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義經》經藏演繹雖然只有一小時,卻呈現千餘位印尼慈濟志工七個月來,參與品書會及無數次排練的成果, 以最虔誠的心意,祝福全球新年平安吉祥。
位於雅加達的印尼分會靜思堂中,一千六百多位民眾專注感受撼動人心的佛典歌曲與手語動作;大螢幕投影曲目內容,中文、漢語拼音、印尼文翻譯並列,這是新冠肺炎疫情三年來,首次邀約民眾參與歲末祝福典禮。
今年的重頭戲是《無量義經》經藏演繹,主題為「靈山法會不散」。十二月十日和十一日兩天共有一千位志工入經藏,其中包括三百位慈濟大愛學校高職、高中的學生。演繹曲目包括〈靈鷲山上〉、〈四句偈〉、〈佛在靈山〉、《無量義經》〈德行品〉、〈功德品〉、〈說法品〉以及〈終曲〉。為了帶領當地不同宗教的民眾領略佛法,籌備過程從演繹者招募、偈頌歌詞翻譯、品書會,到一曲一曲的動作、唱誦練習,時間長達七個月。
「這是一段很長遠的過程。」擔任經藏演繹總協調的慈濟志工林愛儒坦言,一開始接到任務有些許擔心,但是她相信印尼慈濟人一定可以做到!
《無量義經》是《法華經》的精髓,舞臺上的「法船」,象徵佛法廣度眾生到彼岸、自度度人。林愛儒說明,經藏演繹是一種形式,讓當地民眾理解佛法,「透過字幕翻譯,配合肢體動作,大家比較容易領會到『大船師 運載群生 渡生死河 置涅槃岸』的意涵。」更讓她歡喜的是,有二十四位年輕人承擔種子老師,帶動練習,「看到大家這麼踴躍、投入,心裏很高興,這也是一種傳承。」
有人不懂中文,有人是首次入經藏,有的學得慢,一千位志工與慈濟學生最終克服萬難,於印尼靜思堂合心演繹《無量義經》〈德行品〉等曲目,道氣莊嚴。(攝影/Chandra Septiadi)
不完美的生命同樣圓滿
慈濟志工鍾超麗帶著患有自閉症的女兒黃洳汶一起入經藏。「有一點擔心,怕她不能長時間專注:我問她:『你可以專注、靜靜地站著嗎?』她回答可以。」雖然女兒在法海區,與舞臺上法船組的母親在不同組別,二十二歲的黃洳汶依然記得和媽媽的約定,跟著團隊的口令,專注於每個動作。
和女兒共同完成演繹,鍾超麗欣喜萬分,「每一首歌曲她都背得很熟,原來在一個不完美的生命也有優點,原來女兒也可以這麼專注、這麼用心。很感恩跟女兒同組的師兄師姊,感謝大家願意一起照顧、一起教我女兒!」
當演繹圓滿,志工黃芷鈺忍不住哭了,「大家一起走到今天真的很不容易。因為有堅持、有信念、有堅定的心,才可以克服萬難完成演繹。當所有人一起把手舉起來,那種力量會令人起雞皮疙瘩。」
通曉中文的黃芷鈺是一位老師,也是當格朗的慈濟見習志工。她與慈濟的因緣,是二○一六年在中國大陸廣州讀書時接觸當地慈濟人,開始參加品書會以及清晨的薰法香,「當時每天早上都需要與宿舍管理員溝通,才可以一大早就騎腳踏車出去薰法香,心裏就想,回來印尼一定要找到慈濟。」二○一九年黃芷鈺畢業返國後,就在家鄉當格朗加入慈濟社區志工。
隨著臺灣高雄經藏演繹兩度延期,印尼演繹時間也跟著延期變動,一起報名的先生後來退出了,黃芷鈺也猶豫,工作加上志工服務,自己能否每週日來練習直到完成演繹?「跟家人相處的時間真的少很多,幸好先生很支持我。」
然而,在七個月練習當中,黃芷鈺面對接踵而來的考驗—在一次前往靜思堂的路上發生小車禍;演繹登場前一週,她病倒住院四天,無法參加彩排。
面對考驗,她有過放棄的念頭,然而看到大家的堅持,她轉念感恩自己不是在演繹當天病倒,「我們已經練習這麼久了,怎麼可以就這樣放棄?而且聽到演繹歌曲,我就會想到當初參與演繹的初發心,要把握機會參與盛會!」
專注以身說法祝福爺爺
十六歲的施勇勝已是大學生,原本與父母一同入經藏,不料歲末祝福前兩天爺爺往生,父母因為張羅喪事而退出。
施勇勝原本在法海區,後來補位上臺,成為法船組中最年輕的演繹者。「一開始覺得有些困難,大家從不會、沒默契,到最後很整齊、很精彩,辛苦但很值得!」施勇勝努力追上大家的進度,「比較難跟上大家的節奏,但是幸好有師伯、師兄教我。如果不記得可以問別人,大家都相互幫助。」
母親期待施勇勝將演繹圓滿,「媽媽說這是給爺爺的祝福,我也把演繹當做是回向。爺爺過世,我很傷心,但是要學會專注,不要因為我而影響了整體。」經過這一次演繹,施勇勝深感人生沒有捷徑,唯有付出努力與時間,才能呈現最好的成果。
兩場歲末祝福,透過經藏演繹,帶領志工、會眾感受佛陀兩千五百多年前在靈鷲山說法的場景,跨越時空、國界、語言,和諧、堅定的步伐中,靈山法會永在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