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千島國的防疫之路

泗水慈濟志工六月十二日搭乘軍艦,前往馬都拉海峽蘇臘馬都海域發放;海面上數百艘漁船紛紛航向軍艦,兩千多位漁民準備領取食糧。(相片提供/泗水市政府)

印尼是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 疆域之大, 人口排名全球第四,在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發生後,醫療防疫與社會穩定備受考驗。慈濟印尼分會以二十七年慈善經驗快速反應,不只發放最迫切的物資,也散播了不分宗教與種族的大愛。

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波及全球,二○二○年三月二日,當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正式公布境內發現兩宗確診病例,民間擔心政府會採取封城政策,掀起一波物資搶購潮,幾乎每一間超市或者便利商店都大排長龍。

一時之間,有限的防疫用品成了全球最嚴峻的考驗,醫護人員將雨衣當防護衣穿的照片在網路上流傳,頓時口罩與乾洗手液的價格更是漲了三倍。早在元月下旬,中國大陸疫情升溫,臺灣也出現病例時,慈濟印尼分會即採購醫療防護用品寄出支援,也有庫存準備,所以能快速地致贈口罩、防護衣照顧境內前線醫護人員。

三月起,為了協助國家面對疫情,慈濟印尼分會協同印尼工商會館進行募心募款,在印尼與中國大陸緊急採購防疫物資,包括病毒測試劑、呼吸器、防護衣、防護鏡、N95口罩、連花清瘟膠囊等。印尼分會安排三趟專機由中國大陸帶回防疫物資,並獲得政府單位協助免稅、海關快速領貨通關,緊接著由軍警安排運輸、發放規畫與執行,在三月二十二日起開始發往雅加達及各地區。

印尼工商會館轄下的企業家四月六日在慈濟雅加達園區,與慈濟將醫療用品象徵性地致贈給印尼衛生部代表。(攝影/Arimami Suryo A)

企業界一呼百應

慈濟印尼分會兩位副執行長郭再源與黃榮年,深刻體會到這次疫情兇猛,如果不及時控制恐會危及人民性命,也可能引發社會經濟民生問題,造成生活次序大亂、人心不安,將為安定發展中的印尼帶來傷害。防疫除了基本的防護衣、口罩等醫療物資,更需要大量的「測試劑」、救人的「呼吸器」……等,樣樣都需要龐大的善款,怎麼辦?

有著「沒問題先生」稱號的郭再源認為,「只要是利他的事就一定有辦法!」之後便與黃榮年一起向企業界募心募款。兩位師兄也是大實業家,多年來在慈濟的改變,喜捨且承擔地付出,啟發了許多企業家也跟隨他們的腳步,長期捐善款護持慈濟,又或者加入志工行列。這次抗疫發放,實業家的參與,是重要元素之一,黃榮年表示,慈濟深耕印尼二十七年,成果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目前共有一百多個公司響應防疫救援,「其實有許多公司也是受疫情影響,可是還願意來幫助。面對大災難,如果大家同心協力,也能度過難關。」

在印尼,多數的企業都會設立慈善部門,由於慈濟在慈善方面擁有多年經驗,加上志工的人文精神,在印尼每一場大災難後救災從不缺席,受到政府的肯定,因此這一次的募款成果也是志工們多年來努力而成,郭再源堅定地說:「慈濟是做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

此外,慈濟「專款專用」的原則,因應疫情所募來的專款,當然也有專屬的報告。黃榮年說:「要讓捐款者知道我們每一塊錢都用在慈善,所以目前一百多頁的報告,也不斷在更新著。」

疫情發生後,各種管制措施讓許多民眾失業,慈濟志工在全國進行生活物資發放,雅加達同仁五月中旬忙著裝箱打包。(攝影者/Anand Yahya)

慈善組織的價值

面對全然未知的新冠肺炎疫情,人們的生活突然改變,普遍彌漫一種惶恐不安的氣氛。慈濟印尼分會執行長劉素美感恩證嚴上人的教導,「因為有上人的教導,我們知道心要定,心定才不亂,才有智慧處事。」隨著疫情入侵印尼,印尼合心團隊由劉素美召集,成立「抗疫急難賑災執行團隊」,四大志業的志工、同仁堅守崗位,配合政府防疫政策與基金會的決策執行。

