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迦耶的一天♫

嘟嘟車停在尼連禪河畔村莊,志工閃過牛隻、走入村中;
在菩提迦耶開始的每一天,也是千里之路的第一步。

嘟嘟車停在尼連禪河畔村莊,志工閃過牛隻、走入村中;在菩提迦耶開始的每一天,也是千里之路的第一步。

月刊有聲書

本文提供有聲書,歡迎播放聆聽,期待能給您不一樣的感受,用聽的來讀月刊。本篇由慈大之聲實習廣播電臺王秀芳臺長協助錄製。

感恩「慈大之聲實習廣播電臺」協助錄製,感謝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王秀芳臺長大力支持。

早上六點,太陽從東方升起,距離佛陀成道處的摩訶菩提寺步行約二十分鐘,屹立在田野旁的慈濟菩提迦耶會所,逐漸被朝陽照亮。七點過後,住在會所內或附近旅店的志工陸續在會所一樓集合,本地人也從四面八方湧入,以「Good morning!」為共同語言,開啟一天的行程。

晨間共識會開始,眾人就當日行程和重點進行任務分配。本土志工說印地語,星馬、臺灣志工說華語,此刻大家以英語討論著。會所門口,從思龍加村載著婦女學員的嘟嘟車已抵達,職訓縫紉班八點開始上課,晚些第二班成員會從牧羊女村前來,均由縫紉老師萍姬(Pinke Devi)授課,志工欽圖(Chintu Kumar)帶動手語練習。

晨間共識會結束,一、二十位志工出門,分組搭上嘟嘟車,前往菩提迦耶周邊的貧困鄉村或校園。入冬後,溫度變化極大,清晨時分攝氏七、八度,到了中午迅速升至攝氏二十多度,志工努力適應當地,為需要幫助的人、為貧鄉師生帶去溫暖。

志工長期入村訪視,牧羊女村村婦熟絡招呼。(攝影/葉晉宏)

善念善行需要保溫

數千年來,印度種姓制度依舊存在,深刻影響居民生活;如今人口破十四億,底層貧困族群就高達二點三億人。根據聯合國統計,印度為全球貧窮人口最多的國家。

二○二三年三月起,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慈濟志工開始分批進駐菩提迦耶,把在佛陀出生地尼泊爾藍毘尼深耕的經驗擴展到菩提迦耶,開展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等志業。

其中,慈善組團隊除了訪視、濟貧外,還在會所舉辦縫紉班、英語班、電腦班等慈善職能班,幫助居民學習一技之長。醫療組跨年之際在菩提迦耶付出的是章愛玉護理師和本土志工恩德拉吉(Endrajeet Paswan),承擔內容包括陪同個案就醫治療,到宅換藥、訪視,關懷村民健康及協助村民戒酒等工作。

教育組團隊與本地志工共同關懷十所學校。每天進校分享靜思語,並為每校舉辦親子運動會,促進師親生情感。人文真善美記錄組由臺灣志工接力,與本土志工阿瑪爾(Amar Kumar)合作,以圖、文、影音記錄菩提迦耶的現況、志工足跡及美善故事等。

本土志工在各組活動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原本就是當地社區的一員,能有效提供海外志工對周遭環境和居民生活情況的認識,減少了大家的摸索期,是慈濟推動志業的好幫手。

海外志工無論是長住當地或接力承擔,都以「弘法利生」為使命,傳承上人理念,推動「志工本土化」為目標。慈善濟助與醫療關懷有長期性,囿於外國人入境天數限制及志工各有家業事業,該如何延續援助而不至於功虧一簣?二十歲女孩特麗(Tetari Kumari)的故事是個很好的例子。

二○二三年五月,志工在拉蒂比加村(Rattibigha)發現了她,從小腳疾而自腳踝處截肢,但狀況並未改善,又因家貧無力再治療,多年來飽受腫痛之苦;志工為她延醫治療,承諾全額負擔截肢手術費用直到裝上義肢。

