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至六日 善惡拔河

11.5~6《農十月‧十二至十三》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靜思小語】心無欲則無求,增長無所求的善念,不受引誘而偏向惡。

愛要擴及一切眾生

十一月五日驅車抵彰化靜思堂,李阿利師姊回顧已故同修林本源師兄的慈濟因緣。上人說,再如何心疼不捨,師兄此生因緣已盡,即使懷念他,也要用「覺有情」的智慧情給予祝福,不要用糾纏的無明情牽絆他,也纏住了自己。

上人談到養父的往生對自己造成很大的衝擊。還記得養父倒下的前幾天,剛發布颱風警報,在戲院裏聽到這個消息,他就教自己坐三輪車先回家。「那時我們有自家用的三輪車,我坐上三輪車以後,他還來到車棚,親自把帆布拉起來塞好,讓我坐在車內,不會被風吹到、不會被雨淋到。養父的這分愛讓我感銘於心,豈料他突然中風倒下,而且我照顧著他的時候,摸到他脈搏停止,那是抽腸割肚之痛,我根本哭不出來。」

上人談到一位豐原寺的老法師給自己一本《解結科儀》,認真反覆看了多遍,心結仍未解,只知人生自古誰無死,即使像彭祖般長壽,最後仍須一死;後來到慈雲寺誦《梁皇寶懺》,深深體會到人生無常苦短,不論在生之時多麼富貴,一旦無常業力現前,沒有一樣留得住,權位與名利都不是永恆的。

「後來我經常到慈雲寺,每天一大早出門買菜之後,讓人送回家,就往慈雲寺跑。有一天與修道法師談話時說到,人生怎麼過才是最幸福?他說,一個女人如果提得住菜籃,就是最幸福。但是我天天都提著菜籃在買菜,年紀輕輕就掌管一個家,承擔起父親留下的事業,挑起這個擔頭,覺得理一個家庭還要有事業,實在是很辛苦。所以我就說:『提菜籃哪有幸福?很辛苦!』他一句話回答我:『誰教你身為女人。』那要怎麼辦呢?他說:『也可以成為大丈夫,心無牽掛,擔天下眾生。』」

「所以我在那個時候起了那個念頭:我要擔的不是一個家庭,不是挑一個家庭的菜籃,我要為天下眾生提菜籃。於是放下一切,離開家庭,又在出家受戒以後,秉持師父對我叮嚀的『為佛教,為眾生』,克難中創立了慈濟,天天關心與牽掛的是天下人、天下事。」

上人勸慰阿利師姊,本源師兄聽過師父的法,師父也為他皈依了,他的世間緣、親緣已盡,就不要讓他有牽掛,愛他就要成就他,讓他輕安自在,隨著他的好因緣而去,將來會在慈濟菩薩道上續緣。

「我不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期待弟子與我同心、同志願,往生後都能回歸人間。人間有苦有樂、有貧有富,我們要去幫助困苦的人脫離身心的苦;心中還是要有愛,這分愛是擴及一切眾生的大愛。孩子都很好,孫子也很乖,所以你要放心,也要知足,真正可以了無牽掛,用這一念愛心多造福人間。」

用自身典範度家人

於彰化歲末祝福典禮中,上人談到彰化的慈濟志業已經有三、四十年,剛開始幾位彰化慈濟人發心做慈濟,就地布善種子,招募會員、接引委員;今天在座有這麼多慈誠、委員,許多人是從完全不認識慈濟,到聽聞慈濟、做慈濟會員,進而成為慈濟委員的幕後,發心再介紹別人成為慈濟會員,自己也培訓、受證成為慈濟委員,發心立願,志行菩薩道,而且直到如今皆是守志奉道,為社會人群而付出。

上人說,每次來到彰化,總能看見一百零四歲的黃蔡寬師姊,和其他師兄師姊一起迎接師父。她最讓師父讚歎的是,雖然已逾百歲仍耳聰目明,頭腦很清楚,心念沒有偏差,自幼至老可以說都在付出,人生很有價值。「生命有用最有價值,所以我們不能認老,既有發菩薩心的大願,有走入人群的使命,就要讓我們的身體保持健康,而且要不斷活動,訓練出身體的力量。」

上人期勉彰化師兄師姊持續招募人間菩薩,已受證者要持續帶動已經進入慈濟門的志工,並且把握機會再向人介紹慈濟、招募會員,讓不認識慈濟的人能夠知道慈濟在臺灣、在國際間的貢獻。人間菩薩要一代接引一代,此行聽見、看到許多慈濟家庭,三代同堂、四代同堂,而且都投入慈濟大家庭,感到很欣慰;只要有心,人人都能用自身典範度家人、度鄉鎮鄰里,凝聚心力救濟天下。

在黑暗中亮起微光

十一月六日彰化歲末祝福典禮,上人感恩全球慈濟人長年累月關懷社區弱勢家庭,真誠響應國際賑災,聞聲救苦:「臺灣是寶地,以善、以愛為寶;慈濟人付出無私大愛,給予人間溫暖,所以臺灣也是菩薩的訓練道場。全球地圖上,臺灣很微小,然而就是從這片小小的土地,不斷有螢火蟲飛起來,漸漸擴展到國際間,讓愈來愈多人在黑暗中看見希望的光。」

上人指出,在無明濁亂的人間有二個極端,一個是善、一個是惡,凡夫眾生總在善惡拔河中,善的勝利就能平安,享受身心入法的快樂;若是惡的勝利,人與人之間的爭端不息,自己與他人都無法安穩度日。眾生的心欲使得心地乾旱,很容易在善惡拔河時,受到引誘而偏向惡的一方;要去除眾生的心欲,就要入佛法,得到清淨無染的甘露水點滴滋潤,增長無所求的善念。無所求的善就是最極致的善,心無欲則無求;心若有欲念,即使行善仍是煩惱滿滿。學佛,就是要學得去除心欲。

「慈濟人心存法寶、甘露之水,滋潤乾旱的人心,引導他們撥除無明,讓善法入心。就像各地慈濟人走入許多孤老、病苦無依人的家,看到這個家庭缺乏的物資而給予補充,房屋損壞之處給予修繕。所以說慈濟人就如觀世音菩薩,哪裏有眾生祈求、需要幫助,就可以看到菩薩入門、現身,給予所需。」

上人表示此行在各地都看見菩薩身影,聽大家的分享,覺得人人此生都很有價值。一向教大家要盤點生命的價值,回顧這輩子做了什麼事,是善的多還是惡的多;「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有錯要趕緊懺悔、改過,並且把握因緣造福人間。造福人間不能只靠自己的力量,就像一隻螢火蟲在黑暗中太過孤單,很不起眼;如果有一整群螢火蟲在黑夜飛翔,就能形成吸引人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