配合防疫政策,外出參與發放的志工不多,但即使留守在家,也沒有空過時光,除了透過電話相互關懷,也善用科技軟體線上共修、培訓、社區讀書會,甚至勸善募心募款、推素勸素、製造布口罩,或者到靜思堂協助物資打包。所有印尼志業體、靜思園區、大愛村也進行全面消毒、防疫宣導、安全管控。

印尼慈濟兩所學校配合政府規定「網路教學」,為了要克服線上授課產生的問題,例如學生家裏沒有網路、電腦、手機,及父母對於新形態的學習有觀念落差,學校也有「安心就學方案」,減免學費及提供補助。

除了發放醫療物資,印尼慈濟大愛醫院也提供新冠肺炎檢驗服務,以及疑似病人隔離;並在靜思堂園區附近空地搭建臨時帳棚,每週四天為興建中的慈濟醫院工地工作人員檢測,守護鄰近社區與四大志業同仁、志工的健康。

此外,當志業體部分同仁已經在家辦公時,祕書處、總務處、財務部及採購組的同仁依然堅守崗位,甚至需要加班到深夜,就是希望把物資早日送到醫療單位,為醫療人員提供多一分保護。

在發放防疫用品初期,祕書處每天都會收到一千多封電子郵件,當時尚未設立專線,許多醫療單位和個人紛紛致電到分會求援,「甚至晚上十一點還有人打電話來申請物資。」同仁馬爾萬(Marwan Yaumal Akbar)說,即使因為工作常常寄宿靜思堂,他不以為苦,「在慈善機構上班當然有辛苦的一面,但是當我們能夠去幫助別人的時候,是一種滿足。」

總務處同仁則負責物資的收發,一接到祕書處的需求,就把東西備妥在倉庫前;由於難以精準控制物資抵達時間,同仁常常加班,深夜回到家不久,凌晨又趕往靜思堂準備迎接物資抵達。同仁吳天旗說:「這次比其他災難發放來得更艱難,必須隨時待命,而且也要顧好自己不能被感染,不然會傳染給其他人。所以我常常提醒倉務組的大家,如果下班了就哪裏都不要去,萬一感染,我們就沒辦法工作了。」

在慈濟服務多年的黃禮春是祕書處主任,也是這次防疫物資發放的關鍵人物之一。他負責協調祕書處與總務處之間的溝通,更要隨時接收外界申請醫療物品,在靜思堂過夜是家常便飯,同仁多次看到他穿著睡衣,穿梭在地下室處理物資。

他也坦承這一段時間下來身體確實疲憊,不過每每打開社交軟體,看到各方對慈濟的感謝與祝福,心中總能感到十分欣喜,「我相信每一天都接收到這麼多人的祝福,我們一定可以健健康康的。」

為避免發放時群聚,軍警協助慈濟將物資送到民眾家中,四月二十八日,棉蘭地區國軍車隊準備出發配送。(攝影/陳俊賓)

醫用品解燃眉急

「我們醫院的口罩庫存很少,下個星期就沒有口罩可以用了,因此我聯絡慈濟,期待獲得協助。很感恩志工送來四千個口罩,解決了這燃眉之急。」雅加達西區的順北爾哇拉斯醫院(RS Sumber Waras)琺葉醫師(Dr. Faye Yowargana, S p. EM),收到口罩後十分感動,不斷向志工道謝。

三月十八日開始,印尼慈濟志工先將庫存的防疫用品,包括防護衣、口罩,陸續送至雅加達等多處醫療單位;三月二十一日,四千個口罩與五十件防護衣也送抵茂物綜合醫院(RSUD Bogor),該院在十七日成為地方政府指定新冠肺炎治療醫院,可是市場上防疫用品已短缺,院長伊爾漢(Ilham Chaidir)十分感動地說:「原來在對抗疫情中,我們並不孤單。」

