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新北市居家照護關懷中心─接聽每個急與怕 隔離不隔心

慈濟志工應新北市衛生局邀請,接聽民眾來電,回應居家隔離期間所遇到的各類問題。

全臺輕症居家照護人數以新北市最多,
居家隔離者也大幅增加,生活突然改變需要協助,
與疾病共處的焦慮需要有出口,
志工支援電話前線,
接應民眾的每個「必要之急」。

全臺輕症居家照護人數以新北市最多,居家隔離者也大幅增加,生活突然改變需要協助,與疾病共處的焦慮需要有出口,志工支援電話前線,接應民眾的每個「必要之急」。

新冠肺炎Omicron疫情猶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感染者雖然多為輕症或無症狀,但病毒傳染力高,全臺確診病例暴增。為了擴大醫療應變量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強化確診者輕重症分流;確診人數全臺最多的新北市,於四月十四日啟動「居家照護計畫」。

無論是輕症居家照護或者是密切接觸者的居家隔離,因為無法出門,立刻產生種種困難,例如物資採買、居家照護關懷箱派送、垃圾清運、心理諮詢、寵物照顧、弱勢家戶協助、防疫旅館安置及其他緊急事故協助等。因此,新北市政府及各區公所、衛生所成立居家照護關懷中心,開設近千條電話專線,並招募社會團體志工投入接聽,協助民眾解決疑難雜症,每日來電高達六、七萬通。四月下旬,慈濟志工應中和、汐止、八里等區公所邀約,至公所、衛生所支援繕打資料及電話關懷。

豈料,進入五月,新北市單日確診已突破萬人,居家照護人數也超過三萬人;市政府擴增居家照護關懷專線,急需人手。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北區會務組許美雀組長提及:「當我將人力需求提出,社區志工踴躍報名;市政府的關懷中心試運行時,就有近九十位志工投入!」

「這裏是新北市居家照護關懷中心,請問需要什麼協助嗎?」於市政府大樓六樓禮堂,電話聲此起彼落,新北市政府局處同仁以及各界志工,忙得不可開交,提筆寫下電話那頭的醫療或生活需求,以溫言婉語紓解孤單在家的壓力和焦慮,傾聽後提報給市府單位進一步解決。不少志工都異口同聲地說,接起每通電話,最想要傳達的就是,「別怕,有我們在!」

志工專心傾聽民眾來電內容,也緊跟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政策調整,在回覆詢問時才能準確傳達。

沒有人願意生病

電話關懷對慈濟志工而言並不陌生,中和區慈濟志工陳慧娟表示,前年起,中和區公所成立全臺第一個區級「居家檢疫關懷中心」,慈濟志工即受邀加入「防疫志工」,電訪海外回臺的居家檢疫者;爾後有不少志工持續支援衛福部及中和區公所相關事宜。「雖然有經驗,但這次挑戰更大,因為防疫政策每天都隨疫情滾動式調整,志工也必須了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每天下午兩點的記者會,和民眾互動時才不會造成誤導。」

陳慧娟也提到,此次疫情來得很快,確診量暴增,公部門同仁難免措手不及,「接到中和區區長的邀約時,志工們就覺得必須挺身而出。」

電話中,民眾透露出「急」還有「怕」;陳慧娟表示,確診人數陡升,讓原有作業流程塞車,「民眾告訴我們,需要隔離通知書,因為上班、孩子上學也要請假;還有獨居者急需關懷箱、快篩試劑和溫度計,更有人自己和家人都確診了,需要我們幫忙聯絡防疫旅館和就醫、視訊看診……」對民眾而言,每個需求都是必要之急!

