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為街友奉上家常菜

大家都說加拿大是移民的天堂,我們很幸運一直處在社會的陽光面,享受著富饒與福利,然而隱身在森林中或以車為家的街友們,是我們不能忽視的存在。

又來到楓紅層層的季節,野雁把握最後的金色陽光,在湖面上輕盈弄水,捨不得離開這塊美麗的土地;但是再過不久,牠們也即將遠行,飛往溫暖的國度。

二○一五年,加拿大多倫多慈濟志工首次在新市(New-market﹚的街友熱食發放,也是在這金秋時節。新市位於約克郡,街友中極少有亞裔面孔,剛開始我們擔心他們是否能接受中式蔬食; 感恩獨具匠心的香積團隊以實力征服了街友們的心,之後一年至少三次的熱食發放,街友們都熱烈歡迎,每每詢問我們下一次回來煮食的日期。

在加拿大這個富裕的國家,除了在市中心特定區域,尤其是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所在的約克郡,走在路上,幾乎不曾看過街友。其實在加拿大,八成以上的街友都是隱藏式的遊民,藏身在森林深處,或是以車為家;有些患有精神疾病,或是吸毒引起精神性疾病,因經濟困難而淪為街友反倒比較少。

這幾年來新冠肺炎疫情導致許多人承受身心與經濟壓力,也改變街友的型態和分布。根據二○二○年統計,加拿大街友中有超過兩成因為失業付不出房貸而流落街頭。相較於往年,八成街友已是長期處於露宿街頭的狀態,政府雖努力提供住宿,總是趕不上街友增加的速度,等待期太長了。當約克郡市中心的街友中心無法負荷照顧這麼多人,街友開始往北部郊區移動。

無論街友現象成因是經濟風暴或是疫情衝擊,都不影響我們的付出。在貧窮線較低的國度,慈濟發放對象都是上千人,而且可以直接接觸到需要幫助的人;但在加拿大這個重視隱私權的福利國家,很難從外表看得出來哪些人正處於困境。因此慈濟選擇跟在地的慈善組織合作:新市的街友庇護中心(Inn From the Cold,IFTC)與街友服務專車(LOFT Outreach Van)已經服務數十年,非常熟悉街友的分布狀況。慈濟著重於補他們捐助不足的部分,因為畢竟大多數人只捐他們想捐的,而不見得是該單位或街友真正缺乏的物資。

目前我們與街友庇護中心合作,一年有三到四次熱食發放,夏冬兩季大型發放;LOFT街友服務專車每天巡迴各區,我們隨時支援不足處。透過這些夥伴每月提供的清單,我們發現隨著季節的變換,街友冬天需要毛毯、夏天是防蚊液和雨傘,除臭劑則是常年所需要的。

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二○一五年起成為新市熱食站的贊助夥伴,每年三次烹飪蔬食服務街友;圖為二○一八年,北多倫多慈濟人文學校學生參與發放。(攝影/梁延康)

不離不棄的夥伴

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剛成立二年,就承接街友關懷任務;從有限人力到如今隨時能挺身而出,我們形成了社區志工團隊。
加拿大人多有當義工的習慣,經濟許可下也固定捐款;我們居住在一個愛心的福地,有心人真的不少,慈濟只是其中一個慈善團體,所以我們要提早登記每年的熱食供應時間,才能夠拿到希望的日期。這是一個為善競爭的世界,但是如何在眾多慈善組織中脫穎而出?上人的教導「感恩、尊重、愛」,就是我們的目標。
我們想到加拿大夜裏的寒氣,即使夏天也是夜涼如水。二○一九年開始,北多倫多慈濟志工收集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的牛奶袋,切割後編織成地墊,每個月固定提供給街友們,這對於常年住在帳棚裏的他們有頗大的助益,因為牛奶袋地墊既柔軟又能成功隔離冰冷的地面。如此,再奉上回收寶特瓶所做的慈濟毛毯,就能夠幫助街友們度過一年三季―只有在特別寒冷的冬天,街友們才會住進庇護所。儘管政府已經盡力準備,床位仍是不足,尤其在疫情之後,因為需要隔離及保持安全距離,床位更是大幅減少。在萬不得已要露宿時,地墊與毛毯就發揮了作用。
街友服務專車負責人瑪麗安(Mary Ann)語重心長表示,多年下來,慈濟是始終不離不棄的慈善夥伴;熱食站專員瑪莎也感恩慈濟,總是帶來健康美味的蔬食,尤其二○二○年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當所有組織都停擺駐足不前,只有慈濟如常運作,帶給街友一股穩定支持的力量。雖然安全距離限制,沒能直接進去中央廚房煮食,我們還是想方設法,向素食餐廳打包餐盒繼續供餐,服務不打折。也因為這分真誠,我們得以引入慈濟竹筒歲月與慈善夥伴們結緣。
二○二一年統計,全加拿大有二十三萬五千位街友,街友存在於現代化國家,已是不爭的事實。大家都說加拿大是移民的天堂,我們很幸運一直處在社會的陽光面,享受著社會富饒帶來的福利,然而在陰暗的角落裏,我們不能忽視街友的存在。感恩有慈濟,身為志工的一員,得以探索社會中黑暗的層面,了解街友們在什麼時節需要什麼樣的協助,再多盡一點心力。

北多倫多聯絡點慈濟志工與街友服務專車合作,定期供應物資。(攝影/丘啟源)

此心安住是吾鄉

謹記上人叮嚀海外弟子取之當地、用於當地,在了解其他僑居地慈濟志工的慈善付出後,雖然我們的規模小了很多,但經過一番反思,理解各地區的文化差異,運作的模式自然就不同。我認同北多倫多志工們的努力,未來希望更融入在地文化,從各個方面照顧街友。

秋意深濃,多年來總覺得「萬里悲秋常作客」。礙於疫情與種種隔離政策,長時間未能回臺省親,卻始終心繫心靈故鄉,花蓮靜思精舍。上人對海外慈濟人的聲聲呼喚猶在耳邊:和與合,要找到一條回家的路;也記得上人要我們盤點生命―移民加國已逾二十五年,填寫所有證件時都註明是加拿大人;如蒲公英的種子飄散隨遇而安,我已在這片土地落地生根,多年來這塊土地養育我的子女,全家得以安居樂業。現今,加拿大就是我的家鄉,而臺灣已經成為故鄉。雖說月是故鄉明,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飲家鄉的水,就需要守護這片土地。

身為加東慈濟志工,此心安住是吾鄉,能為家鄉做最好的回饋,就是照顧好我們的鄰里,尤其是需要協助的街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