三月二十二日,從中國大陸進口的一百萬個測試劑抵達雅加達,衛生部部長普蘭多( Terawan Agus Putranto )蒞臨靜思堂,領取兩萬五千兩百個測劑,由衛生部直接發給各地需要的醫療單位。

三月二十三日,志工將第一批四臺呼吸器,分別捐贈給卡托警察醫院(RSPAD Gatot Soebroto)及薩羅梭傳染病醫院(RSPI Sulianti Saroso)。卡托醫院副院長准將阿古斯醫師(Brigjen TNI dr Agus Budi Sulistya)說:「慈濟以實際行動做出貢獻,前線的醫護人員真的很需要這些醫療器具和防疫用品。面對疫情,我們大家彼此關心,十分溫馨。」

從中國大陸購入三百八十五臺呼吸器,也在各個醫療單位發揮極大作用。呼吸器是搶救嚴重患者的重要器材,歸功於慈濟花蓮本會與中國大陸的慈濟志工協助,慈濟印尼分會才能順利購得。

截至八月六日,印尼慈濟捐出給全國各地的醫療防疫物資,受惠單位超過一千零四十多個。

北加西慈濟志工五月十三日準備一千份生活物資,致贈給芝卡朗民眾;有些地方的路太小,車輛無法進入,所以志工與警員們徒步過木橋,挨家挨戶分送。(攝影/Arimami Suryo A)

全國大規模發放

四月起,政府開始在兩個省分、十六個縣市執行大規模社交距離限制(PSBB),娛樂場所停止運作,限制五人以上的社交活動,學校停課,除了政府單位與民生相關行業除外,一般上班族居家工作;在大雅加達盛行的宅配機車也禁止載客,只能送貨或送食物。原本落在五月底的開齋節假日,延至今年年底,防止大量的大雅加達居民往外移動,助長病毒傳播。

印尼有兩億六千七百萬人口,將近百分之十的人民生活在貧窮線下,自從政府下令執行大規模社交距離限制,有些公司早已撐不住,執行大量裁員或者留職停薪;市井小民在路邊擺攤賣點心,或者機車宅配的收入,更是大大下滑。

在廖內群島省(Kepri)吉里汶縣(Karimun),為了保持社交安全距離,公車不能坐滿乘客,公車司機收入比起平時減少約七成左右,難以維持生計。在印尼最東邊的巴布亞省,國際機場與港口皆暫時關閉,搬運工與計程車司機頓時收入歸零。

慈濟印尼分會先是將長期照顧戶的各項補助提前給予,一次發放兩個月分量,志工也將居家訪視改為電話關懷,做到「安心」與「安生」。緊接著,慈濟與軍警、地方政府合作,在全印尼大規模展開物資發放,每一份物資包含五公斤大米、一公斤砂糖、十包泡麵,並附上證嚴上人慰問信以及防疫衛教單。除了發給一般民眾,對於團體也提供大宗的物資援助,例如習經院、防疫中心等。

發放方式也按照地方政策稍作調整,有些地區居民無須到場領取物資,由軍警人員乘著機車逐戶分發,又或者使用機車宅配服務。

病逝者人數不斷攀升,殯葬業工作人員悲泣的哭號實在令人不捨,他們每天得埋葬數十位新冠肺炎病故者遺體,已經體力不支,「即將進入齋戒月,我們也想過節,但請求大家暫時留在家裏,避免出門團聚,造成更大規模感染;我們也有家人,也有自己的生活,這不是我們要的。」

在齋戒月前,慈濟與總統府合作,四月二十一日帶著六百份物資到墓園去關懷與發放。這段過程由印尼總統府祕書處製作成影片,更能感受殯葬人員的心聲;總統府祕書長赫魯(Heru Budi Hartono)表示,希望能將關心傳遞給每位殯葬人員。

六月十二日在印尼第二大城市泗水,志工與當地海軍一起搭乘錫江號軍艦(KRI Makassar-590),前往馬都拉海峽(Selat Madura),為對岸的布拉克鎮(Bulak)、根芝蘭鎮(Kenjeran)及馬都拉(Madura)的漁民發放生活物資。

