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伙耕福田 福興環保站

福興環保站志工合影,前排左起:鄭春蘭、李吳峰子、莊玉美、莊秀盆 後排左起:何寶鳳、黃秀美、張金源、陳家勝、劉春惠、鄭驊琪、黃治平、邱二祿、王耀敏、黃永振、簡吉川

自疫情嚴峻後,能拍攝「敞開面容」的合影不多。回顧去年四月造訪臺中福興環保站所記錄的相片,如今看來格外珍貴。畫面中的十五位環保志工各司其職,大家平時在崗位上埋頭做事,直到做完才願意休息。拍攝這幀照片時已近中午時分,當時我見大家手邊的事物告一段落,於是提出拍大合照的想法,此時耳邊突然傳來:「老班長,你膝蓋不好,坐著不要動,我們靠過去就好。」原來那位拄著枴杖,慈眉善目的黃治平就是大家口中的老班長!已八十多歲的他,自退休後就投入環保,每天第一位報到,最後一位離開。在他心中,環保站是一塊大福田,點滴資源如金,得恆持耕耘才行。

以老班長為中心所展開的隊伍,映照出對長者的體恤與關懷。各個凝視鏡頭所散發的自信與堅定,彷彿道出「同甘共苦」的使命。

環保站裏有一棵高大的樟樹,名叫「福田樹」。
「福田樹」旁的小空地,已堆滿分類好的回收物。

收成日

初訪當天,正好遇上環保站每週兩天的「環保日」,這天一大早就有志工陸續開環保車到各處載回收物回來。此刻環保站內,負責資源分類的志工早已戴好手套、擺好椅凳與籃子,一切準備就緒。待環保車抵達一卸下回收物,大夥立即圍近,馬不停蹄地將各式各樣的材質逐一分類。眼前這一幕,頓時讓我想起鄉下農家在田土中採收的景象,只差在環保志工收成的是地球資源與十方的善心。

土地公與土地婆

離開環保站前所拍下的兩張照片,一張是八十多歲的黃治平,正隨同環保車準備將滿載分類好的資源送往回收站;另一張則是七十多歲的鄭春蘭,剛忙完環保事務而最慢離開。上述兩位都是這裏的環保幹事,每天總是早到晚歸,常滿面喜悅,一點也不見疲憊倦容。他們有著相同信念與使命,不僅待人如親,又把環保站視為「家」,無論大小事都「撿」起來做。因此在大家眼裏,他們就像守護大家庭的土地公與土地婆。

經由志工分享才知,鄭春蘭曾在處理回收物時被一支剪刀傷及左眼,歷經三次的手術仍無法恢復視力,但她沒因此卻步,反而更注重大家的安全。黃治平則因雙腳膝蓋退化,需忍著痠痛做環保,現已完成右腳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得靠枴杖輔助行走。聽完志工的介紹,我不禁感佩,兩位真是難行能行的菩薩,不僅在環保道路上恆持精進,更展現超越病苦、堅定不移的精神!

寶特瓶分類區之環保志工,前排左起:李美、葉阿螺、鄭劉月鳳、曾靜江、莊秀琴、劉秀芳、 林蔡快、黃美津。後排左起:邱二祿、肖雅君、張戴錦蘭、黃莊幸雲、趙錦洲
塑膠袋分類區之環保志工,前排左起:陳許好、廖蕭緣、陳李素錦、蕭敏慈、廖月美。後排左起:鄭驊琪、李吳峰子、蕭雪子、何湘霈
回收分類區之環保志工,前排左起:廖顏桂、陳瑞明、黃秀美、張玉英。後排左起:陳瓊花、蘇王翠英

廣邀善士來耕耘

這處位在臺中市南區街道上的狹長形空間,大門內可看見志工在分類當日的回收資源;右側有佛堂,間隔一面牆即是兩坪不到的窄小通道,有一群上年紀的老人家在此分類寶特瓶;再往左側一望,則是男眾負責的拆解區,以及堆如小山的塑膠袋分類區,隱約可見幾位志工在裏頭忙碌著。據志工描述,二○一二年他們在尋覓環保站的地點時,這裏曾經是堆滿雜物垃圾的空間,當時動員兩百多人次,好幾趟環保車載送才淨空。

如今環保志工集聚在此為淨化大地付出,讓原來有如廢墟的土地上,成為大家心目中的環保家園,就像蓮花田所綻放的清淨之美。心生讚歎之時,我突然想起證嚴上人所提出的「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這句話,誠心祝福站如其名,「福田」愈來愈「興旺」,有愈來愈多的菩薩前來為這塊環保福田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