術後返家,由於當地醫療條件落後,再加上特麗居家環境的條件也很差,傷口復原不易,醫療團隊開始每天上門為她換藥。林金燕護理師陪伴她數月,但中間有事必須返回新加坡一段時間,遂商請章愛玉護理師十一月二十日特別從新加坡過來接手照顧。這麼一換藥,就長達一個多月;章愛玉的行李重達三十公斤,大部分是為特麗準備的耗材,包括消毒紗布、藥布及消毒藥水、外科用器械等。

傷口的膿水從原先的淡青色漸漸變成淡黃色,在剪除腐肉後也一天天癒合;當章愛玉十二月二十九日準備回新加坡,上午再度去換藥,從接手時血肉模糊如拳頭一樣大的傷口,到此時用一小片紗布就可以覆蓋著,她很欣慰特麗不再遭受折磨。

章愛玉投入的不只是時間和專業,還有不忍眾生受病苦的情懷,特麗和她的父母都深深感受到了;離別前,總是在換藥時站在門外不苟言笑的爸爸,也主動加入合影。

慈濟菩提迦耶會所外,三輪嘟嘟車準備出發,本土志工引路,載著海外志工與物資,穿越村路訪視。(攝影/林家如)

嚮往成為慈濟志工

目前慈善濟助與醫療關懷的重點區域,位於思龍加村、牧羊女村、恆河比哈村、苦行林村及高加利亞村、哈蒂亞爾村、菩提迦耶市等地。

苦行林位於摩訶菩提寺後方金剛座西南約七公里的前正覺山,山中的石窟是佛陀苦修六年的地方,現已成為重要景點之一;前正覺山山腳下的村落就是苦行林村,為數不少的村民以向來此朝聖的觀光客乞討維生。

二○二三年十二月十四日,章愛玉、翻譯志工恩德拉吉等一行五人前往為營養不良的村民發放富含蛋白質的豆子。當志工搭乘的嘟嘟車在村口停靠時,孩童紛紛迎了上來,並用簡單的英語神色自若地伸手討錢;志工多次走進苦行林村訪貧、健診、發放等,對於這樣的情景早已見怪不怪。

章愛玉說,發放對象多半是家中的照顧者,往往照顧者營養不良,代表被照顧的家人也會有相同的狀況;這天為七戶發放、量體重,共花了兩個半小時,開著嘟嘟車載運志工的司機蘇倫達爾(Surendra Paswan),是志工恩德拉吉的大哥,看到不理性的村民對志工咆哮,抱怨沒有拿到物資,志工們只是微笑點頭路過,大哥卻愈聽愈火大,忍不住跟對方回應了起來。

恩德拉吉看在眼裏,就脫下自己的志工背心讓哥哥穿上,然後請哥哥參與之後的豆子發放。志工問恩德拉吉為何要這樣做?他回答,他想讓哥哥改變,希望他能感受到自己也是慈濟人,心平靜下來,遇到不理性的事就會有方法應對。

哥哥能夠感受到弟弟的用心,也提到弟弟和慈濟志工一起工作後,說話輕聲細語,脾氣也改了很多,他為弟弟開心,也對慈濟志工的角色生起嚮往之心。

善的效應,正在付出無求的足跡中開出朵朵蓮花。當團隊來到恆河比哈村訪視,突然一位村民捧著新鮮芭樂出現,慰勞志工,恩德拉吉認出了他,這位正是特麗的爸爸蘇卡爾(Sukar Manjhi)啊。

每天日落時分,志工們從各地返回會所,往往會途經尼連禪河上的橋梁。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走出苦行林的洞穴,放下苦修到尼連禪河淨身,接受牧羊女供養乳糜,才漸漸有力氣渡河,終在菩提樹下悟道。

菩提迦耶在佛教八大聖地中具重要意義,如今卻是印度最貧困的地區之一;當年佛陀悟道處,而今聞名於世的摩訶菩提寺,又稱正覺大塔,天氣好的話,渡河時可以欣賞到夕陽與正覺大塔相遇的美景。在這短暫的興奮中,默默祈禱,正信佛法能在這裏興盛、長久存在。

暮色籠罩四野,冬日的夜很長,但心底的光點燃後,將一盞一盞傳遞,遍布佛陀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