當天早上六點,志工備妥兩千六百箱物資搭上軍艦;海面上數百艘漁船駛近,依序登上軍艦領取物資,漁民們露出開心的笑容,頻頻致謝;漁民馬特(Mat)感受到各方的關懷,「希望大德們的善行,能獲得好的回報。」

東爪哇省政府、東爪哇省警方、東爪哇前國防部成員協會(IKAL Komisariat Jatim)的代表,以及東爪哇省省長苟菲琺(Khofifah Indar Parawansa)也出席活動。海軍第二艦隊司令賀魯(Heru Kusmanto)在致詞中說明,漁業是東爪哇省重要的經濟支柱,但在這波疫情當中,漁民也成為受助對象。

截至八月五日,印尼慈濟已在全國發放三十七萬九千多份生活物資,減輕民眾的生活重擔,與民眾一起度過經濟低谷。

西爪哇省蘇卡布米市民Suryana,以務農維生,阻斷措施使得蔬菜銷售困難,價格下降;全家一起打開慈濟的食品雜貨包,逐一取出物品。(攝影/Arimami Suryo A)

我們都是印尼人

印尼各大媒體紛紛刊登慈濟的善舉,四月十四日,印尼最大媒體集團羅盤報經營的羅盤電視臺,在雅加達時間晚間八點的黃金時段,以「慈濟跨越國界」為題,線上採訪印尼慈濟志工。由印尼大愛電視臺總監陳豐靈、印尼慈濟大愛醫院院長托尼醫師(Tonny Christianto)、印尼慈濟大愛學校總經理王煇勵、金光集團代表甘迪(Gandhi Sulistyanto)代表受訪。

主持人開宗明義表示,慈濟在印尼二十七年不停地幫助社會,這個節目希望能了解慈濟的慈善、醫療、教育、人文。陳豐靈分享上人創辦慈濟的歷史,也提及慈濟「濟貧教富」的理念,啟發印尼實業家用心投入。

主持人好奇某些公司集團已經成立自己的基金會,為何還要投入慈濟?金光代表甘迪說明,慈濟在慈善尤其是救災方面已有成熟的操作方式,而且許多企業家在慈濟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貢獻,更是親身體驗進而學習大愛人文精神。

羅盤電視臺製作人穌三多(Susanto)博士表示:「證嚴法師說,人生長短難以預測,但要活得有價值。我們是否思考過有為社會貢獻什麼?這次疫情中,慈濟與實業家一起為國家付出,是非常令人讚歎的。」

疫情爆發後,印尼慈濟人迅速將防疫用品送到各醫院,醫護人員及家屬、社會大眾都非常感動,紛紛在網路留言「感謝慈濟」。其中,志工賈文玉收到二十多年未見的朋友傳訊:「有熟人在雅加達某家醫院當醫師,一直是把雨衣做防護衣,現在收到了慈濟捐的防護衣。我非常感恩,非常佩服慈濟!」

印尼大學新聞系阿爾曼多(Ade Armando)教授,在社群媒體發文說:「三月看到新聞,華裔實業家與佛教慈濟基金會募款五千億印尼盾(約新臺幣十億元)捐助抗疫,我非常感動。有些人散播仇恨,華裔不愛印尼,華裔不是印尼人。其實華裔實業家在這次疫情做了很多,不只是實業家,普通華裔也默默地付出,其中一位華人捐出一塊土地,提供埋葬新冠肺炎往生者,展現華人不分宗教、種族,和諧共榮的精神。希望這次疫情讓大家了解、認同華裔也是印尼人。」

印尼國家災害應變署署長、也是新冠肺炎疫情處理專案小組組長多尼(Doni Monardo),也特別錄一段影片感謝慈濟。他提到,在疫情來襲之前,慈濟在巴路震災區也援建兩千多間房屋,慈濟印尼分會不斷落實合心協力、關心彼此,設立人間菩薩的典範,「我發自內心向證嚴法師以及全體慈濟志工,說一聲感謝。未來我們將共同以大愛精神為人道救援、為環保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