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 成就歷史大事

5.1《農四月‧初一》

【靜思小語】接起因與緣才能成就未來的果,不要輕視自己,人人可以建立「歷史大事」。

過去、現在到未來

已是農曆四月初一,早課後,上人對眾開示:「日月如梭,現在已經是四月初一了。『是日已過,命亦隨減』,經文這樣警惕、提醒我們,我們是否能覺醒?我時時自問,守好一念心,看天下人間有什麼事需要去做,就把握時間,應人間的需要而付出,這就是我們能夠做的。我們生活在人間,做人間事,要時時用心、事事用心!」

志玄文教基金會董事會中,曾漢榮主任報告社教課程成果,多位師兄師姊透過視訊與會。上人說,社會推廣教育以「志玄」為名,是取自《無量義經》:「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這就是慈濟人共同的方向。「不只是今生,是從過去難以數計的久遠時間之前,我們就已經立下志願要為人間付出,叫做『志玄』;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也是佛法常說的無量劫前,不可思、不可議的時間,就這樣恆持志願直到現在。」

上人說,很多人想要了解慈濟為人間做了什麼事?一般的社會推廣教育有很多元的課程,而慈濟所辦的社會推廣教育課程,要與慈濟、與社會、與人間世事有關,讓社會大眾不分老幼都接觸得到。尤其社教課程在各地慈濟社區道場上課,也接引民眾走入,有因緣深入了解慈濟,得到人生方向的指引。

上人表示,「有相、無相、無不相」,不是只有報名志玄社教課程才能接受社會推廣教育課程,其實在自己心目中,每一個慈濟道場都是社會推廣教育的學習地點,人人都是老師、人人也是學生,在道場裏相互教育與學習。

慈濟廣結善緣,志業足跡從臺灣走到國際。上人說,從過去、現在到未來,慈濟人都要秉持「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的心志;但願大家不分心,拉長情、擴大愛,永遠都是為人間、為社會而用愛付出。

最初的那一粒種子

聆聽宗教處海外組主管同仁報告,慈濟於尼泊爾已完成及進行中的援建案;前往尼泊爾的馬來西亞團隊,將拜會麥特立法師,法師自二○一八年開始與慈濟互動,並合作進行藍毗尼的糧食發放、醫療建設、社區學習中心等專案。

上人表示,幫助佛陀誕生地尼泊爾,是自己一直以來的心願,這分心願就是「因」,而馬來西亞慈濟人與自己有「緣」,所以走入佛門、投入慈濟,展開共同的因緣,到藍毗尼援助慈善與醫療。於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都要把握當下,接起過去的因與緣,成就未來的果。所以此時就要用心規畫,為當地志業的推展設立目標。過去即使有心想要為藍毗尼付出,但苦無因緣;現在因緣成熟,就要更認真,不要輕視自己,人人可以建立「歷史大事」。

上人期勉建立好「粽串」架構,由一群有心、有願的人掌握精神主軸,就地「布善種子」,讓佛教精神回歸佛陀的出生地。佛教的正法精神就是種子,經過了二千五百多年,尼泊爾的佛教信仰已衰微;即使是佛陀在世時,當時的人口少,交通不便,能聽到佛陀說法的人更少,且印度婆羅門教盛行已久,佛陀行化恆河兩岸四十多年,能接觸到佛、法、僧三寶的人畢竟不多,難以讓佛法普遍流傳。

「我很期待此時有人、有心、有因緣,就要趕緊用心向人間弘傳佛法。有心,才有世界;心胸無量寬廣,世界就無限寬廣。」上人說,此時科技發達、交通便利,有助於佛法的傳播,讓人更容易接觸佛法、了解佛法道理,應該會比佛陀時代更加顯明於世。但是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這「三間」當中,最無奈是人與人之間無法心意相通,難以將法鋪入人心;即使已經為人間指出方向,人們也經常因為心生無明煩惱而偏差,差之毫釐即失之千里。

「慈濟創立迄今,這五十六年的時間、空間、人間,慈濟人愈來愈多,所關懷的範圍愈來愈大,最初發起的人是這麼微小,在這麼窄小的空間,『為佛教,為眾生』的精神就是最初的那一顆毫芒種子,這分精神至今沒有散失,而且隨著時日加強。為佛教,佛教的精神起點是釋迦牟尼佛,而釋迦牟尼佛的出生地是藍毗尼,我們精神溯源的焦點就是在這裏,要讓佛陀精神回歸佛陀故鄉。」

一九九三年,尼泊爾發生嚴重水患,慈濟前往援助佛陀故鄉,於一九九五年援建三個縣的四座慈濟大愛村;二○一五年尼泊爾強震受災,慈濟賑災醫療團再度踏上佛陀的故鄉,也到這幾座慈濟大愛村探望,村裏的孩子聽慈濟人自我介紹是從臺灣來的,他們回答:「我們這裏就是『臺灣村』。」上人表示,這是一段很重要的歷史,是由後世的佛弟子,回歸佛陀的故鄉,在佛陀的故鄉做建設,幫助佛陀故鄉的居民,既是「為佛教」,也是「為眾生」。

「我們運用佛陀所教的菩薩法,回歸佛陀的出生地,救助受災受難的人。這也是人間菩薩的『一大事因緣』,而這群人間菩薩來自臺灣,這分因緣流轉了二千五百多年。」上人說,佛陀的精神理念普及三千大千世界,現在的天文科技也可以印證佛陀所說,真空妙有、妙有真空,宇宙虛空中有無量的星球世界。

「個人的力量有限,而且人人都在自然法則之中,如果許多人和我有相同的想法,有無數個『我』,我能想到、做到的,就能有無數人都以相同的想法去做到。我也常對你們說,『我』在累生累世結了很多好緣,直到現在,這些好因好緣已經傳播到藍毗尼,雖然這裏的因緣比較弱,我們還是要用心去帶動,帶動出一整群種子志工,如同一群螢火蟲在黑夜中閃閃發光,可以為大眾指引方向。」上人期待慈濟人把握因緣助益人間,「為佛教」而自我提升,「為眾生」對社會有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