投入電訪關懷的慈濟志工,多數在慈濟會所擔任諮詢志工,或是有社區弱勢家庭訪視經驗。淡水區志工張瑞珍提到,一通電話往往要對談十幾、二十分鐘,必須耐心傾聽。民眾都知道基層工作人員的難為與辛勞,但遇到困境難免著急,例如會激動提到尚未收到關懷箱和快篩試劑,張瑞珍回應:「真的很抱歉,但現在確診者實在是太多了,請您再等一下。」對方的語氣也趨緩:「我也知道人很多,你們辛苦了。」張瑞珍也感恩對方的體諒:「最辛苦的是你們,沒有人願意生病!」

志工也用祝福化解焦慮,土城區慈濟志工蔡束止表示,有一位確診者表示自己昨天喉嚨很痛,今天稍微好了一點,她便恭喜對方:「祝福你喔!相信你會慢慢恢復健康,會愈來愈好!」

蔡束止真誠地說:「我們在第一線能夠發揮最大的功能,其實就是安撫民眾的情緒,關懷他們的需求!」

「我確診了,該怎麼辦?」、「家人被隔離了,該怎麼辦?」這類電話內容比例很高,蔡束止會先關心對方是否有哪裏不舒服,得知大多數人都是輕症,她會安慰對方多喝水、好好休息,隨時注意自己身體狀況;她也叮嚀民眾,在快篩陰性後才能出門。

「電話真的是『熱線』,一掛上接著又一通來,喝水的時間也很少,中午吃飽就要趕緊回到接線位上!」蔡束止說。

用體貼取代害怕

許多公益團體加入居家照護關懷中心的服務行列,包括法鼓山、新北市社團領航員、新北市樂活公益協進會、中華民國紳士協會等。和慈濟志工一樣,應對疫情,都是新手上路,需要熟悉每日的政策調整。

來自新店區的法鼓山義工廖淑珍,在疫情嚴重時也曾協助接聽法鼓山的安心專線。不少民眾遲未收到確診單、隔離通知單,她除了請民眾再等待,也把目前系統塞車的實情告訴他們,「如果真的是緊急事件,我們也會趕快送單給市府同仁。」

病毒危機四伏,外出支援電話關懷不怕嗎?陳慧娟有感而發:「疫情中,每個人都想保護自己,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平安;但是上人教導我們,要讓每一個人都平安,自己才會平安。」廖淑珍也說:「社會有需要時,就要出來付出!」

政府與民間團體通力合作、固守民眾健康,盼人人都平安,度過疫情難關。

附錄

居家隔離這樣做

撰文/張郁梵

花蓮慈濟醫院心理治療與諮商中心主任林喬祥醫師指出,居家隔離期間,有些人會經常感覺心神不寧、坐立不安、精神不易集中,或是不自覺的肌肉緊繃、心跳加速、容易流汗。這種焦慮的心理狀態,是人在生命安全遭受威脅時,會出現的自我防衛機制,是正常的壓力反應,建議可以透過下列方式來改善:

維持日常生活作息:隔離期間應避免過多的臥床休息或過長的小睡補眠,保持規律作息,持續平時所從事的家務或運動習慣,才能避免因白天睡太多、活動量減少,而導致晚上沒有足夠睡意,或睡眠生理節律打亂,進而干擾夜間睡眠品質。

充足睡眠:睡眠充足有助於壓力與情緒調適,睡眠時間至少要七至八小時;建議將室內溫度調整至攝氏二十至二十五度,營造較容易入睡的就寢環境。

安排睡前放鬆儀式:累過頭的亢奮會讓入睡更困難,建議睡前安排和緩且放鬆的活動,像是喝杯熱牛奶、聆聽慢板音樂、瑜伽伸展練習、閱讀散文;或就寢前一至二小時泡澡等;也可以練習緩慢呼吸進行放鬆,以降低急性壓力誘發失眠的可能。

林喬祥主任強調,假如透過上述方式仍無法改善焦慮情緒,甚至出現頭痛、肌肉痠痛、心悸、胸悶、全身無力、發抖、拉肚子等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症狀,可進一步至身心醫學科就醫,尋求專業醫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