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至六日 膚慰

9.5~6《農七月‧十八至十九》

【靜思小語】醫者父母心,用無私的愛心照顧病患,用溫暖的雙手安慰病苦。

溫言愛語,悲憫眾生

九月五日,慈濟大學第二十三屆實習醫學生返回精舍參與醫學人文共識營,並舉行宣誓典禮,五十七位即將邁入臨床的同學大聲宣誓,不忘學醫初衷;上人為同學們一一掛上聽診器,傳達真誠的祝福與殷切的期盼。

「看到準醫師們發心立願,發弘誓願,很安心也很歡喜,相信在座的家長們,也有相同的心情。還有一群默默陪伴的慈誠爸爸、懿德媽媽,這幾年來用很誠懇的愛,如同愛護自己的兒女一般地關懷與照顧;你們在他們的心目中,也是他們的家族成員。這是一段不可思議的因緣,從完全不相識,到現在彼此之間有一分情,這分情在我來說就是『覺有情』,是一分超脫的覺悟之情,看待天下的孩子如兒女,年紀相仿者視同手足,年長者如自己的長輩,這就是慈濟人最誠懇的心,所以看到你們學有所成,即將投入醫療服務,他們由衷歡喜。期待同學們不要忘記這分情,感恩父母、長輩與師長們的栽培,將這分情延續到將來的工作崗位上,成就溫馨醫病情。」

「做一個人,要成就圓滿人格,就要懂得感恩,感恩父母、師長,還要感恩眾生。師長用他們的智慧傳承慧命給各位,而父母給予生命,有生育之恩,為了栽培你們,再如何辛苦仍是無怨無悔。期待你們將來也能用無私的愛心對待病患,用溫暖的雙手安慰病苦。」上人說,病人需要醫師救拔病苦,心靈也需要醫師用溫言愛語膚慰。所說的「膚慰」,就像年幼的孩子不小心跌倒了,父母會抱著他們拍一拍,輕柔地在疼痛的部位撫摸,安慰孩子。醫者父母心,要用父母對自己的愛照顧病患。

上人期勉同學們立志為良醫,當一位好醫師:「有志從醫,名醫其次,良醫為先。只要真正成為良醫,很自然就會成為人人信賴的名醫。我稱醫師為『大醫王』,這是佛陀的名號之一,就是期盼你們如佛陀再世,用開闊無私的佛心愛眾生、憐憫眾生,讓病患感受到你們真誠的愛。時間過得快,大家再不久就要畢業,成為正式醫師,我虔誠地為大家祝福,相信大家將來都是良醫,如佛陀再世一般愛護眾生。」

千手千眼,救拔病苦

九月六日,北區慈濟人醫會志工回到精舍,向上人報告偏鄉義診,以及到環保站關懷環保志工,給予最貼合他們健康需求的醫療叮嚀及生活建議;會中並且透過網路視訊,讓不能回到精舍的人醫會成員在雲端與上人相見。

上人勉勵大家,時間秒秒連接,不斷地流過;發一念心則要恆持,讓慧命生生世世延續。慈濟志業精神也要堅定恆持,而且世代延續,不斷地開道、鋪路,而且接引大眾同行,在這條道路上走得很穩、很平順。

上人說,走路是一腳前、一腳後,前腳踏穩,接著後腳再抬起邁進,如此前後接續不斷,才能順利前進;若是前腳踏地就被黏住,後腳再邁進也被黏住,就動不得了。志業的腳步不能稍有停滯,要步步踏實,不斷精進;而且不只有腳在走路,雙手也要做事,與所有的慈濟法親合和互協,只要人人合心,就能成為「一手動時千手動」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人的雙手萬能,可以做許多事;醫療人員的雙手能夠救拔病苦,還可以溫柔地膚慰苦難人。上人提及第六四五期《慈濟》月刊封面,有一雙環保志工布滿皺紋的手,這是一雙最有價值、最美的手,手上有歲月的刻劃,還有長久勞動的痕跡。許多志工一生勞碌,老來也不願過清閒無事的退休生活,而是走入慈濟,天天為眾生、為大地而付出,人生很有價值!

上人提到晨間的「靜思法髓妙蓮華」,進度講到《法華經》第二十三品──〈藥王菩薩本事品〉,述及藥王菩薩生生世世修行,總是耐勞、耐苦,為了求法而堪忍勞苦。「修學菩薩道,若不耐苦,如何入人群?醫師們投入慈濟以後,不再只是坐在診間等病患來看診,而是主動走到貧病殘老者的身邊醫治其病,緩解其病苦,你們是名副其實,千處祈求千處現的菩薩!」

「你們的手接觸到病患的身體,要輕柔地安慰他們,讓長久承受病苦,走不出來的苦難人,覺得他這一生也有遇到好人,被好人關心,得到關愛。就有一位老婆婆,在慈濟委員關心她、擁抱她以後,歡喜地說,有這麼多人愛自己,此生已經沒有欠缺了!許多人什麼都不缺,只是欠缺愛;你們伸手輕輕擁抱、安慰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愛,就沒有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