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線上─離開是為了回來

周滿
  • 60歲
  • 照顧父母2年半

上班族和照顧者的角色讓她沒有喘息的空隙,
她肯定自己原來可以做這麼多事,
也會願意暫時離開照顧現場,出門清空心情再出發。

上班族和照顧者的角色讓她沒有喘息的空隙,她肯定自己原來可以做這麼多事,也會願意暫時離開照顧現場,出門清空心情再出發。

據衛福部統計,與父母同住的單身子女,占家庭照顧者近兩成,單身照顧者用青春報答父母的愛,同時也失去追求理想的自由,工作之外幾乎沒有自己的時間。尚未退休的周滿就是一個例子,所有能請的假都用在陪伴就醫、申請外勞,還有理不完的瑣碎事上,好在主管體諒。父母病了以後,休假都不是為自己而請,只有在生病時才有理由說服自己:「好好休息一天吧!」

周滿的個性溫和,凡事習慣先顧慮別人,父母親都已經九十歲,兩年多前幾乎同時中風,導致父親半身癱瘓、母親視力近乎失明。父親住院期間,兄弟姊妹還能輪班照顧,四個月後出院,鄰居建議:「送到安養院吧!」一向自負的父親怎麼也不願意,明明有家、有兒女,他堅持要住在家裏,要由兒女輪流照顧。

折騰了一陣,大家都叫苦連天,體力沒有辦法再負荷了,在百般勸說之下,父親答應申請外籍看護。只是過了沒多久,看護離開了,同住的周滿於是接下棘手的照顧重任。

平日父母就醫、日常生活,她一肩挑起,半夜睡在父母房裏,以防老人家半夜起床發生意外。最難消受的是房裏擺了尿桶,整個房間瀰漫尿騷味,這是父親的堅持,誰也改變不了。

「業來順受,只要安住心」,佛法可以撫平對未來的不安全感,周滿時時提醒自己,只要苦過去了,業就消,只要耐得住等待,逆境會過去的。

其實周滿照顧的不只父母,她的姊姊罹患癌症,數年後腦部又出現腫瘤,住院開刀與後續治療都是由周滿陪伴,所以她一人要照顧三個家人,假日對她來說不是休息,而是更加勞動!有洗不完的床單和家務。上班族和照顧者的角色讓她沒有喘息的空隙。在時間與體力無法負荷下,只能彈性調整志工時數;這樣的決定不是她所願意,但是瘦弱的身體怎能讓疲憊燃成灰燼。

好在,父親在循循溝通下,終於願意到社區日間照顧中心,與年齡相彷的長者一起互動,有助於刺激腦力和體力,是另一種病後復健。

早晨送兩老出門,下班接回家,夜裏睡在臨時搭起的床上,周滿得戴上口罩睡覺,仍然擋不了窒息的氣味,這樣的日子已過了二年多。所幸父親變得比較開朗,也不再排斥與人群接觸,這是周滿樂見的。

走過一關又一關,周滿笑笑說:「逆境也是增上緣,讓我學習更堅強,不然我都不知道我竟然可以做這麼多的事。」安頓好父母,讓姊姊稍稍分擔家事,她會暫時離開家裏,抽離壓力根源,讓心情清空再重新出發。

周滿說自己其實很有福氣,「參加慈濟的活動,讓我的心靈得到成長;到醫院做志工,讓我能夠看到病苦,更珍惜自己及家人。」在社區,她是一位以環保為題材的手工藝小老師,她覺得:「每一個志工的角色都需要動腦筋,比較不會去想一些負面的情緒!」

不婚的她對於退休後的老年生活充滿期待,早早就計畫好後半人生要以「服務」別人為生活重心,老年不一定就等著別人來服務,高齡者也可以服務別人。

日本的「在地老化」,也就是在長期居住的地方自然老化,由家擴大到社區,成為銀髮族晚年的生活環境;社區就像是一個大家庭,彼此關照、相互陪伴。周滿很推崇這種人文,現在照顧父母的經驗,將來可以用在照顧社區的老人,所以她很努力地學習照顧與關懷的課程,接觸專業、吸收新知,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足準備。忙吧,周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