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30《農六月‧初九至初十》
【靜思小語】慈善是人間互愛之道,醫療是守護生命之道,教育是社會祥和之道,人文是慧命增長延續之道。
期待教育扭轉乾坤
二十九日,上人與教育志業王本榮執行長等主管談話時說及,近年來常聽大家說「少子化」,學生人數銳減,對學校的營運有很大的衝擊。然而在自己的想法,就是因為學生少,教育要做得更精純,品質更要提升,何況現在的社會人心如脫韁野馬,不若過去單純善良,教育就是要引導眾生回歸清淨本性,這才是辦教育的目標。
「三十多年前,就是看見了未來的社會人心變化,所以明知辦教育是很困難的事情,仍然希望藉著慈濟教育扭轉乾坤,讓教育精純化;只要慈濟學校辦得好,就能影響其他學校。我們不是為了營利而蓋學校,只要我在,就不會讓校方為了經費而煩惱,要讓校長、老師們專心做教育。」
上人談到花蓮慈濟醫院啟業以後,深感東部的醫療人才匱乏,護理師流動率高,再加上當時的東部少年就學就業問題,所以設立慈濟護專,為慈院培養護理人才,也讓東部的孩子多一個職業訓練的選項,畢業後立即有職業可以幫助穩定家庭。
「護專設立以後,我還要設醫學院,就是為了培養有品德的醫師;既然要建立醫學院,就再想到未來也要有大學的完整學習環境。這就是慈濟科技大學與慈濟大學的發展過程。雖然爭取在花蓮設校,遭遇許多困難,辦校過程有難以道盡的艱辛,但是現在看到慈院的許多主任、護理督導以及各科室的醫療同仁,都是慈濟學校畢業生;聽他們分享醫療個案與溫馨的醫病互動,我都很慶幸當初起了辦學的念頭,才能培養出這些貼心的優秀人才。」
「雖然若聽到人事問題,會感覺到當初若沒有做這些事,我現在應該會很輕鬆自在,不必每天擔心這麼多。不過還是會鼓勵自己,這是我的責任,而且此生的生命有價值,若不是把握了一念心,終生堅持,也無法成就四大志業、八大法印。」上人勉勵大家,無論外境如何,都要定下心來,四大志業為一體,會合功能與良能,穩步前行,共同創造、延續歷史。
四大志業是一個家
七月三十日,大林慈院賴寧生院長等人,為參與下午的四大志策會,先返回精舍與上人敘話。上人說,大林慈院從二○○○年啟業,即將屆滿二十年,這所田中央的大醫院是一個溫馨、溫暖、安穩的家。
剛才聽到賴院長說,主管同仁們即使到外地開會,會議結束後時間已經很晚了,也不會在外留宿,想要趕快回到大林的家,上人遂言,以往行腳到各地,最留戀的也是大林慈院的宿舍,真的很有家的氣氛,每天一大早,主管同仁與家屬共聚在宿舍區的小客廳,分享醫療個案、工作時的心情,談談哪一位同仁成家了、孩子出生了,很溫馨、很感動!
醫療是二十四小時搶救生命的工作,需要同仁們輪班守護。上人談到在大林慈院宿舍過夜時,早晨從三樓陽臺往醫院的方向看,有些同仁剛下班,把白袍披在手上,從醫院走過來;也有一大早出門要到醫院的同仁從宿舍走過去,如同上下班交接。聽到各科報告個案,有「草根綠地」的鄉土人情味,而且感覺很有希望,許多主管同仁都是從啟業時就來到大林慈院任職,團隊相處融洽,共同在此守護生命健康。這片土地「種子成林」,在二十年前播下的種子已經變成一片樹林,是名副其實的「大林」慈院!
上人談到之所以在嘉義縣大林鎮建慈濟醫院,是因為當時雲嘉地區缺少大醫院,應地方人士請求而建院。雖然過程很辛苦,但是現在聽到各科同仁報告醫療個案,總是很慶幸當年的堅持;尤其這二十年來,大林慈院醫療同仁陸續支援過天主教若瑟醫院、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臺中榮總嘉義分院等醫院急診,以及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的門診,最近亦協助衛福部朴子醫院急診室,大林慈院能夠應雲嘉各院所請求而伸出援手,就感到很欣慰。
「很感恩!請院長多勉勵大家,最重要的是全院要有好感情,這分情是清淨無染的『覺有情』,也是我們永遠的方向;請大家有志一同,以平常心朝此一方向精進。」
四大志業主管齊聚四大志策會,相互了解不同志業體的最新資訊。上人開示勉勵,四大志業為一家,各志業體主管同仁們除了在崗位上盡責任與使命,也要知道這個「家」的其他成員所做,彼此要有清楚的了解,緊密的溝通與合作。
上人期許志業體的「粽串」要綁得扎實,培育、珍惜人才,用「覺有情」留住人才。「覺有情」是一種人格的表現,所發揮的是覺悟的、有智慧的愛。希望人人都是有智慧的覺有情人,心胸開闊,為達使命而不計較「鐘點」;慈濟志工沒有「鐘點」的觀念,經常為了圓滿利益人間的好事,夜以繼日用心盡力去做。期待各志業體主管要讓同仁真誠認識、體解「慈濟之道」,讓人人從「慈濟的人」成為「慈濟人」。
上人說,所謂「慈濟之道」─慈善是人間互愛之道,醫療是守護生命之道,教育是社會祥和之道,人文是慧命增長延續之道。希望四大志業都有此認知,負起責任與使命,合和互協,會合大力量、發揮大良能,帶動人間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