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至三十一日 感恩有壓力

12.30~31《農十一月‧十八至十九》

【靜思小語】感恩有壓力,路才會壓得平坦扎實;路鋪好了,也要實際去走才有道。

慈濟不爭,不過要認真

十二月三十日,上人與臺北慈濟醫院趙有誠院長等人談到,自從花蓮慈濟醫院啟業以來,至今已逾三十七年,臺灣各地有大大小小八所慈濟醫院;起初招募不到醫療人員,是臺大醫院大力幫忙,而今有這麼多大醫王、白衣大士守在慈院的醫療崗位。一切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想來實在很不可思議,且過程的艱辛困難無以言說,回想起來有滿滿的感恩。

過去醫療資源有城鄉差距,現在卻是各地都很競爭,尤其在北部、中部,醫療院所很密集。上人說,慈濟不爭,不過要認真;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是慈濟醫療的核心,不只醫治傷病,還要與慈善結合,扶助貧病家庭,照顧窮苦人,這是永遠不能變調的,慈濟醫療的思想脈絡絕對不能變。

要讓慈濟醫療的思想脈絡不變,一定要靠執行的人,用方法堅持、維持。上人說,醫療科技日新月異,醫療知識與技術要跟得上時代,但是要固守慈濟醫療的精神宗旨,用很精、很純的誠意投入志業,至少醫療主管不能各走各的路,否則將來慈濟會分裂。「慈濟」這二個字,一定要好好保護,不要變調;時代可變,慈濟的誠正信實一定要很精準、精確地執行到底。

於臺中靜思堂,臺中慈濟醫院歲末祝福典禮圓滿後,上人透過網路視訊對簡守信院長等主管,以及與會的陳子勇前院長等人說:「雖然師父無法去,但是我在這裏看到你們那分敬師如師在的真誠尊重,真的很感動,覺得很滿足、很感恩!」

簡院長領眾發願:「上人請放心,我們一定跟隨著上人的腳步,生生世世永不退轉。」上人回應:「期待這一分情是永恆的,請院長還有在場的各位醫王,代替師父向各部門的同仁們,以及醫療志工表達我最誠摯的感恩、感動。」

父母鋪的路,兒女跟上

一位師姊日前因意外而往生,其子女面對母親突然間撒手人寰深感不捨,在法親陪伴下前來面見上人。言談中,子女讚佩母親生前投入慈濟而精進不懈,積極為上人、為大眾付出;雖然覺得母親此生圓滿,卻仍希望能為母親再做些什麼。

上人說:「她是師父的好弟子,我很不捨,不過我安心,因為你們讓她無掛礙,輕安解脫,後面沒有煩惱把她拉住。這個時候要幫助她,就是不要拖累她,這是有智慧的真孝順。雖然不捨,也要知道她很有福,走入慈濟毫無障礙,有很多助緣、好緣,這輩子都在歡喜中造福,哪怕是最後,也是隨心所欲,沒有牽絆,無病無痛,沒有心靈的煩惱拉扯,輕安自在,是真正的解脫,所以我們要為她祝福。」

「如是因、如是緣,她已經飄然而去,在另一個家庭的歡喜中開啟另一段人生了,讓人看了疼愛。期待你們要承接媽媽的志向與志業,走入慈濟,來探討為什麼媽媽會這麼投入。真正的孝順就是立父母志、貼父母心,延續他們的慧命。你們的父母都是慈濟人,走入慈濟的大道,身體力行菩薩道,這是一條真正開闊平坦的正確道路,也是你們父母跟著師父一起開闢的道路,現在由你們繼續往前鋪。」

上人說,菩薩道很長遠,而且現在的人間,因為人心複雜而混亂,天災人禍不斷,更需要菩薩走入人群度化眾生,從淨化人心做起,引導人人培養慈悲喜捨的精神,讓社會平安和樂。

「人生無常且短暫,媽媽遇到無常,其實是過去的因緣,導致如今的果,這一生結束了,但不能輕視她這一段緣,這一段緣會延續,兒女傳承她的志向,就在延展她的慧命。」上人談到自己也經歷過父親驟然往生的心靈創痛,這是生命中永遠的記憶;不過在自己的心裏,父親已經「再來」了,現在也許是慈濟人。「你們的父母也一樣,他們同行菩薩道,他們的因緣都在毫無痛苦、毫無恐怖中安詳離世,睡醒之後就出生在另一個家庭。」

