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但歡喜 長輩好功夫─泉州石獅・華山環保站

老人家天天到華山環保站報到當志工,人數眾多時甚至達到四、五十位。

在華山,環保志工不論劍,也沒有絕世武功,只有彎腰分揀的功夫,使大地得到淨化,以 「活到老做到老」 笑傲人間。

在華山,環保志工不論劍,也沒有絕世武功,只有彎腰分揀的功夫,使大地得到淨化,以 「活到老做到老」 笑傲人間。

雄偉的石獅子,訴說著泉州石獅的發展,從一個小鄉鎮發展成亞洲最大的服裝城。這裏的人特別深愛著這片土地,一座座紅磚文化的建築保留至今,也見證著一幢幢高樓林立。人們打拚了大半輩子,晚年大多在老人活動中心打牌,日復一日;但也有一群老人,彎腰分類回收資源,如夕陽一般照耀著大地。

古厝裏,傳來南音嫋嫋。三五老人,你撫琴、我拉弦,自得其樂。志工留碧青的婆婆唱完南音回家,說起兒媳婦,便是眉開眼笑,一百個滿意。

「她很好,就愛跟她住一起!」碧青的婆婆笑著說。八十歲的老人即使每天要爬六層樓兩三趟,她還是住得滿心歡喜;不僅喜歡跟她住,還喜歡跟她去環保站。

留碧青一開始做環保,每天早出晚歸,先生還以為她做什麼壞事,經常和她吵架。後來,婆婆跟去環保站,看到很多老人都在做分類,說說笑笑,很熱鬧;漸漸地也和她一起去,每天早上都問兒媳:「你要去嗎?不然我自己去啦!」婆婆口中的環保站,就是位於石獅華山村六十九號的慈濟華山環保站。

華山環保站於二○一二年開始啟動,一樓是由兩個店面改造而成,空間寬敞明亮,志工每天都在這裏做分類。二樓是「惜福屋」,存放從各製衣廠回收來的新衣,經由志工清潔陳列後,大家可以隨喜拿回家穿,延續物命,減少浪費和污染。

一大早,留碧青就到菜市場採購蔬果,為環保站的老人準備午餐。她會挑老人咬得動的小番茄、葡萄、軟芭樂等;回到環保站後,把水果洗乾淨,切好,再擺盤,不僅好吃還好看。留碧青說:「老人家只能吃軟的,就像我婆婆,蘋果硬點的她也咬不動,我像他們的子女,好來好去,就像一家人!」

圖1:石獅華山環保教育站坐落在石獅與晉江交界處的一個工業區廠房店面,由志工無償借給慈濟。
圖2:環保站天天開門做環保,還有薰法香、讀書會,中午並提供膳食,讓每一位環保志工感受到家的溫馨。

專車接送,欣然出門

一個家,除了要有留碧青這樣的好媳婦,還要有一位能幹的當家。志工王翠玉就是華山環保站的大當家。

天未亮,王翠玉就開車出門,要去好幾個地點接老人。有的車程只要五、六分鐘,但等待可能要十來分鐘。鄭招治腿腳不便,每次出門準備要半小時;林美戀很有個性,多打一個電話就不高興,還要特地下車去家裏「請」她;有的老人睡過頭沒聽到電話響,她要不厭其煩地打電話。

王翠玉性子急,但想到多一位老人到環保站,就多一分人氣,慢慢地也被磨得沒脾氣了。她還琢磨出對待老人的要領:「你去接人家,要用媽媽的心顧;雖然她們是媽媽,但我要用媽媽的心去愛護這些老人家。」

