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11《農七月‧二十三至二十四》
【靜思小語】茹素乾淨又和平,表達了完整的愛、徹底的善。
媒體有力量
九月十日,大愛臺新聞部陳竹琪經理,偕新聞部旗艦專題「垃圾去哪了」製作團隊前來報告。因新冠疫情無法出國採訪,有賴海外志工在各自居住地協助採訪與攝錄影;團隊也設法突破困難,在空盪的虛擬棚裏製作專題,導播與動畫同仁所組成的幕後團隊,更是讓畫面能呈現出流暢效果的大功臣。人文志業平面媒體總監王志宏等人報告《高僧傳》叢書發行感恩會、喜閱書展與「經典大講堂」等活動。
上人肯定各團隊的用心,新聞部在虛擬棚製作真實報導,亦如佛法所言之「真空妙有」─一切有形之物,本質皆空,是因緣聚合而成;然而「真空」之中「妙有」真理,真理恆在,但是無形的道理要藉物相、事相表達,才能讓人理解與體會。
就如佛陀在人間出生成長、出家修行、成道說法,直到圓寂,是以其一生及修行覺悟的歷程,為眾生做示範教育;歷代高僧為求法、傳法而堅定心志,堅忍苦磨,也是後世學佛者的學習典範。上人說:「過去的每一秒鐘都是歷史;如果在一念間發了好願,可以念念相續,就在分秒間累積起利益人間的好歷史。」
上人說,慈濟五十五年的歷史,是與這五十五年的臺灣歷史、全球歷史緊密相連,有豐富的史料,以及慈濟人不畏艱難險阻,只為救苦救難而克服一切,使命必達的真實人間菩薩典範故事,許多人、事、物都還可以求證,要把握時間趕緊整理好,讓後世知道佛法可以如此走入人間、落實於人間。「傳法不能只在理相上打轉,應該讓佛法真正落實、影響社會,讓人與人之間有良善互動。」
「最近時常與海內外各地慈濟人視訊見面、聽慈濟人分享,也會感覺到,師徒之間雖然距離遙遠,卻能志同道合。顏執行長(慈善志業顏博文執行長)曾經用基本工時、工資計算,慈濟志工的付出若要聘職員來做,基金會一年要付出一百多億新臺幣。」
「其實志工付出無所求,自掏腰包做慈濟事,我們才有辦法讓慈濟大愛從花蓮為起點,遍及全臺灣,走到國際間,做這麼多利益大地眾生的好事。」
上人表示,雖然一向強調「臺灣無以為寶,以善、以愛為寶」,然而這分愛與善還不完整,因為人人口欲難戒,每天為了吃,讓許多動物喪命。「真正的健康之道就是素食,乾淨又和平,吃穀糧,享受菜根香、水果香,就能吸收足夠的營養。所以一直希望人文志業發揮媒體傳播力量,與慈濟人共同呼籲茹素,讓臺灣有完整的愛、徹底的善。」
上人期許主管同仁們有志一同,運用科技傳播發揮教育良能,啟發人人的愛心與智慧,淨化人心也淨化大地。
心正邪不侵
九月十一日與志工談話,一位師姊提到自己在夢境中見到已故長輩。上人教導:「不要執著,如果有疑就有怪,我們有正信,就沒有掛礙。以前農曆七月,臺灣民眾總是從月初一直拜到月底,說是在普度,要燒的紙錢疊成小山,整個月燒個不停。近年來慈濟一直倡導農曆七月是吉祥月,若是以慎終追遠的心追思祖先,不僅不必燒紙錢,甚至也不必點香祭拜。」
「精舍大殿做早晚課燃香,是應佛教的儀式,其他時間沒有點香,也沒有燒紙。其實對於往生者,豈是我們燒這些紙就能讓他得到?靈魂脫體就不需要用這些物質了,只是生者在執著而已;往生者捨此投彼,早已應另一段因緣而去,不是我們替他做了法會就可以彌補此生的缺憾。業力是自作自受,福德也是自作自得,功德分分己獲;我們為往生者念佛,只是盡一分心意。」
「要破除迷信,心念要正,要有正知正見。心正、念正,自然邪不侵;如果總是迷信,就有百怪生。夢是很自然的生理現象,不用把夢境放在心上,否則心有執著,就會覺得有什麼力量加諸在自己的身上;如果不執著,不起疑心、煩惱,就不受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