「我們每天晚上睡覺,都是『小死』,睡醒之後,眼睛睜開還在,就要趕緊把握這一天做好該做的事;死亡是長眠,捨此投彼去了。有人問,人死之後需要幫他們超度嗎?我會反問,要如何超、要怎麼度?要自我超越、要自度。她已經在父母的手中抱著了,見人就笑,這是她做慈濟養成的習慣。所以你們放心,不用再做什麼,只要你們心中有父母,知道父母為什麼走入慈濟,願意投入父母鋪的路,行菩薩道。」

傳佛法,永遠與佛同在

三十一日,與朱恆民、盧威程等畢業慈青談話,彰化吳陳素香、游素貞師姊等人在座;上人說,佛法要常住人間,就需要人間菩薩身體力行,弘法利生。若沒有人身體力行,就看不到法;既然看到法,一定要努力去做,而且不斷在人間拉長情、擴大愛,這分情是清淨的法親情,這分愛是普天之下的菩薩大愛,要將法銘記於心,從記憶中而成相,從相而身體力行。

慈濟有獨特的二尊佛菩薩造像,一尊是「宇宙大覺者」,一尊是「大地之母」,慈濟人要了解造像的含意,並且向大眾說明。佛陀出生在人間,看見人間的苦難而出家修行,在人間覺悟與說法。人有生老病死,大地萬物有成住壞空,所以沒有一件事、物會永久留在人間,唯有法,所以傳法很重要,只要所傳的法對人間有益,能集合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傳法,傳法人多,不斷地接力,法就會扎實地流傳。

「當初佛陀在靈鷲山傳《法華經》,教菩薩法,正式說法之前,入無量義三昧,入定了;心要定下來,把無量法散發出去,眉間發白毫相光。人的智慧,舉手投足、開口動舌,都是從腦發揮,所以從眉間發出白毫相光。」

上人說,佛陀覺悟宇宙天地的真諦,體悟到萬物本來就是空,空中妙有,妙有還會再歸空。真理不會被障礙,也不會障礙萬物;覺悟的智慧無量無邊,如同宇宙空間無窮無盡。相對於宇宙虛空,人實在很渺小,面對萬物人事,不要貢高我慢,要虔誠謙卑。佛陀雖然已經入滅,然而佛法流傳二千五百多年,此時的佛教徒仍能接受佛陀的教育,所以只要佛法在人間流傳,人們就永遠與佛同在;同理,慈濟人以師志為己志,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虔誠尊重,敬師如師在,只要慈濟存在人間,就能利益人間。

上人表示現在科技發達,尤其影音傳播與視訊互動如顯神通,是過去的人難以想像的,這都是人的智慧創造,本來沒有這些技術和工具,是長久以來的智慧累積和發明,有人運用方法,因緣會合研發而成,但是將每一種工具拆解、分析到最後,仍是「空」,需要人的智慧去組合與創造。所以說,有相、無相、無不相,世間萬物都不需要執著與掛礙,但是生活中需要運用這些四大假合的物質,也需要會合有志一同的人,運用物資救助受苦受難的眾生。

在座慈青學長們已是受證慈濟人,上人期許大家負起責任,在各自的居住地,發揮感恩、尊重、愛,人間菩薩大招生,用愛接引、帶動年輕的慈青,凝聚人人的精神力量,尊重、照顧資深的法親,情要長、愛要廣。大家此時專心聽話,回到居住地要用心落實,也要用心傳法。

