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3~24《農八月‧初七至初八》
【靜思小語】在修行路上人人都是學子,要用心「學」、做中「覺」,相互扶持。
把握時間與因緣
二十三日,聆聽教育志業主管同仁報告後,上人期勉恆持初心、把握因緣,認定是對的、值得投入心力去做的事,用心去做就對了;此外,平時觀察事物、待人處事要心細如髮,但是視野要開闊、心胸要寬廣,學習佛陀智慧,從而體會永存宇宙的真理。
上人說,發心學佛修行,直至覺悟成道,是一條生生世世的漫長之路。「學」字下方是一個「子」字,「覺」字下方則是「見」字;包括自己,大家都還在學習階段,是需要不斷精進修行的學子,達到見徹宇宙真理的「覺」悟境界,是學佛者修行的目標。
有一句話說:「五百年前師度徒,五百年後徒度師。」學佛修行的道路上,法親道侶相互扶持。上人感恩自己過去與許多人結好緣,所以此生有這麼多慈濟人全然護持,身心投入,不斷地成就利益天地眾生的好事;慈濟五十五年來的志業腳步,即是在分秒間不斷推進,秒秒累積出四大志業、八大法印。
「把握一念心、會合好因緣,就能隨著時間成就這麼多好事。所以要與校長、老師們共勉,大家有志一同,認真踏實去做教育,將此時的成績延續到未來。」
上人期許「慈濟學」的研究與發揚,幫助慈濟宗穩定傳承,讓世世代代的慈濟宗門人「弘宗演教」,弘揚在國際間,讓更多人有機會接受佛法教育,同行大道。「老師們用心,學生們用功,此時用心『學』,更重要的是從做中『覺』,不要只在學術論述中繞圈,鑽研名相字義;時間寶貴,認定是對的事,認真去做就對了。」
志工精神要傳承
現在社會人口結構變化,社會風氣也與過去大不相同,許多弱勢家庭、獨居長者所需要的不是經濟上的幫助,而是生活上的陪伴與照料,這也是「長照」著重的方向。臺灣醫療品質高,衛生環境良好,人口平均年齡增加,社會愈趨高齡化,「老年長照」成為近年來的重要議題,政府也擬定相關措施照顧高齡人口。
二十四日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董事會,上人表示,老人健康長壽,是很有福;不過年輕人有自己的追求,另組家庭也不與父母長輩同住,一旦長輩病倒了,或是在颱風、豪雨過後受災,一時之間也趕不回來照顧。慈濟人在社區關懷獨居長者,協助整理居家,或是風災、水災過後勘災,看到許多長者並非沒有子孫,但是都不在身邊,這也是老年長照要注意的社會現象。此外,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太樂意投入慈善團體,成為長期付出助人的志工,志工人口亦趨老化。
「家庭倫理教育很重要!雖然許多老年人是抱著不要拖累孩子的想法,但是他們老了、病了,生活無法自理,又沒有親屬照顧,景況實在令人同情。慈濟人在這幾十年來照顧、關心社區裏的弱勢家庭,也照顧、陪伴不少獨居長者,或是兩老相依的家庭,也視其身體狀況,帶著他們做志工、投入環保等等,讓他們的老年生活不孤苦,還能持續發揮生命良能。試想,假如我們的社會沒有慈濟人,會是怎麼樣的情形?」
上人談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臺灣相對平安,但是許多國家為了防堵疾病擴散而封城、鎖國,工商業停擺,也導致許多靠著勞力工作養家糊口的居民生活陷入困境。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泰國等國家的慈濟人,在防疫期間展開慈善扶困行動,已經持續一段時間,幫助失業斷炊的家庭度過難關。
「各國慈濟人遵守防疫規定,為幾千戶、上萬戶發放米糧與生活物資,必須克服許多困難,但是他們不辭辛勞,而且有當地政府的支持,像印尼慈濟人與軍方簽定合作備忘錄,慈濟賑災總有軍隊支援人力與交通運輸,從大愛臺的畫面看見軍方整齊壯觀的車隊,幫助慈濟人將物資送到封鎖的城鎮鄉村,實在很令人感動!」
「慈濟在國外,無論是政府或社會人士,都給予如此的尊重與支持。慈濟人就地募集慈善力量、就地付出,都向受助者表達,慈濟來自臺灣,所以受助者感恩慈濟也感恩臺灣;臺灣是慈濟的發祥地,海外慈濟人以臺灣為心靈故鄉,他們傳承來自臺灣的慈濟精神,以尊重的態度,付出誠懇的愛,並且感恩對方接受自己的幫助。『菩薩所緣,緣苦眾生』,就是因為眾生受苦難,才需要菩薩救度;世間總有人有困難,才會有慈善機構,這就是慈濟人的觀念,所以慈濟人永遠付出無所求,時時都說『感恩』。」
上人感恩全球慈濟人同師、同道、同志願,許多人都說:「只要是師父說要做的,我們做就對了!」全然地信任並全力支持與投入。慈濟環保也是如此,一路走過三十年,環保志工遍及全臺,環保成果廣受國際矚目。
上人說,慈濟有許多高齡環保志工,他們都是臺灣社會的寶,長年累月在街頭巷尾做資源回收,在環保站裏整理回收物;這群老人家不但沒有造成社會問題,而且對維護臺灣的環境衛生有大貢獻,很令人讚歎與感恩。若能帶動年輕一輩學習老人家真誠付出,勤勞不懈的精神,「永續投入」慈濟,志業就能世代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