和氣;不過從大家的分享也可以感受到生病的無奈與痛苦,很慶幸有好醫師,能體會病之苦,盡心力救治、緩解病人的痛苦。醫術當然要注重,不過最重要的是醫者有愛心,能苦人之苦,視病如親,甚至「視病如己」,以病人為優先考量,很令人感恩。

上人肯定慈濟醫療團隊不僅持續提升醫療技術水準,更有疼惜、照顧苦難人的慈悲大愛。有時看到或聽到醫師照顧孤老無依的病人,會主動貼近他們,靠在重聽老人的耳邊對他講話,將病人視同自己的父母長輩般疼愛尊敬,會覺得很親切也很感動。人生的價值不在於賺了多少錢、事業做多大,而是此生是否對人間、對社會有幫助,能夠利益他人的生命才是真正有價值。

「佛法講因緣果報,因緣果報合乎科學邏輯,也是宗教核心的真道理。我們能在臺灣生活,都很有福,這幾十年來社會經濟發展得很好,醫療也很發達,但總是有人會遭遇無常苦難,而慈濟人發揮佛法精神做慈善,就是要幫助苦難人。」上人說,慈濟人來自不同的生活背景,有不同的年齡層,但是會共聚在慈濟,都有共同的一個心念,就是本性之愛。人人心中都有一分清淨善良的愛,不論有什麼社會地位,不分學歷高低,聽他們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所做的慈濟事,都覺得很有價值。

「若沒有佛法,就不會有今天的慈濟,可以在許多國家地區關懷、幫助苦難人;因為有佛法,全球慈濟人『為佛教,為眾生』而盡心盡力,但是受助者不分宗教,而且慈濟人與不同宗教團體、人道組織合力救助天下苦難。」上人說,慈濟人不論在哪一個國家,就地發揮愛心,也引導、啟發許多人的愛心,造福當地苦難人,或是遠途而來的難民。慈濟醫療與教育也要培養如此有愛的人才,共同承擔志業,發揮愛的能量。

「醫療管理很複雜也很辛苦,因為事關人命,更需要謹慎細心。我很感念醫療同仁搶救生命、守護生命的辛勞,更感恩他們用愛膚慰著貧病人,讓他們安心接受治療;還有慈濟人給予的慈善力量,不僅能照顧貧苦病人,也可以照顧他們的家庭。因為慈濟人是如此無私付出,四大志業也都要盡心盡責,才對得起這分大愛,救貧救病都是我們的責任。」

展轉相傳佛法的利益

十二月九日,北區推素及薰法香團隊分享「品書品蔬」心得,上人說,大家用心聞法,並且在品書會中相互討論,彼此鼓勵同行善道,在佛法上殷勤精進;現在大家時常把握機會向大眾推動素食,或者分享自己由葷轉素的決心與感受,這也是精進。

「宗教都倡導要愛惜眾生、廣度眾生,要疼惜、幫助一切生靈,道理大家都知道,卻為了吃肉,天天傷殺無辜的生命。師父過去教大家精進力行善道、善法,但無法教大家都要茹素,因為大部分的人聽了也做不到;然而這一波疫情二、三年還不能平息,所以這時候我一定要說,也期待慈濟人,即使無法勸得動別人,至少要守好自己。」

「天下四大不調,災難頻傳,這是眾生的共業。我們自己修身、修心,其實不困難;但是要帶動家人、影響家庭茹素,是很困難!不過就算再困難,我們也得要提醒,如果他們願意素食,那就是功德一樁;不願意,我們要虔誠祝福他們。但是對自己,永遠都要降伏口欲貪念,才能以身作則去說服、帶動別人。雖然覺得要勸說別人茹素很困難,被人拒絕、反駁,我們會很難堪,這時就要用柔和忍辱的功夫去面對。別人不改,自己改,對於自己要很堅持、很虔誠,至少自己的內心總是很精進。」

上人以薰香譬喻,「薰法香」要持續不斷,自己的心才能常常聞到法的香味,還能夠影響別人;假如離開法一段時間,香味就會漸漸淡化、消失。所以要多接近善友、多接近法的源頭,聽法之後傳給別人,也在傳法的香氣,讓別人受到法的利益,很樂於靠近傳法給自己的人,也樂於把法再傳給其他人,接引更多人「薰法香」。所以要傳法度化眾生,就要走入人群中,而慈濟人分布各地,從事不同的行業,有很好的因緣可以走入人群。

「期待大家珍惜因緣,要多來靠近法,了解佛法,也了解慈濟的精神理念。就像你們剛才的分享,說自己、說別人的心路歷程,說薰法香、勸素食,讓大家聽了有感受,這些分享內容都是法。」上人說,讀書會、品書會也是共修的方法之一,而修行一定要入人群,比自己獨自用功的收穫更多。因為共修時可以聽到不同的人分享的心得,是自己讀書時沒有想到的,能受到啟發;或是聞法、讀書以後發現了自己的錯誤,就在共修時當眾懺悔,接受大家的「監督」,就能徹底改過,不再犯錯。

上人指出,向大眾述說自己的過錯並懺悔,稱為「發露懺悔」,把過錯發露出來,就在洗滌自心的無明垢穢;假如發現自己做錯事,或是有不好的習氣,卻把它隱藏起來,就很容易放鬆警惕而重蹈覆轍。要不斷地修除習氣、改正錯誤,才有辦法反璞歸真,歸向原本就具有的真如本性,才有辦法轉凡為聖,從無明轉為智慧。所以修行要在人群中,懺悔也要對眾發露懺悔,如此懺悔即清淨;懺悔過後,在人群中會很自在,能夠一心專注勤精進。

「慈濟人聞法自省,還要自我啟發愛心,與大家同行菩薩道。自己了解法,就要弘法利生。所謂弘法,不是去講經說法,是與大家分享自己聞法的心得,鼓勵大家聽法,不斷接引人來走菩薩道,要讓愈來愈多人得到聞法的利益。」上人提及《法華經‧隨喜功德品》中,聞法的人向其他人傳法,這些人再傳法給別人,如此展轉至第五十人,都有隨喜功德。其實傳法沒有限量,一個人也不只能將法傳給五十人,而是要代代相傳,不斷地接引人,不斷讓人受到佛法的度化。

上人說,如果一代平均五十年來算,從佛陀說法到現在二千五百多年,已經過了五十代。二千五百多年後的現在,聽到《法華經》的人又發心立願,再傳五十代,佛法就不會中斷消失,而且代代都有人開道鋪路,力行菩薩道。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