忍一分委屈,多千分力

上人教導積極投入志業的師兄師姊,面對不同的意見、不同的做法,要自我提醒,若都沒有不同的聲音就要擔心了,因為沒有刺激自己修正與進步的動力。

「人間就是如此,不做,沒話說;做了,多話講。我們就是要有這些言語刺激,有人對我們講一下,我們就進一步,講一下再進一步。當然要有堪忍的功夫,否則無法修六度萬行,要做菩薩沒有那麼容易;沒有人批評,就是沒有人祝福。」上人用鋪路形容,道路開闢之後鋪上柏油,還要用壓路機重重輾壓,才能把路面鋪平,故要感恩有壓力,將慈濟路壓得平坦,才能走得安穩。

「路鋪好了,若沒有走,鋪得再好也沒有用;就是要去走,心中有法才是道。不論如何,『做得很好』的肯定,我們要收起來,感恩之餘還要更認真、更努力,自己的道心才顧得住;那條路要有人壓才會扎實,才會很堅固,風來雨來都不怕。」

「真正的修行要在人間修,不是在菩薩群中修;我們要在凡夫群中成菩薩,沒有凡夫就沒有菩薩;若沒有逆境、凡夫眾生的磨練,就沒有菩薩可成,所以要很感恩。」上人表示自從創立慈濟,遭受「無明風」時,總是告訴自己要堪忍,否則剛豎起佛法的法幢會不堪摧折;同時也很感恩有這麼多慈濟人的堅定護持,也有部分的人是原本不認同,後來很護持、很投入。

「我們忍一分,多千分力;只要你的心真正要為佛教、為眾生,一人忍,千人的精進會合起來,這樣的力量很大。師父了解你們的心,諸佛了解,菩薩也了解,最重要的是我們的本性了解,盡自己的本分,也是盡自己的本性,確認所做的事沒有錯,就要做;這條路的方向沒有錯,就要走。」

「這念心穩固,其他人講的話,不要在意,把它當成是春風吹過,不要把它當成無明風;安住心,師徒同心,把這一條菩薩大道開得更寬廣,而且鋪得很扎實,可以讓後來的人,世世代代踏得穩,這是我們現在的責任。」

上人說,要學習常不輕菩薩永遠不輕視人,永遠尊重所有人,用這樣的心態廣結善緣;今生此世所造的因緣,就是為未來生鋪路。有的是早熟的緣,有的是慢熟的緣,早熟早成就,能與自己同心同志願,在這條菩薩道上走得很好;慢熟未成就的人,現在反對自己,有朝一日因緣成熟,車子要爬坡,他們也會很情願地伸出雙手幫忙推車。

「無論別人對我們的態度是好、是壞,只要我們虔誠待人,菩薩道上勤精進,就能不斷造福人間;若因為有人障礙我們,一件事情不圓滿,就停步了,也許有很多人還等著我們帶動,卻遲遲等不到我們,這些原本要發心的人就散開了。期待我們帶隊往前走的人還是多數,障礙的人是少數,所以我們一個人受一點委屈,可以造福多數人,這樣想,心路就通了,路就走得過去了。」上人鼓勵弟子,不僅道心要堅定,還要加強行道的力氣;一個人不只要帶一個人走,一個人要帶千人,一個人起步,千人同時起步,就能前進千步,人多力量大。

挑米籮,給予充分道糧

海外慈青團隊向上人發願:聞法入心,走入人群,推動素食,行善造福。上人祝福大家,生命的價值在於對人間有用,有用才有價值;大家發大心、立大願,就要向典範看齊。有些慈青是隨著父母親投入慈濟,就要向父母親看齊;有的全家都是慈濟人,法樂融融,福慧並進。

上人說,現在的人間社會,要靠年輕人承擔起責任;對於中生代而言,向上要承擔、向下要負責,發心立願挑起天下米籮。所謂挑米籮,不只是造福人間,讓人人生活飽足,還要給予充分的道糧,也就是法糧,讓大家有增長智慧的力量;了解道理,就要如實實行,廣度眾生、廣招人間菩薩。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礙於篇幅,還有更多重要開示無法刊登……

十二月七日─與人文志業主管談大愛劇場的「真誠善美」
十二月十四日─回覆學者請教「物命」一詞由來
十二月十七日─於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授證典禮開示「三皈依」

※完整的每日行記以及師徒間感人對談,請關注靜思人文叢書處每季出版新書

→前往靜思網路書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