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早產兒守護者♫

慈濟人與瑪特醫院結緣三十二年,當年澳洲第一顆慈濟種子,仍致力為新生兒重症治療奔走,院方感恩的情誼與行動,依然暖心。

月刊有聲書

本文提供有聲書,歡迎播放聆聽,期待能給您不一樣的感受,用聽的來讀月刊。本篇由慈濟大學分子生物暨人類遺傳學系游欣儀助理協助錄製。

感恩「慈大之聲實習廣播電臺」協助錄製,感謝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王秀芳臺長大力支持。

一九九○年八月一日,吳照峰全家從臺灣移民澳洲布里斯本,當時當地沒有慈濟人,她尋尋覓覓可以耕耘的福田,極力邀約臺灣移民婦女一起為社會付出;十一月十六日,她進入瑪特醫院(Mater Hospital),開啟志工服務、協助華語病患翻譯、捐贈醫療設備,成就慈濟與瑪特三十二年堅定不變的情誼。

一九九一年,澳洲正處於經濟蕭條,瑪特醫院申請不到政府的經費補助,無力添購急迫需要的先進醫療儀器,吳照峰雖然初來乍到,卻抱著大無畏的精神,四處拜訪臺灣移民,短短八天內籌募新臺幣七十萬元,於一九九二年六月,為醫院購進等待五年之久的早產兒電腦超音波掃描儀(Ultrasound Scanner);兩個月後,這臺儀器發揮最大功效,拯救一位僅有三百七十四公克的早產兒,此事也轟動了全澳。

現今,瑪特醫院已成為南半球接生及治療早產兒最大的醫院,每年將近一萬兩千名嬰兒誕生於瑪特醫院新生兒中心(Neonatal Critical Care Unit),其中約有兩千名早產兒。

二○二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瑪特醫院為志工舉辦三十周年溫馨茶會,九十七歲的安琪拉修女(Sister Angela Mary Doyle),特地從修道院來見慈濟人,娓娓道來三十二年前,與吳照峰在院長辦公室初相識的情景。

「茱莉亞來到我的辦公室,跟我介紹慈濟,當時我一點都不明白她在說什麼。她告訴我,唯有與她飛一趟臺灣花蓮本會,才能完全了解慈濟精神;這是真的!我永遠不會忘記第一次與上人見面的情景,雖然語言不通,但我和上人之間不需要言語,我們心靈相通,彷彿全然了解彼此;從那之後,慈濟成為澳洲不可或缺的重要慈善團體,為所有需要幫助的人群伸出援手,不論是有重大災害發生,或有生病的嬰兒或成人,還有任何醫療器材缺乏,在茱莉亞的號召下,慈濟志工們總是全力援助。」

安琪拉修女曾來臺拜訪證嚴上人八次,她情深地對著鏡頭說:「上人,雖然我們不會再見到面,但我們絕對不會忘記您,我時常想到您,是一位多偉大、多棒的女性,還有多美好的慈濟志工們追隨您,願神與菩薩永遠保佑您!」

吳照峰(右二)三十二年前獲得瑪特醫院院長安琪拉修女(右三)接納,從此成為慈善夥伴,二○二二年底她獲頒年度慈善獎,與早產兒的母親們合影。(攝影/林昱彤)

在最艱難時伸出友誼之手

慈善募款主任萊斯希(Leslsy Ray)找出歷史照片,用心做成簡報,呈現三十年來慈濟為瑪特醫院的付出。從臺灣移民澳洲的瑪特基金會資深經理謝佩蓁(Maggie Hsieh),工作之餘發揮長情大愛,也成為慈濟志工,只要慈濟人造訪瑪特醫院,她都會特地全程詳細翻譯。

新生專科醫師及早產兒加護病房主任大衛(Doctor David Tudehope),在瑪特醫院服務四十年退休,也特地來參加感恩茶會,回憶一九九一年,經由安琪拉修女牽線與慈濟結緣,「那時,我和機構正經歷一個非常艱困的時期,我們缺乏醫療器材,然後慈濟伸出援手捐贈,讓我們能醫治特殊疾病的嬰兒。非常感恩慈濟提供了很多很棒的資源,沒有慈濟和安琪拉修女三十年來忠誠的合作關係,今天這個機構也不會在這裏了。」

五十歲的新生兒科醫師盧克(Doctor Luke Jardine),負責瑪特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他的人生故事也是醫療的奇蹟。他患有罕見的遺傳性疾病「囊狀纖維化」,被醫師判定只能活到十二歲;他克服各種危及生命的症狀,成為一名醫師,和妻子撫育兩名女兒,也是業餘的長跑健將。

他感恩慈濟捐贈的儀器,可以測量新生兒大腦的活動,「與成年人相比,嬰兒癲癇不容易察覺。我們擔心的是如果寶寶癲癇發作,沒有及時發現,將會對大腦造成更多的損傷。儘早發現才能及早治療,所以非常謝謝慈濟的資助。」

盧克醫師也提到,近期由慈濟志工楊淑凰捐贈兩萬七千五百元澳幣所購置的腦部監控儀器,能夠監測胎兒是否有癲癇或抽搐,而即刻以藥物控制惡化,如果沒有這臺儀器,寶寶出生後就必須立刻轉診到其他醫院,過程繁瑣如同移動太空船般艱難。如今有了這項利器,能做出相應的治療,讓寶寶有更大的機率康復,擁有像正常人的未來,真的非常感恩!

曾擔任瑪特醫院基金會副主席二十年的賽門(Simon Porter)表示,他的太太及五個兒子都在瑪特醫院出生,其中雙胞胎兒子馬克思(Max)和本(Ben),二十五週出生,體重僅八百多公克,在瑪特醫院住了四個月又一天,當時醫院缺乏資金購買早產室相關儀器,甚至需要外借,感恩後來有慈濟捐助,醫師可以救更多的嬰兒。

取之於當地、用之於當地

短短兩個多小時的瑪特醫院巡禮,志工們感覺彷彿經歷了新生兒中心三十年的歷史長流,為許多人事物而撼動。多年前從布里斯本遷往黃金海岸的吳照峰,更是點滴感受在心田。

每年瑪特醫院耶誕感恩餐會中,都會頒獎感恩義工們,二○二二年十二月八日,吳照峰獲得院方頒贈最高榮譽獎,她於五百位與會者面前分享,能在這片土地上呼吸與生活,非常感恩澳洲,更感恩能為瑪特醫院及社區付出;澳洲慈濟人與瑪特醫院總是攜手合作,提供教育與醫療,照顧窮人和病人。

兩位抱著早產兒的母親,特地來感恩院方和慈濟,得以讓寶寶們健康回家。餐會後慈濟人步出會場,無論識或不識,澳洲朋友主動上前致意感恩。

三十二年前,從澳洲第一顆慈濟種子吳照峰帶動到如今,全澳有布里斯本、雪梨、墨爾本、黃金海岸、阿德雷德和柏斯六個分支聯絡點、兩百多位慈濟人,秉持上人教誨:「自力更生、取之當地、用之當地」,走入主流社會,也獲得祝福,如同安琪拉修女致詞所言:「感恩付出無所求的人們,願神保佑您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