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錯車的人生 有解

撥開糾纏不清的藤蔓,眾人修繕老屋,石于芳欣慰年輕的單親媽媽因此安身安心,也將心比心,回首曾經年少輕狂,明知是錯的也要變成對的,懵懵懂懂走入絕境……

「 一 ─ 二 ─ 三 ─用力點,用力!拉─」

「拉下來了!上面還有很多!這藤蔓和樹幹、枝枒交纏在一起,都打結了!」

這是一棟四、五十年的老房子,屋外有一大片田園,一棵甜肉桂和甜桃樹,已高過鐵皮屋頂;田園上蔓草叢生,藤蔓如蛇狀般從樹幹底部往上攀爬,沿著甜肉桂環繞又纏到另一棵大樹,兩邊的樹葉交纏,像一頂搭起的茅草屋簷。

志工爬上樓梯,從樹葉間剪除藤蔓,其他三、四位志工在下面接力,如在拔河,使力往下拉扯。大夥兒費了好一番功夫,總算除去大部分的藤蔓,將兩棵連體樹分割,再砍去岔出的枝葉,樹幹終於能夠昂首伸展,樹葉隨風搖曳,刷刷刷的聲響,隱約在說:「我們獲得自由了!」

「哇!好感恩啊!還好有你們來幫忙……」看到這些糾纏不清的藤蔓被根除,石于芳有說不出的激動,哽咽得沒再往下說。

清理藤蔓是修繕這間老屋最棘手的工程,不只如此,屋外的雜草、屋內布滿的蜘蛛網、斑駁的牆壁,沒水沒電、空蕩蕩的一間屋子,如何能住人?若請人來清理,費用高昂。石于芳想,「若不是這三、四十位志工來相挺,單憑我一片炙熱的心,又能起什麼作用呢?」

石于芳此際灰頭土臉,斑白的髮絲飄散在雙頰,才六十歲的她,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蒼老不少。然而,能夠將這間屋子還回乾爽清潔的樣貌,為這母子六口人找到安身的地方,她感到好安心。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回頭對志工們燦然一笑,說:「終於圓滿了!」

近四十位臺中志工清除蔓草叢生的老屋環境,讓慈濟慈善個案可以入住。(攝影/馬俊敏)

不知不覺走到這一步

「若不是被逼到絕境,我不會走到這一步!」小瑩(化名)才三十六歲,已是五個孩子的媽。就讀高商期間,認識大她八歲的先生,畢業後還未有社會歷練,即踏上紅地毯,以為先生能百般呵護她;未料,先生沉迷於電動遊戲,賺來的錢只夠自己花用。

公公疼惜小瑩,協助照顧孫子,讓她安心上班,卻引來婆婆的怨妒;後來又因為先生和大伯金錢間的往來,妯娌間有了齟齬。小瑩的收入不錯,幾乎承擔家裏的開銷;但她個性執拗,對長輩的建議聽不進去,與家人的相處常有疙瘩。先生對她的付出習以為常,多年嫌隙愈陷愈深,於是她搬離婆家在附近租屋。

本來以為靠一己之力就能撐過一片天,然而,接連而來的生育與請假,最後被公司辭退,而先生又無法分擔房租,經濟陷入困境。此際正值叛逆期的老三和老四常鬧情緒、蹺課、時有偷竊行為,改上夜班的小瑩屢被點名到學校訓導處,老大也被迫休學在家顧小弟弟。後來小瑩向慈濟申請慈善援助,這筆助學金如及時雨,讓她鬆了一口氣,老大復學與老二同讀高商補校。

今年,房東為了賣掉房子,請她四月底前搬家;娘家媽媽擔心她蠟燭兩頭燒,於是請熟識的石于芳代為在潭子附近找房子。「現在已經四月中旬了,這麼急促,不一定找得到啊!」放下電話,石于芳想起,三十幾年前的自己,不也是跟小瑩的狀況差不多嗎?為了爭面子,將青春年華硬往那婚姻的黑洞投擲;自以為能力強,最後連健康都快賠上了!「將心比心,小瑩應該也是被逼到絕境了吧!」

石于芳常常幫個案打掃環境,灰頭土臉也不喊累。(攝影/林麗娟)

改變自己讓家庭和樂

結婚當天,沒有聘金也無禮餅,媽媽仍依循古禮,在禮車車頂繫上兩根連根帶葉的甘蔗,祝福他們白頭偕老。「大姊」不發一言,在家裏靜靜地等候他們迎娶回來,還烹煮一桌豐盛的菜餚宴請陪嫁的朋友。

婚後,三人租屋而住,先生繼續開計程車,但車子開出去後,常跑去賭博,天黑才見到人影,很少看到錢的蹤影;大姊回到她沒日沒夜三班制的紡織工廠工作。石于芳在兒子出生後,和先生、大姊商量後,在很拮据的狀況下,買下一間簡陋的平房。

