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無形,卻有溫度

編 語
編 語

霜雪落下,靜靜地覆蓋了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的穴水町,白雪點綴在古宅巷道間,此際正是盛產蘋果、高麗菜、白菜、蘿蔔的季節—北國冬日景緻,為旅人所嚮往;但在元旦芮氏規模七點六強震後,奔赴而來的是日本各地的醫護人員、救災人員,部分人力集結在公立穴水綜合醫院,而他們也成為慈濟志工關注的一群,自元月十三日啟動的午間熱食供應服務,從排隊取餐的人潮、要求續盤和主動合影的舉動,看得出來這頗具臺灣口味的日本料理,著實贏得人心。

然而鏡頭轉向另一面,來自東京與大阪等地的慈濟志工,要在停水的災區、陌生的廚房設備中料理出一餐數百人份量,常常在攝氏零度以下低溫中被逼出冷汗,甚至忙到午後三點多才以泡麵果腹。

日本政府的救災動員頗具系統性與組織性,例如取餐人員身著的背心,清楚標示著來自的區域和專業的身分,各功能一目瞭然。也讓人思考,慈濟人在災區發揮什麼功能?或許可以從一個小地方說起。元月十七日午餐菜色是什錦野菜味噌蓋飯,掌廚的志工認為應該要有多一點熱湯汁,會讓領餐者暖胃更暖心,機動的師兄立刻開車去找水。愛是無形的,但從一碗熱食,可以感受到愛的溫度。

《慈濟》月刊將連續兩期追蹤能登震災慈濟救援故事,本期也特別來到佛陀的故鄉,記錄志工跨年之際的忙碌行程。這段時間,全球慈濟人在各自的國度進行歲末祝福,其中較為特殊的場次,當屬佛陀出生地「藍毘尼」與開悟地「菩提迦耶」了;前者位於尼泊爾南部、後者在北印度境內,都是知名的佛教聖地;尤其在菩提迦耶的歲末祝福,今年是第一次。

近兩年來,星馬、臺灣志工長住或接棒投入,著力於確保基礎教育及提升婦女自覺。對習慣種姓階級的當地人而言,身著藍衣白褲的外國人入境安住,一視同仁地領著他們培訓謀生技能、提供醫療服務、救濟貧病弱勢、鼓勵美好價值等,是那麼地教村民難以理解;然而誠意動人,為務農而輟學的孩子們,一個個重新穿回制服、背上書包返校讀書;婦女們一位位勇於走出家門,學習縫紉與編織換得收入。從他們的歡顏中,再次感受到愛無形,卻看得見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