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農十一月‧初三》
【靜思小語】讚歎做好事的人,也是布施造福;人人彼此祝福,社會氣氛自然祥和。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此生結好眾生緣
即將展開第二階段歲末祝福行腳,上人於主堂叮嚀常住二眾,近日天候寒冷,要做好保暖,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健康,更要照顧好慧命:「我們此生有好因緣會遇佛法,也得要維持正心、正念,對準方向精進去做就對了。有人認為修行就是要拜佛、禮佛,其實禮佛是因為敬佛、重法、敬僧;我們既然選擇信仰佛教,就是認定佛法是正確的道理,成為我們人生的宗旨。」
「佛陀慈悲大愛,每一部經典闡述的道理都不離開慈、悲、喜、捨這四個字。尤其做晚課禮拜八十八佛之時,會誦念『大慈大悲愍眾生,大喜大捨濟含識』,就是教導我們發揮大慈悲、大喜捨。大慈,就要予樂。有人能讓原本不認識的人見到面就生歡喜心,安心信任,這是因為他們過去生與很多人結好緣,所以此生相遇,會油然而生歡喜心,想要靠近他們,把他們說的話聽入心,響應他們做的事。」
「看到這樣的人,就知道他們過去結好眾生緣,才能得到這麼多人的肯定;我們也肯定、喜歡這些人,同時要回過頭來看自己,學習他們,跟著走正確的方向,朝對的宗旨去精進,這叫作正法行─具有正知、正見、正行為,這樣也能讓別人看了心生歡喜並響應,共同往正確的宗旨精進。」上人表示修行並不困難,若聞法歡喜即身體力行,分分秒秒都是正法行;但是法海浩瀚,盡此生所能看到、聽到並且運用的法,只是手上的一捧水而已,永遠都要虛心學習,不斷取法水洗滌心中的無明煩惱。
上人譬喻凡夫學佛,要用佛法淨化無明煩惱,就如用手沾水,彈向被太陽曬熱的牆壁,一點一滴、一點一滴都被牆壁吸收,卻難以降溫或變得潮溼,必須長久不斷才能有所影響。「眾生欲念很大、妄想與煩惱很多,雖然有的人侃侃而談大道理,但我們如果冷靜下來,觀其行,是不是有辦法信其言呢?說歸說、行歸行,要真的像他們說得那麼好,要做一件好事情卻不簡單;或是看書裏寫的道理很好,接受以後要做,卻很困難。」
上人表示自己經常教大家的道理,人人亦非短時間就能做到,例如告訴大家要具有慈悲喜捨的精神,大慈,就要讓人人都歡喜、滿足,永遠響應師父的呼籲,認真精進,其實還是達不到理想。不過,幸好自己有這念堅定的發心,再困難總是非做不可。「每天都說,時間來不及了、來不及,這個念頭督促我殷勤精進;因為來不及了,所以自我勉勵,要好好把握當下,要說話之前,一定先審視這句話是否符合佛法,能不能持正見、行正道,這是對我自己的反省、警惕與教育。」
「人生無常,時間所剩不多,到底能知道多少道理,而知道以後,能說出來的有幾分,有多少法可說?只能把時間與心力放在自己做得到的事情。請大家要勤精進,常住菩薩要守家,這是天下人的大家庭,守家、守道氣,要殷勤精進,慎勿放逸!」
人間應有的美景
於宜蘭歲末祝福典禮中,上人說,花蓮與宜蘭雖然是相鄰的二個縣,然而臺灣東部腹地狹長,早年鐵路尚未開通,公路還未拓寬,從花蓮搭巴士到宜蘭,也要經過好幾個小時,而且路途中經常為了會車,要先在某一處較寬廣的路段等待,又拉長了交通時間。現在鐵路交通便利,公路也已經拓寬,往來交通順暢,大幅縮短時間,社會環境亦已大不相同。
「過去貧窮、困難的人那麼多,政府也難以普遍救濟當時的貧、老、病、苦;而民眾自顧不暇,誰能夠去關心、救濟別人?難啊!就能夠知道當時苦難人的生活有多麼困難。這幾十年來,臺灣社會逐漸繁榮起來,人口也多了,士、農、工、商都很發達,大家的生活改善了,而且年輕人大多具有高學歷,使用科技產品,卻也因為科技發達,為地球環境帶來嚴重破壞與污染。」
「希望以現代人的智慧,將我們的下一代年輕人教育好,將來的臺灣工作好、生活好,只要社會平安,這分希望近在面前。但什麼是好教育?不只是有學校教育,還要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讓孩子懂得孝順、手足和睦、敬愛親長,感情更為緊密,彼此幫助與照顧,這是我們現在要努力的。」
上人感嘆現代人感情疏離,連親戚也少來往,倫理道德教育、生活教育鬆散,對未來的人間而言並非好事。人間的幸福要建立在社會幸福之上,社會幸福則需要國泰民安;國與國之間和睦相處,天下和平,社會才能夠祥和,家庭才能快樂、幸福。所以大家祈求幸福、平安,就要身心虔誠,讓人人虔誠的心聲上達諸佛菩薩聽。
現在的戰爭中,融合尖端科技的武器,破壞力、殺傷力強大,只要遠端按下啟動鍵,瞬間就能對大範圍造成毀滅性的災難。上人說,和平與戰亂都取決於人心,人心和善,彼此和睦相處,晚間的萬家燈火,就像一盞盞燈籠,散發溫暖幸福的光,這才是人間應有的美景;太平人間,人人都很有福,即使遭遇挫折、一時困頓,或是生病、受傷而陷入困境,也能靠著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與扶持,得以度過難關。
大家現在享受和平的環境所帶來的便利、舒適和幸福,也要為未來的人間將這分福傳遞下去,就要不斷鼓勵、帶動人人提起愛心多造福,世世代代延續這分祥和的氣氛。上人表示,慈濟人向大眾勸募,即是希望讓人人都有行善造福的機會,且讓慈濟人盡心向民眾說好話,讓有緣人聽入心,即使不捐款也沒關係,只要能改變想法,改惡向善,這也是功德。
「不作惡,還要肯定、讚歎善舉,見作隨喜;即使沒有出錢,如果能夠讚歎、肯定做好事的人,也是布施、也在造福,因為行善的人受肯定,會更加篤定;人人彼此祝福,社會氣氛也會很祥和。所以布施是人人都做得到,說一句好話不困難,做好事也不困難,點滴都是功德,人人的愛心會合起來就有造福的大力量,人間就有福。」
與宜蘭慈濟人座談後,續往北行,五點抵達新店靜思堂,臺北慈院趙院長及副院長們、北區慈濟人、大愛幼兒園小朋友為上人接駕。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