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農十月‧十九至二十》
【靜思小語】不要輕視點滴之力,人人都有能力造福人間。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付出無所求的志工精神
慈濟志業從慈善起步,如今慈善志業國際化,接受過慈濟人道關懷的國家地區已有一百三十三個。十二月一日,上人於慈善董事會開示:「感恩所有的慈濟人,也感恩顏執行長領導團隊,很認真、很用心,把慈濟推上國際平臺,展現慈濟志工付出無所求的精神。也要請人文志業將慈濟歷史不斷地彙整並展示,慈濟在臺灣也真正做出典範。」
上人說,全球慈濟人都是志工,慈濟志業仰賴這麼多付出無所求的志工成就,尤其慈善志業從臺灣到海外救苦救難,都是各地慈濟志工親手布施、擁抱膚慰,或是跨國合力去援助。事是人做出來的,人多力量大,所以期盼每一個國家地區都有慈濟人;而同仁們尊重志工,效法志工精神,盡心力處理行政工作,才能讓海內外的慈濟事順利推行。
上人表示自己對全球慈濟人有無盡的感恩,也很感恩臺灣平安有福,能將慈濟大愛從臺灣發揚到國際間;而今國際間不斷發生天災、人禍,期待慈善志業要再提升,要有開闊的國際視野,儘速推行已有明確方向的國際慈善事務,不負捐款人的信任與期許。
天下有許多國家的苦難人都需要幫助,不過現在看來,佛陀故鄉的尼泊爾與印度,目前有好因緣,可以即時著手進行慈善、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援助行動。上人表示,從人道觀點來看,當地村落居民生活貧困匱乏的程度,讓人看了很不忍心;從佛弟子的角度,那是佛陀的故鄉,感情上也想要回報佛恩。而馬來西亞、新加坡慈濟人發心輪梯前往駐紮在尼泊爾藍毘尼與印度菩提迦耶,在慈善訪視、職訓帶動方面已經初有成效,並且與當地學校密切互動,帶動出一群投入教聯會的校長與老師。既然有此好因緣,在住屋、學校的援建,可以快速進行。
竹筒歲月啟發人人善念
十二月二日,印尼慈濟人與上人座談,黃榮年師兄分享金光集團目前有三十八個協力組,並發願要做到公司三公里內的範圍,沒有兔唇、疝氣以及營養不良的個案,同時向員工推動素食。上人讚佩榮年師兄及李麗英師姊等人,在各自的公司,用「竹筒歲月」的方法鼓勵員工行善,在不影響生活的前提下,把握機會做好事,是很有智慧的做法。
「不要輕視點滴之力,而且招募慈濟會員,主要是啟發人人的愛心,讓更多人知道自己也有能力造福人間;投下一個銅板,知道『我在做好事』,會自我肯定,多了一分為人間付出的善念,自然就減少做壞事的惡念,無形中為社會消災、增福。」上人表示,「竹筒歲月」的觀念與做法若可以推廣,帶動人人響應;「我要做好事」的念頭一起,並投下零錢,將善念付諸行動,這是對社會大眾最好的教育。除了帶動行善,還要推動素食;企業家以自身的社會影響力推素,會更有成效。
談及因緣果報觀,上人表示,正信宗教都鼓勵人們行善、不要做危害人間的事,也有做好事升天堂、做壞事下地獄之說;佛法以因緣果報說明,無論善報、惡報,都是自己做、自己得,而且不只要人行善升天堂,還要超越天堂,行菩薩道,利他為先。只要對人群有益的事,做到以後,人群得到了利益,愛的種子也播入人群;看到曾經接受幫助的苦難人已經能夠自立,且亦用愛回饋社會人間,當時付出幫助他們的人也會很開心。
「就如師父聽到你們在印尼怎麼做慈濟,我感到很歡喜,我得到的最多,因為我有一群好弟子,身體力行人間菩薩道,做得很成功,所以會很滿足、很感恩。」回過頭來談素食,上人說,若人們為了口欲而殺生,就與眾生結了惡緣;做生意賺錢,也要避免殺生。多推素食降低世間的殺業,也可以降低人間的暴戾之氣,「人氣」祥和,天氣與地氣也會慢慢回歸調和。
「我們盡心力呼籲、帶動,別人願不願意響應,還是要看每個人的意願;造福是靠自己發心,就如修行也是自修自得。」上人期勉印尼慈濟人,具有精神理念,也需要用形象表達出來,讓印尼民眾看見佛教的莊嚴形象,了解佛教不是拜拜求平安的宗教,而是能夠運用在生活中的教育。
這幾十年來,慈濟人與慈濟會員遍布世界各地,非佛教徒的慈濟人也愈來愈多,大家有共同的精神理念,這也是慈濟宗門的特色,而慈濟宗門的精神理念就來自靜思法脈。「慈濟立宗門,還要有法的系統,源頭就是『為佛教,為眾生』。四大志業就是為眾生而設立,為佛教,大家要記得,若沒有佛教,今天就沒有我;沒有我,今天就沒有慈濟。」
上人期許印尼大愛臺以傳播媒體的力量宣導善法,發揮淨化人心的良能。「無論信仰什麼宗教,能夠讓人的心安定、有依靠,就是好的宗教,好的宗教教法都值得弘揚;還有印尼慈濟志業的歷史,也就是你們這群慈濟人的生命歷史,你們與師父師徒之緣,如何在印尼落實志業、弘傳法脈,這樣的經過也是很寶貴的法,是你們將慈濟的法從臺灣帶回印尼,取經弘法,把握因緣讓佛教入世,利益人間。」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