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難民醫療救助 撫去童顏血淚♫

「正在受苦的人無法感受到快樂。可是,我今天是快樂的, 並且感謝為我們帶來快樂的大家。」—亞蒂芭(Adeebah Adnan Hilal)

亞蒂芭畫筆下紅色的眼淚,是為敘利亞哭泣;
紅色的心,則是描繪了十一年來,
約旦慈濟補助境內逾千位敘利亞難民兒童接受醫療的那分愛。

「正在受苦的人無法感受到快樂。可是,我今天是快樂的, 並且感謝為我們帶來快樂的大家。」—亞蒂芭(Adeebah Adnan Hilal)

亞蒂芭畫筆下紅色的眼淚,是為敘利亞哭泣;紅色的心,則是描繪了十一年來,約旦慈濟補助境內逾千位敘利亞難民兒童接受醫療的那分愛。

本文提供有聲書,歡迎播放聆聽,期待能給您不一樣的感受,用聽的來讀月刊。

本系列由「慈大之聲實習廣播電臺」協助錄製。👉官網連結

感謝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王秀芳臺長大力支持。

約旦地處中東各國交界,北面與敘利亞接壤,境內登記在案的敘利亞難民約八十七萬,加上未登記的難民,估計超過一百三十萬人。除了聯合國與約旦政府共同成立的札塔里(Zaatari)、阿紮來卡(Azraq)等大型難民營,更有許多散落在荒漠中的帳棚聚落與城市暗角。

為了遠離內戰,這百萬難民穿越邊境,星月下攜家帶眷逃亡,沿途躲避砲火追擊,親人慘遭擊滅、殘忍迫害的記憶碎片,也許一輩子都無法自腦海抹滅。阿拉伯世界的生育觀念多子多孫多人力,家庭普遍子女眾多,為了下一代逃離家園,但是當孩子生病,身在異國又是求生不得。

約旦國土多數是沙漠,很多物資仰賴進口,一般人食、衣、住、行各種消費並不便宜,更何況是難民?即便有一技之長,也很難找到一分合理收入的工作與機會;生病難免,若要手術,醫療費用更是一個天文數字。

從二○一一年敘利亞內戰爆發後,約旦慈濟志工當年冬季就開始投入敘利亞難民援助;「二○一三年突破萬難,首次補助難民醫療,救助一位難民摘除白內障,一位眼角膜移位復原手術。」慈濟約旦分會執行長陳秋華,說明敘利亞難民醫療個案的起始。

二○一四年十一月起,聯合國停止難民營手術相關支援與補助,難民必須自行設法找到慈善組織資助,於是許多人紛紛求助於慈濟。從一位四個月大的女嬰伊拉芙(Elaf)疝氣手術開始,之後再補助五十七位疝氣孩子進行手術。

在敘利亞籍醫師莫罕那(Mohanad Salahi)牽引下,陳秋華與札塔里難民營內的AMR醫院合作,至今補助逾千名病童,病況包括無肛症、扁桃腺炎、疝氣等。

當初多名無肛症孩童的肚子脹得圓鼓鼓、無法排便,父母親抱著奄奄一息的孩子奔走求醫,得到的往往是被醫院拒絕,或是因付不出醫藥費而中斷治療。慈濟在莫罕那醫師協助下,由他診斷評估,並將這些病童轉送至難民營外醫院進行手術治療。

「別的國際NGO組織僅補助部分醫療金額,難民需要前往領取。慈濟的資助是全額的,還親送上門!」陳秋華說,如此天壤之別的差異,十一年來持續無所求付出,敘利亞難民從懷疑慈濟的出發點與用意,直至今日終於對慈濟志工全然的信賴與倚靠。

包括難民營與營外帳棚散戶,慈濟提供物資發放、義診與醫療補助,列入長期關懷的難民家庭有二百八十七戶。醫療個案救助,在新冠肺炎疫情間亦不曾停歇,僅近兩年手術個案即超過四百人次,包含檢查與藥品提供,援助超過二千人次。

不只解決難民醫療,還要設法改善教育環境。位於札塔里難民營附近的虎威賈村(Huweyja)帳棚散戶區,鄰近敘利亞邊境;二○一八年,慈濟開始為帳棚區難民家庭發放食物,並以工代賑聘請難民老師,讓村裏的孩子能上課識字。在首都安曼市市郊,收容難民孤兒寡母的「慈心之家」,七年多來,慈濟持續資助房租及學童助學金。志工盡心關懷,疫情封鎖期間想盡辦法送來物資,感動難民媽媽們,也願意跟隨志工投入發放關懷行動。

有家歸不得的悲哀、病痛時醫療資源的匱乏仍在持續,難民的夢魘與悲痛一直都存在,而慈濟人也一直不離不棄,願所有的黑暗都會被愛照亮,願人們為這些無奈流下的眼淚化為祝福,陪伴荒漠中的難民孩子,平安長大。

約旦札塔里難民營如今仍有八萬敘利亞難民生活著,營區設置有診所,但無醫院能進行手術、亦無相關經費協助難民醫療。(攝影/林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