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至十六日 成功之道

7.15~16《農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六》

【靜思小語】對的事,再困難也要做到;不該犯的錯誤,謹慎心志不變質。

志氣高,經得起考驗

十五日,與花蓮慈濟醫院主管談話,上人感恩護理同仁們細心、溫柔照顧病患,如同觀世音菩薩般慈悲救度,希望同仁們也能將這分慈悲心擴及一切眾生,茹素護生;慈濟醫院與慈濟大學也要從醫學、科學角度,做學術研究,探討素食與人體健康的關係,從科學角度推廣素食。

上人請長年茹素的醫療志業林俊龍執行長等人,經常對眾分享、見證素食有益身體健康,教大家提升志氣,「就有道而正焉」─已經知道如何做才是對的,就要趕緊導正方向,克服欲念而堅持做對的事。

「我有克服困難的耐心,是對的事,再困難也要做到;不該犯的錯誤,我會謹慎不犯錯。只要堅定意志,就會有克服困難、達成目標的毅力。若是有人問我,為什麼能夠在這幾十年,成立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對社會人間有這麼大的貢獻,所謂『成功之道』,不過如此。」

上人表示,慈濟志業不僅是靠著自己一心堅持、克服困難而成就,所有的慈濟事都是慈濟人做的,還有各位主管、同仁在崗位上發揮專業良能,朝同一個方向努力以成。期待大家能夠更加堅持,達到師父的要求,養成素食的飲食習慣,也共同推動素食。

上人與教育志業體主管談話時,亦敦促校長、老師們茹素;自己做到了,才能教導、帶動學生茹素護生,對天地人間發揮完整的大愛。

上人認為,無論是哪一個教育階段、在哪一個科系,都要為學生做生命教育;素食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部分。眾生平等,所以應該對於眾生平等尊重,不應該視動物為商品、食品而大量飼養與宰殺,為了口腹之欲吞食動物,讓許多生命因此消亡。

「希望大家有共同的教育志向,也有相同的生命方向,與大地眾生共生息,推素也是我們共同的志向。不要求非信佛教不可,任何宗教都可以茹素,這只是口欲的選擇而已;知道為什麼非茹素不可,能夠疼惜眾生,控制得住欲念,就表示我們的志氣高,經得起考驗。」

「素食對人體健康有益無害,更可以幫助心理、精神層面的提升,讓我們有完整的愛,培養同理心。有同理心,能夠將心比心,關懷眾生,才能統理大眾。慈濟教育的特色就是慈悲喜捨的精神,要培養出具有慈悲喜捨精神的好人才,而且出了社會也能堅定心志不變質,就要從幼教到大學,師長們都有相同的默契,為孩子打穩基礎,隨著年齡成長而持續加強,培養出不受環境影響的好習慣。」

拔病苦,慈眼視眾生

十六日醫療志策會,以眼科醫療為報告主題,各院分享眼科病例醫治及溫馨醫病故事。上人感恩大家的報告讓自己「開眼界」,另亦談及自己過去視物還很清楚,近來視力大不如前,不禁羨慕兩位逾百歲的人瑞─北區田中旨夫醫師和彰化黃蔡寬師姊,視力還很好,都不必戴眼鏡,而且身體健康精神佳,不僅不必受照顧,還能做志工服務人群。

「聽到各院眼科報告,除了自然法則的退化或病症嚴重無法挽回,只要能救治或改善的,你們都運用高科技,發揮高超的技術,用細心巧手挽回病患的視力,如『補破網』般,把受傷的視網膜補好,讓病患重回工作崗位或志工行列發揮功能與良能,真的很令人讚歎!」

「幾天前看到菲律賓史美勝醫師與人醫團隊義診的畫面,他們早期到偏鄉離島義診,救治最多病患的是牙科與眼科。因為貧苦居民無力就醫,牙痛難忍,人醫會難得來一趟,就為他們拔牙根治疼痛,有時一趟義診拔下的牙齒裝了一整籃;眼科團隊由史醫師帶領,為貧病居民治療白內障等疾患,讓許多人重見光明。二十多年來,菲律賓慈濟人醫會義診救了很多人。」

「聽到慈濟醫院報告眼科治療,我就會想到史醫師,幾天前又去義診,為一位二十六歲的年輕人動手術,這個年輕人是孤兒,因雙眼失明淪為街友,如今已經可以看得見世界,如同重獲新生。」

上人鼓勵慈院眼科同仁把握機會,參與各地人醫會的義診,到偏鄉離島為就醫不便的鄉親診療,也有可能幫助到像這位菲律賓青年般的病患,人生因此重獲希望。

上人說,臺灣慈濟人醫會也常報名參加海外賑災義診,有時連儀器也自己購買、準備好帶出門,如此用心盡力,只希望為有需要的人拔除病苦。感恩大醫王「慈眼視眾生」,期待醫療志業體與人醫會緊密互動,凝聚、發揮更大的力量,普及更廣大的範圍,幫助更多貧病苦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