為了還房貸,石于芳一邊帶兒子,一邊努力接家庭代工;四年後,她在客廳挪出空間,開始了小本經營的家庭美容院。後來又說服鄰居,將平房改造成新屋,繼續負擔龐大的房貸。

她白天開店做美髮,清早兼差送報紙、送羊奶,還要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料理家務,直到有一天身體不支,缺血性中風倒下了。中風傷到語言神經,經過吃藥治療,身體才漸漸恢復。

經濟壓力之外,鄰居、朋友的閒言雜語,也讓她有時鬧彆扭。她意識到,這個身體是被她好強好勝的個性所害,自以為一肩可以扛起一個家,卻是像陀螺一樣,沒日沒夜地轉個不停,她感覺身心好疲累。

在她住家附近,慈濟志工朱盧素貞邀她加入慈濟會員;石于芳認為自己有能力賺錢,付出一點點並不影響生活。志工常分享做慈濟的法喜、醫療志工的故事等等,每當有慈濟活動就邀她參加;特別在義賣現場,她的熱心、大方、殷勤,善結人緣的個性,總引來許多人來共襄善舉。

結婚十幾年來,石于芳從未享受過如此輕鬆自在、無憂無慮的生活,漸漸地向慈濟走得更近;先生基於經濟壓力而極力反對,但他愈是反對,她愈要做。培訓慈濟委員那一年,在送完牛奶後幾分鐘,及時趕上回花蓮尋根的火車,還未坐定,一肚子的委屈隨著熱淚奔洩而出,心裏卻是雀躍地告訴自己:「石于芳,你終於辦到(搭上慈濟列車)了!」

成為慈濟志工後,先生仍常常在她出勤務的時候去鬧場,讓她難堪,她因此離家。期間,先生和大姊好言相勸她回家,她想到大姊的寬宏大量,於是商量後達成共識,她要把大部分的時間投入做慈濟,美髮店以約客戶的方式進行,以後不再成為賺錢的工具。

先生慢慢接受石于芳做慈濟的事實了,有時沒有勤務,還會問:「今天不需去做環保嗎?」她也邀請大姊去做環保,法親們都會熱情招呼,「大姊來!我泡茶給您喝!」回到家,也有了共同話題。「若不是進入慈濟,這難解的三角難題怎能化解?」石于芳不再像以前說話帶刺,轉念感恩大姊的包容,凡事都先尊重她,彼此和樂融融。

石于芳(右)義賣自己書寫的春聯,也在慈濟路上改寫人生。(攝影/周士龍)

同理心投注訪視個案

在慈善訪視個案面前,石于芳常以自己的心路歷程現身說法,將心比心為他們設想。有一位單親媽媽,扛下先生積欠的債務,身心受到重大打擊,工作時有時無,也無法控制情緒;家訪的志工因招架不住,而打退堂鼓。

石于芳覺得金錢的補助只是暫時,應該用方法輔導這位媽媽走出陰霾。於是對她說:「錢有四腳,人只有兩隻腳,你不要常換工作,一個工作做久了,才能存錢,這樣孩子的心理才不會受到影響,你要為孩子的將來打算才是!」

石于芳舉自己為例,「以前的我沒有植福,一心一意被錢財追著跑,賺得再多,總有永遠填不滿的黑洞等著。你若有一點點小餘力,一個月付出一點一滴,也可以為自己植福,生活會愈來愈穩定!」這位媽媽聽她分析,心情漸漸穩定下來。爾後每個月的探訪,彼此就像朋友一樣談心,她也開始翻轉手心,成為可以助人的有福之人。

小瑩的案例也是,石于芳在短短幾天內,為她奔波找到一間荒廢四、五十年的老房子,懇求房東:「我們自己找人幫她整理房子,割除雜草,是不是可以免收她的押金……」房東答應一年內不收押金和房租,石于芳終於安心了,並請法親們來幫她整理環境。

三、四十位志工忙得汗流浹背,有的裝修水電,有的從環保站載來二手床、棉被、洗衣機、冰箱、鍋碗瓢盆、瓦斯爐,一應俱全,連破損的門、窗、門鎖都換了。樓上四間臥房,樓下一間孝親房,小瑩的母親看了,熱淚奪眶而出,事後捎給石于芳訊息:「真心感謝,你真是她的再生父母,比我還貼心。希望往後女兒也能如你一般,看得見自己,也看得到別人,有能力為別人付出。」

石于芳覺得小瑩很像當年自己的處境,兩人都搭錯車了,希望她也能在遇見慈濟後,生命得以大轉彎。

🔎點圖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