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農五月‧十三》
【靜思小語】信仰宗教首先要破除迷信,有講得通的道理,才有行得通的路。
共同信仰是大愛
為了防疫,約旦政府從三月二十一日起實施戒嚴宵禁,約旦志工的慈善行動因此增加許多挑戰,依舊費盡心思進行疫情紓困及例行發放,截至七月初,援助了二十一區的九千多戶貧困居民,以及逾一千名學生。約旦陳秋華師兄與本土志工透過視訊,和上人分享最近的關懷行動。
雖然受到防疫措施影響,大家的生活有諸多不便,原本就辛苦度日的貧戶、難民更為困苦,然而志工、照顧戶與敘利亞難民仍能維持心靈上的平靜。上人讚歎大家因為對宗教信仰的虔誠,產生安心的力量。各宗教的教主都以清淨平等大愛對待世人,所以信仰者也要學習這分精神,自愛、愛人,互愛、互助。
就如慈濟人在國際間,無論身處哪一個國度,都以相同的愛心照顧著貧病殘老,這分愛沒有國籍、種族、宗教的分別,亦是出於虔誠的信仰。上人對陳秋華師兄說,師兄承接約旦慈濟志業時,志工人力單薄,現在從視訊畫面看到這麼多位本土志工,每一位都很用心,從此師兄在約旦有許多夥伴,力量也增加了。
像是哈達教練(Coach Kha-der),跟隨秋華師兄學習跆拳道三十八年,在疫情發生後,無畏感染風險,協助師兄備辦物資,並且與幾位志工一起走入沙漠地區發放,這分愛很令人感動。
「愛是不分宗教的,雖然宗教名稱不同,但是每一個宗教都強調人有善良的本性,引導人心向善;各宗教的創教者都有偉大的人格,用他們的言行身教,教導世人提起一分超越的、覺悟的愛。因此,我們雖然有不同的宗教,但是有共同的信仰,就是無私的大愛!」
上人說,慈濟人秉持無私大愛救助苦難,付出無所求,所得到的最大回饋就是貧困家庭安然度過難關,接受助學、醫療援助的孩子平安長大。新冠肺炎疫情非人力可以阻擋,唯有人人以至誠之心,祈願疫情早日消弭,人心有愛而沒有仇恨,人與人之間以人道精神相互幫助,天下和平而不再有戰爭,人人都有安樂的家園。「在困難的情況下,憑藉著宗教信仰的力量,人人安住一念心,苦難總會過去,平安的日子將會來臨。」
用道理印證實事
與土耳其胡光中師兄等人談話時,上人提到各宗教的經典大多經歷長久的時光洗禮,難以考校細節;而且再經過不同語文的翻譯與流傳,難免會與原文有出入,太過神祕的描述讓人無法體會也無法做到,所以自己對眾講述經文時,不會強調不合人情道理的神變故事。「我希望『實事求是』,最重要的是把握當下,用現在的實事對照過去佛陀所說的道理,舉實事合於道理,用道理印證實事,如此才是合情合理。」
「宗教的創教者都是過去的聖人、賢人,我們都要尊重與感恩,最重要的是學習聖賢傳給我們的道理,而不是只向聖賢求福、求保佑。在我的立場,我不敢說佛陀賜福給誰,佛、菩薩都不可求,我們要求的是真理。就像經常有人來請師父為他加持,我就會對他們說,我自己都病著,如何為別人加持?只是我有一個理念想要做事,得到這麼多人的認同與護持,我很感恩,再辛苦也要『拖命』,盡我的責任。」
上人提到九二一大地震之後援建希望工程,請建築師將校舍設計圖做成模型,與校長共同前來討論,有時候講到風水、地理,自己就會對他們說,不要因為這些理論改變原本流暢或安全的動線;設計圖畫好,討論定案以後就可以動土興建,不需要看時、看日,要把握時間趕緊把學校重建完成,讓師生早日安心上課。
「我們要破除迷信,時時都是好時,不會因為什麼時間做什麼事就受到沖犯而諸事不順;我們沒有造惡因,就不會受惡果,行善一定有善果報。常有人抱怨說他做了這麼多好事,怎麼還會有不好的遭遇?應該去想,若非做了這麼多好事,或許遭遇會更嚴重、更難以收拾;現在是『重災輕受』,大事化小、小事化無。要善解、感恩,定下心來力行正道。」
上人說,信仰宗教首先要破除迷信,要信得很實在;有講得通的道理,才有行得通的路,路要鋪得平、道要開得闊,都需要靠人來做。所以慈濟立宗,並非自外於佛教,而是要確立慈濟的宗旨,讓力行菩薩道的法脈宗門世世代代傳續。
「在此時有好因緣,即使慈濟人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卻有深厚的感情,具有菩薩的『覺有情』,有共同的方向,彼此相知,將這分情會合起來,共同以愛為人間付出,這是人間最可貴的情誼,表達了最為通情達理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