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沈文楠|用心眼發揮良能♫

本文提供有聲書,歡迎播放聆聽,期待能給您不一樣的感受,用聽的來讀月刊。

本系列由「慈大之聲實習廣播電臺」協助錄製。👉官網連結

感謝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王秀芳臺長大力支持。

乍看之下,這只是一幀人物照,但對於照片中的主角而言,或許未曾想過,自己「失明」的親身經驗,有朝一日會成為人生中最不平凡的寫照。

臺南新化區的沈文楠,十八年前還在紡織工廠擔任維修員,在工作中察覺自己的雙眼漸漸分辨不出織料或布面的顏色,就醫檢查後才發現罹患「視網膜色素病變」。由於視力逐日退化,在五十一歲時被迫提前退休,並展開四處求醫的日子,沒想到最終得到的結論竟是尚無治癒的方法,使得抱持的一絲希望也終究熄滅。

不到幾年時間,文楠的雙眼幾乎全盲,從此看不見外在的風景。不過,令人欽佩的是文楠並沒有因此放棄,反倒接納後天失明的事實。他重新學習「暗黑」中的生活技能,並在慈善道路尋求付出的方法。如今已六十九歲的他,或許在後半人生缺少視覺的感官,靈魂之窗卻沒有因而封閉,反倒勇敢地重新活出生命的價值,為自己敞開另一扇美善之窗。

暗黑中井然有序

文楠獨居,每週固定三個時段會有居服員前來協助打掃或採買日用品。他雖然眼睛看不見,但生活環境保持得相當整潔,連日常使用的物品或器具也都收納得井然有序,很少發生找不到的困擾。平時料理三餐,從備料到開瓦斯烹煮,直至清洗碗盤等皆駕輕就熟,且動作迅速,完全難不倒他!

記得初訪當天,我們踏進沈文楠的住家,發現裏頭沒有開啟任何燈光,向來對光源熟悉的我們,在暗黑中會感到不安不適,這時才體會到眼前的漆黑正是文楠的日常。他在家中走動或做事都得靠雙手的觸感辨識方位,以及運用自己累積的生活經驗判斷物件的功能。文楠提起剛失去視力的那段期間,生活起居受到嚴重影響,不僅行動有困難,連家事也做不了,甚至無法自理三餐。所幸在社會局的協助下轉介到伊甸基金會,才開始在「視障者生活重建中心」學習生活技能及自我照顧的方法。

貼心陪伴往前走

一早不到七點,同住新化區的環保志工陳廷任,開著自用車來到沈文楠的住家,準備接送文楠一同到新化環保站做資源分類。在這過程中,我們觀察到無論是從家裏出發,還是抵達環保站後,廷任總是優先靠近文楠的身旁,好讓文楠可以牽他的手,安心地跟走到下一個定點。我們不禁被廷任的行為所感動,他就像文楠身旁的貼心守護者。

廷任分享,當初接到電話得知文楠的狀況後,就馬上前往關懷,才進一步知道文楠早年喪偶,兩位女兒都嫁到外地很少回來,平時獨居,如今失去視力,不禁讓廷任感嘆,若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情何以堪?於是廷任抱持同理心對待,深知文楠身旁要有人陪伴,因此主動關心。起初文楠對於做環保沒信心,受限於視力無法分辨材質分類,就在廷任的耐心協助下,他漸漸突破心防,透過「做環保」找回生活重心與熱忱,重拾自我價值。

看不見但不礙事

來到新化環保站,陳廷任第一時間會先將沈文楠帶到回收資源的分類區,接著兩人就個別進行自己的分內工作。即便如此,廷任仍會不時地出現在文楠身旁,只要文楠遇到分類相關的問題都能隨時協助。我們發現,文楠在分類回收物時只有左手戴手套,而右手沒戴,仔細觀察後,由於文楠看不見,需靠右手的觸感,逐一辨識物體本身的材質,有時還得靠敲擊聲確認質地的硬度。令我們更訝異的是,面對各式各樣的回收物,文楠幾乎可以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正確地分類出各種材質,而且速度僅次於一旁的志工,只有少數比較特殊的物品需再進一步確認而已。

文楠特別感恩在環保站做分類時,身旁的志工會相互注意不要有碎玻璃或釘子等異物掉進,避免他觸碰而受傷。休息時間,志工還會協助帶他上廁所或拿點心給他吃,彼此有說有笑就像家人一樣,讓他感到貼心溫暖,身心自在。

我生命中的貴人

為留作紀念而拍攝的這兩張合影,洋溢著幸福之美。一張是沈文楠、二女兒及孫女,母女倆難得從日本返家團聚,雖然與家人相處的時間有限,卻讓文楠感受天倫之樂。另一張則是文楠和廷任兩人,剛從環保站做完資源分類回到家,雖然滿身汗水,卻帶著愉悅與滿足。前者是血濃於水的親情關係,後者是兄弟相知相惜的情誼。尤其看見文楠和廷任之間有趣的互動,當準備要拍攝時,兩人很自然地牽起手,十指相扣,那分緊密的情感,如同家人般,透露了內心對彼此有說不盡的感恩與感動。廷任從不計較自己奉獻多少,反倒是感恩文楠的示現,才讓他有學習及付出的機會。同樣地對文楠而言,則是滿懷的感動想表達:「廷任是我生命中的貴人,從我們認識至今已七年了,他不離不棄的陪伴從沒間斷過,如今我才有機會重獲新生,將失去功能的雙眼轉換到內在的『心眼』,進而發揮生命的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