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波蘭參加的那三十場發放

徹夜排隊等候發放的婦女們,
承受另一半可能隨時為國捐軀的苦,
帶著稚子要應付在異鄉生活的各種帳單;
聆聽年輕媽媽們訴說不得不的堅強,
我幾乎每一場發放都流下眼淚……

徹夜排隊等候發放的婦女們,承受另一半可能隨時為國捐軀的苦,帶著稚子要應付在異鄉生活的各種帳單;聆聽年輕媽媽們訴說不得不的堅強,我幾乎每一場發放都流下眼淚……

當二月二十四日俄烏戰爭發生後,經常見到德國媒體報導,有私人驅車前往波蘭、烏克蘭邊境,不斷來往接送,為的是讓更多烏克蘭人能到安全的地方。我居住的漢堡市,市政府在大型展覽館做好隔間、設置床鋪,提供約二千人暫時安住一到二週。

在這段期間,他們可以到特定地點登記,然後會被分配到不同的居所。漢堡市政府因為以往有收容敘利亞難民的經驗,所以這次事先拜訪提供住宿者的環境、家庭成員,初步確認合適者,再為烏克蘭難民分配住所。

三月上旬,烏克蘭難民開始抵達漢堡,黃寶蓮師姊邀我到展覽館探訪,看我們能為難民做什麼?探詢後了解,展覽館的安置很適當,飲食充足,不接受外界煮食。

逃出國境的烏克蘭人,大多是女性、老人跟幼童,在波蘭境內人數最多。探訪漢堡展覽館收容所的當下,我暗暗祈願,如果慈濟在波蘭展開發放,希望我有機會參與。很感恩因緣具足,五月來到離烏克蘭最近的慈濟發放點—盧布林,前後參與三十場、四千多張購物卡的發放。

志工自奧地利、荷蘭、法國及德國前來,年齡上都很有資歷,各自承擔不同的崗位,年過半百的我,是最小的晚輩;抵達隔天開始,在緊湊的工作中馬上進入狀況,連續與盧布林明愛會進行跨宗教合作的各項溝通與籌備。

發放前一晚,有臺灣留學生路過明愛會教堂發現,已經出現排隊人龍!於是陳樹微師姊帶領我們幾位前往了解狀況。

時序雖已春末夏初,但在盧布林早晚還是非常冷。排隊的幾乎都是婦女,經志工勸導,依然不願意先回去休息,想徹夜等候;可見這張二千波蘭幣的購物卡,對她們有多麼重要!

慈濟、明愛會與烏克蘭以工代賑志工緊密合作,在盧布林進行數十場發放,讓愛跨越宗教、語言、種族,匯聚力量。

臺上臺下,唱出愛的聲音

五月十六日在明愛會發放第一天,因為場地限制,每場只能容納四十多人,當天分成七場進行。現場除了烏克蘭以工代賑志工,幾乎都是臺灣留學生承擔重責。

前來領取購物卡的以年輕媽媽為主,帶著一個、兩個、三個甚至四個以上孩子逃出烏克蘭,有些還有嚴重殘疾。她們與先生離別,承受另一半可能隨時為國家犧牲的苦、帶著老小遠離家園的苦,也面對未知的苦;見到她們不得不的堅強,更是不捨。

她們剛抵達波蘭時,很多人提供住宿,旅社、飯店、收容所也加入;但時間一久,有些地方五月開始要收費,她們卻沒有經濟來源,所以能領到慈濟購物卡,感激之情溢於言表。還有人在排隊領卡時就跟志工表示,慈濟真的不一樣!她們可以深深感受到被尊重。每一場發放,都見到很多抒發情感的淚水,因為自身處境,也因為感恩來自遠方的關懷與幫助。

