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日 活出人生價值

7.21《農六月‧初一》

【靜思小語】運用身體還能自主時,盡力造福人間;生命有限,要活出價值。

化無用為大用

中國大陸駐臺媒體記者一行十七人,七月二十、二十一日參訪花蓮志業體;二十一日來到精舍,巡禮之後與上人座談,清修士思一師兄先為大家介紹運用廢棄物研製的塑木、連鎖磚。

上人說,這些塑木、連鎖磚的原料,本來是生活用品,毀壞之後被丟棄,有些如破布等物是不可回收物,經研發再製,成為堅固的塑木與連鎖磚,等於重新賦予物品新生命,化無用為有用,而且有大用。世間沒有常住不變的事物,不離成、住、壞、空的自然法則;人亦無法長生不死,然而無論壽命長短,最重要的是運用有限的生命時間,活出有價值的人生。「人生有用就有價值,但是該如何運用?只要確認方向正確,所做的事對人間有正向的貢獻,就是有價值的人生。」

記者們昨天來到花蓮,先到慈濟大學參訪,也到大捨堂了解慈濟大體捐贈。上人說,許多「無語良師」是慈濟人或慈濟會員,在生之時用心盡力做志業,是行善助人的人間菩薩,在呼出最後一口氣以後,把已經無用的身軀捐贈給慈濟大學,讓醫學生與臨床醫師們了解人體構造、探討生命奧祕,化無用為大用。

人生無常,而且各有業力因緣,許多大體老師年紀輕輕,或正在壯年,就罹病往生;雖然家屬、親友不捨,醫療團隊也盡心力治療,但總是留不住,一口氣不來就飄然而去。

「何處是我們的家?我們的身體是靈魂的家,待因緣已盡,時間已到,就飄然離開這個家。慈濟人懂得道理,所以很灑脫,將軀體奉獻給醫療教育;而慈濟大學有責任讓這群發心立願的無語良師『靈安』,讓成就他們心願的家屬『心安』。」

上人說,修行要福慧雙修,修福就是要運用身體還能自主時,盡力造福人間,福報不求自得;若不造福,沒有種下善因,也得不到善的果報。慈濟人付出無所求,人生最後心安理得,靈魂飄然而去,捨此投彼,是帶著行善造福、做慈濟、行菩薩道的意識,隨著因緣而去,將來也能很快接續善因緣行菩薩道。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出入交通受限制,許多人滯留外地不得歸鄉,既無奈又不安。上人言:「只要把心安定下來,處處都可以為家。全球人都生活在地球上,不分種族、宗教與國籍,應該相互尊重、彼此疼惜,則何處不可為家?如果人人都有此觀念,能夠愛人、幫助人,彼此親切互動,就不會有對立衝突。」

上人說,平安就是福;要讓人間平安,唯有人心平和,不分彼此,互愛互助,這樣的人間就是淨土。「外在的環境濁亂,更要靜下心來,說好話、做好事,人與人之間合和互協,共同完成好事,有助世間祥和平安。」

環保福慧雙修

臺中第一聯區慈濟人帶著他們為了慶祝慈濟環保三十周年,發揮巧思製作的聲控LED燈返回精舍,請上人點亮;臺中慈濟人與環保志工在臺中靜思堂、東大園區等地,透過網路視訊和本會連線,與上人互動,並聆聽上人開示。

上人肯定大家在環保道場修行,彎腰撿回收物,就如同用恭敬心禮佛;把回收物撿回環保站分類整理,就是在修福,所以做環保是福慧雙修,慧命天天增長。

「環保菩薩保護大地,對民眾也是有求必應,一通電話打來請慈濟來收回收物,即使沒有經過分類,夾雜不可回收的垃圾,你們也捨不得放棄,因為愛惜物命,不怕骯髒、不怕惡臭,仔細做分類,並且整理得很乾淨,這就是修忍辱行。如同藥王菩薩過去生,還是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時,總是走入人群,去做一些人人不願做,但是真正有益人間的好事;大家也像常不輕菩薩,尊重、珍惜大地資源,將廢棄物回收、整理好,化無用為有用。」

上人鼓勵大家,莫認為個人的力量渺小,只要發心、用心,小螞蟻也可以爬上須彌山;要不斷向民眾宣導環保,邀約在生活中落實環保,一起到環保站做分類,只要響應、投入的人愈多,力量就愈大,能影響更多人付諸行動保護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