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21《農四月‧十九至二十一》
【靜思小語】發心立願承擔,只有感恩—感恩有這麼多事用得上我、讓我能發揮功能,生命更有價值。
安定社會的菩薩集合點
臺灣本土確診人數居高不下,各地醫療院所壓力沉重。五月十九日醫療董事會,上人說,籠罩全球二年多來仍無法平息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前所未有的嚴重傳染病;無形的病毒看不到、摸不著,最可怕的是擋不住,讓人很擔心。感恩在這個時刻,醫療主管同仁發揮醫療使命,甘願付出,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也感恩董事們幫助慈院提升醫療品質,發揮大愛精神,平等救度眾生。
五月二十日,聆聽慈善董事會報告後,上人再次感恩慈善、醫療志業於這波疫情中共同守護人間。
從去年以來,各地靜思堂、聯絡處作為社區疫苗接種站,許多人是第一次踏入靜思堂,與慈濟人當面互動。上人說,靜思堂空間大,是過去的因緣,有人很信任、護持自己,願意將所持有的土地捐給慈濟;有的是當地慈濟志工眾多,為了讓大家有合適的共修道場,就尋覓土地而購入。有土地,才能建設靜思堂;有如此高廣莊嚴的靜思堂,可以在社區裏多方運用,不只有施打疫苗,其實它平時就是安定社會的菩薩集合點,也是社會推廣教育課程的上課地點。
許多靜思堂還是長照據點,讓還能行動的年長者彼此互動,在此學習手工藝等等,還有照服員、慈濟志工的關心照顧與陪伴,讓他們在子孫白天上班、上課時,也能在靜思堂歡喜度過,晚上由子孫接回家共享天倫。「我行腳到西部,這些長照據點的老菩薩也會來與我談話。他們說自己是來慈濟上課、做手工藝,做得很開心,動手同時動腦,也幫助他們保健。這樣的愛心照顧和引導,讓年長者安養身心,讓他們的子孫可以安心,這也是靜思堂在社區裏所發揮的安定力量。」
「慈濟從慈善志業發展到四大志業,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志業都需要空間,所以設立分會、聯絡處;靜思堂的空間可以發揮許多功能,都是有益社會,所以很值得。我們一路走過來,點滴都是奉獻給社會人群;我們要為社會負責任,盡到應盡的力量。感恩顏博文執行長很有承擔,帶著這一群同仁,讓慈濟為社會做到這麼多事。」
上人鼓勵主管同仁們,即使責任重大,諸事龐雜,大家發大心、立大願,勇於承擔;要感恩「有這麼多事用得上我,讓我能為這些事發揮功能」,此生的生命才有價值。
廣傳活生生的教育議題
五月二十一日,慈善志業顏博文執行長、熊士民副執行長、何日生副執行長,以及執行長辦公室全球合作事務發展室、宗教處、文史處、編纂處、公傳處等主管同仁,針對慈濟在波蘭之專案進度的時事報導、史藏編輯,向上人請示方向,人文志業合心精進長姚仁祿師兄等人亦連線與會。
上人說,此時是非常時期,天下災難偏多,如現佛法說的大三災、小三災,瘟疫籠罩全球,且國際情勢不平穩,地、水、火、風的災難時常發生,所以現在真的是「大哉教育」的時代。慈濟有因緣,也有責任記述此一大時代的歷史。
俄烏戰爭爆發後,無辜的老百姓被迫逃難,上人嘆道,天天看著新聞畫面,也如同走入逃難的境界,跟著他們無奈往前走,前途茫茫,沒有目標;即使抵達安全地帶,但是生活沒有著落,所以不少人又轉回烏克蘭,這樣的人生真是悲苦淒慘!
戰事不知還要持續多久,逃離烏克蘭的民眾如同一注水流,假如無法妥善疏導,也許會囤積在某一個角落,讓清澈的水變濁、變髒,使得人性偏差,也是令人很擔心的隱憂!天下災難,小至個人、家庭,大到社會、國家、天下國際,細心去分析、了解,設法挽救危殆的世間。即使知道力量微弱如小螞蟻,也要用心盡力去做。慈濟人要合心,在這個時代,應國際、應社會、應人間,想辦法把人心帶動起來。
「慈濟這五十多年走來,四大志業都沒有踏空步,步步踏實,每一步都很穩;很感恩過去與許多人結好緣,此生共同成就四大志業,四大志業的建設在慈濟創立後的四十年間完成,所以讓我在近十多年比較輕鬆一點,但是精神壓力更重,因為在社會人間、在國際間,我們的責任愈來愈重。有的時候會想:為什麼要承擔這麼重的責任?但是接著轉一個念頭:這就是人生的價值!」
「人與人之間能合、能和,就是人生之福。現在在波蘭付出的慈濟志工,來自十個國家地區,包括運用『以工代賑』模式聘請的烏克蘭難民。他們的語言不同,生活、文化背景不同,要在那裏共事,一定要合、要和;很感恩,他們都說要做得讓師父安心,大家有共同的方向。」
「這讓我會感覺到,生在這個時代,盤點自己的生命,還算是有價值,這個價值只靠我自己是沒有辦法提升的,一定要合眾人的心力,大家憑著真誠的愛心,自動自發而付出。自動要付出行善的就是『志願』,被指派的是『職業』,到底要做『職業』還是做『志業』呢?都是各人對生命的價值觀。」
上人說,波蘭團隊辛苦奔波,用心付出,無論是透過網路視訊述說的當地情形,或是他們書寫傳送回來的文字,都是寶貴的第一手紀錄,很值得整理留存。「生逢這個時代,大家有機會在那裏發揮生命價值,經由你們的整理發表,可以啟發社會大眾,能夠平安是很有福的,要用感恩心造福;社會上造福的人多,社會就很有福氣,得以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我很不捨難民在異國的生活困境,更不捨他們原本的家園也許已經在戰火中毀壞破碎。雖然已經逃出烏克蘭,但是不知往哪裏去;如果要回烏克蘭,或許也無家可歸了。我設身處地想著他們的處境,很難以安心,也期待大家共同來關心。」
「眾生共業的業力現前,但是我們還有福生活在平安的地方,更要安住人心;此一大時代給予我們『大哉教育、善哉教育』,我們看到了這些活生生的教育議題,快點提出來,讓大家了解時事,知道這個時代的人間事,接受教育。」上人說,教育不只在學校裏,人文志業可以運用媒體傳播力量,發揮社會教育良能,也盡到傳播媒體為大眾作耳目的責任。
上人期待人人心志合一,留下字字珠璣的文史篇章,求真、求善,求美,還要多一個「誠」字,真誠善美,就能做得很圓滿。在波蘭當地的志工見聞烏克蘭民眾的人生故事,由志工的角度轉述,帶有他們的情感;而人文志業同仁是負起使命,以其專業記錄人間的各種真實面向,傳達難民的心聲,無論志工或同仁都是在「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他們回傳的資料,就要靠在座大家立即彙整與發表。資料龐雜,所以需要大家發心承擔;愈多人分攤重任,每一個人所擔負的重量就能減輕,而且人人都有參與感,會更加把握時效、積極投入。
「好事大家做,功德大家得,否則不做不得,或是不甘不願做得不好,反而是多做多失。這不是為了個人的利益而做的,是因為不忍眾生受苦難,而擔負起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