所發出的物資數量龐大,但每天發放都有固定序號與相對應的購物卡號,做成表格,清清楚楚,哪張卡號是發給誰,是否有重複領取,都能立刻知道。財務會計背景出身的我,犯了職業病,深覺這一套管理、查核流程很完善;即使有某張購物卡後續出現狀況,可以馬上知道號碼和對象,即時處理,讓難民家庭順利購物。也因為慈濟捐款來自十方大德,得之不易,不只是用在需要的人身上,更需要珍惜一分一毫。

到波蘭,我第一次上臺,面對臺下的烏克蘭難民家庭,鼓起勇氣拿起麥克風,播放今年歐洲歌唱大賽由烏克蘭選手奪冠的歌曲,跟師姊們一起帶動,希望他們能暫時忘掉戰爭的苦痛。

負責音控的鄭慈璐師姊,會根據現場狀況播放曲目,有時他們會主動要求播放烏克蘭國歌,全體馬上起立,將右手放在心口上,邊流淚邊大聲唱;站在他們面前,很愛哭的我,第一週幾乎每一場都忍不住跟著掉淚。

我也硬著頭皮,用生疏了二十年的英語介紹慈濟環保毛毯,讓他們知道,我們是如何努力保留美好的地球給下一代,在場大多是母親,很能夠引起共鳴。接著介紹慈濟竹筒歲月,證嚴上人因為悲心帶動三十位家庭主婦,每天存一點點買菜錢開始了慈善志業;每天投零錢時發好願,祝福自己、祝福每個人,「現在我們則祝福戰爭早日結束,大家可以回到自己的居住地與家人團圓。」我還沒說完,很多孩子拿著銅板湧到臺前,每個都想當第一個投愛心的人。

「這是愛的聲音!」我跟他們分享,慈濟志工是自假、自費,所收到的每一分善款都拿來幫助人,所以會有更多人因為他們捐出的點滴愛心,接受到幫助。

「我們雖有不同的膚色、來自不同國家、源於不同種族、也有不同信仰,但是我們流著同樣紅色的鮮血,天蓋之下、地載之上,我們都是一家人。」當音樂響起,志工帶動〈一家人〉手語歌曲,很多人會主動站起來,跟著烏克蘭語的〈一家人〉唱著。

盧布林五月夜間氣溫只有攝氏二度,以為發放日就要截止的烏克蘭難民,提早前來等候隔日的發放,慈濟志工關懷,滿心不捨。

童顏純真,願人間無仇恨

發放中的點點滴滴,真的說不盡、道不完,最令我感動的是,母親們把孩子及時帶離戰場,讓他們此刻能展現出純真的笑容;也祝願這場戰爭不會在孩子的心中種下仇恨,只記得來自遠方慈濟人的愛。

當難民家庭排隊領卡時,志工不斷道感恩,收到的回應都是:「該說謝謝的是我們啊!」也有受助者說,對慈濟印象非常深刻,志工們有一顆大愛的心,很希望未來烏克蘭能有慈濟;我把握機會說,您的心中一定也有大愛,只要隨時付諸行動,做就對了!

很快地,明愛會在發放第二天便特別開放教堂的文化大廳讓慈濟使用,可容納一百五十人,一天只要兩埸即可完成發放。五月二十一日,是兩週內唯一沒有發放的日子,志工分成兩路,到兩個專門安置烏克蘭難民殘障者的收容中心拜訪,我則陪伴大愛臺記者外出採訪烏克蘭志工,途中兩位女士迎上前來,比著一家人的手勢,比著比著就流下淚來,用英文單字說謝謝。

又有一位年約七十多歲的長者,認出我是慈濟志工,迎面笑著走來;剛好他會說德語,向我表示,慈濟給他很大、很大、很大的幫助!陣陣漣漪在我心中蕩漾,相信我們對他們的感恩、尊重與愛,都深植他們心中,才會有這麼多美好的回應。

感恩一切好因緣,能與歐洲及烏克蘭志工、臺灣留學生、明愛會一起工作,身體辛苦,但是團隊非常有默契,忙碌之中還是有很多歡笑;感恩能把握因緣,發揮生命的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