八十歲的鄭招治說:「她如沒來載,我就沒辦法來環保站,我現在腳不大會走,不愛拐來。」

七十一歲的姚淑華也感言:「我在那麼遠,熱得很,就沒經常來。她天亮也載,傍晚也載,我就經常來。沒有翠玉,沒有我們今天。」

六十七歲的吳美華常打趣,如果翠玉不來環保站,她也不想來,翠玉就像是一個「桶箍」一樣。她說道:「翠玉去臺灣,我們就跟著去!」

二○一四年,王翠玉回臺參加慈濟環保營隊,上人對她說:「替我照顧好這群老菩薩。」王翠玉謹記在心,要做上人的手和腳,照顧這群老人的身心。為了讓老人方便來環保站,她學電腦,學開車。

五十五歲才學開車,王翠玉可是吃了不少苦頭。第一關考理論,九十分才能通過及格。第二關倒車入庫、油門剎車,年輕人也都不好考過,練車時,常常被教練罵哭。

她一度想放棄,但想到上人說過「菩薩道上難行能行」,自己若能開車,就能載著那些老人來薰法香、做分類、去訪視,頓時又有了力量,最終成功地考到了駕駛證。

王翠玉除了接送老人外,更多時候還要載回收物資,早出晚歸,總是在大街小巷奔馳。女兒柯培玲心疼地說:「看到她回來打瞌睡,做得那麼辛苦,我就難受,勸她休息。她就是笑笑,歡喜接受,繼續做,說『我就做到老,做到死』。」看到媽媽每天做得那麼開心,而且左鄰右舍從以前的指指點點,到現在都把可回收的物資送給她,一家人也能夠理解和支持她。

圖1:王翠玉只要接到電話通報有回收物,天氣再熱,都堅持開車去收、滿載而歸。五十五歲才學駕駛,教練很疑惑,她說因為要開車做善事。(攝影/蔡滿滿)
圖2:老人們不只在環保站分類,還出門收回收物,走走停停也能完成任務。

媽媽開心,兒女放心

王翠玉有時忙得忘了吃飯,環保老菩薩心疼她,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我這大牛,常常是去有吃無、打罵有(幹活有分吃沒分,還被嫌)。」有時王翠玉不在環保站,老人們感覺沒有掌舵人似的。

王翠玉說:「這個環保站,不是一個人可以的,每個人都要合和互協。」環保站最初只有幾個人,志工曾養治廣邀人來參加,慢慢變成「華山五朵金花」—施清瑜、鄭招治、林美戀、吳美華、曾養治。

七十五歲的施清瑜,做環保一直很歡喜,今年往生後,老人家都發願要像她那樣做到最後一口氣。七月分,在華山環保志工生日會上,施清瑜的女兒柯麗雅應邀來參加,她分享:「我家人之前是反對,但我媽每天來都很開心;既然要讓媽媽快樂,就要放她來。」

曾養治的大女兒柯淑卿分享,媽媽來環保站改變很多,也很歡喜,她歡喜子女更歡喜,管它乾淨或骯髒。她說:「我哥要買一萬多元的運動器材給她,讓她運動;但一個人運動哪有用,那麼多人一起,才不會老人癡呆,才會歡喜。」

柯淑卿還回憶起父親往生後的那段時間,看見媽媽一個人總是呆呆的,頭髮都白了,「媽媽在家,天天都叫我們回家,陪她聊天,不然她一個人就是哭。」她便趕緊請王翠玉來帶媽媽出門做環保。

六十九歲的志工洪秀珍分享:「在這裏讓我過第二個人生。沒來這裏我是個殘疾人,在家生病兩、三年扶牆走,來這裏愈做愈健康。女兒說我在家像只龜,在外面像一只龍蝦。」

「問世間,是否此山最高,或者,另有高處比天高。」雖然此華山非可以論劍的華山,但泉州石獅的華山環保站,讓原本不相識的人,走進同一個家門。人人佩戴壽星帽,過一個生日,唱同一首歌,這裏不分老少、高低,只有一顆樸素的愛地球的心。

她們沒有大俠的絕世武功,只有彎腰分揀的功夫,所到之處大地得到淨化,環境得以保護,物命得以延續。正如同那下一句:「在世間自有山比此山更高,但愛心找不到比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