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至二十四日 規律成為習慣

11.23~24《農十月‧三十至農十一月‧初一》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靜思小語】優質的教育品質,展現在師生的服裝儀容、待人接物及言談舉止。

慈濟教育維持人性之善

十一月二十三日與教育志業體主管談話,上人指出慈濟教育的品質,要從師生的身上展現出來,讓人看到慈濟老師、學生的服裝儀容都是乾淨整齊,言行端正,就感覺到教育的品質。也請慈濟學校的老師們深入了解慈濟精神、法脈宗門,像慈濟人在任何地方都展現出很整齊、守紀律的慈濟形象,讓人從慈濟人的威儀感受到慈濟人的品格。

上人說,不分年齡長幼,慈濟人不需要特別叮嚀,都能就規如律;而大家都是專心投入教育,必須從言行、服儀展現「師道」,且「君子慎獨」,即使是獨自一個人也要規規矩矩,言行謹慎,讓這樣的規律成為習慣,不做作,發自真誠而自然展現。

十一月二十四日教育董事會,上人開示,教育是希望,人間要有希望,就要靠教育,而從事教育要虔誠、要認真。四大志業中,醫療與教育息息相關,醫療救治生命、教育延續慧命,若沒有生命,一切就沒有意義;有了生命,就要受教育,才能理解生活在人間的意義。慈濟的教育也是以慈善為導向,所以不為營利而辦校,是為人間培養有品德、有情操的好人才。

教育志業從慈濟護專創校以來,已有三十四年,上人談到當時花蓮慈濟醫院啟業不久,還在艱辛邁步,但是看見醫護人才缺乏、花東教育資源匱乏,仍然不怕困難而堅持設校,一路走來步步維艱,幸有許多人的肯定與信任,護持志業體一一建設完成。在教育志業部分,花蓮已經具有從幼教到大學、研究所的完整教育體系,即使在東部設校,確實比西部不易,不過既然投入心力去做,就要認真實現理想,無論外境如何,都堅持初心,維護慈濟教育的優良品質。

教育的品質可以從學生的待人接物、言談舉止表達出來,讓人看見孩子的教養,感覺到慈濟教育養成他們有禮貌、守規矩,而且落落大方,反應敏捷,應答有條有理。上人說,慈濟學校用誠意辦學,認真教育,老師們也要有志一同,教育是志業,不要把教育當成職業,要用虔誠的心投入教育工作,負起教育責任。

上人提到慈濟人在國際間看見許多貧窮的地區,孩子不僅因家貧而難以接受教育,當地也缺乏健全的教育機構讓人受教育、明道理;居民總是為了生活,日日辛苦勞動而無從顧及其他,所以當地的貧窮、落後難以改善。有些慈濟人會安排他們所幫助的貧寒家庭子弟來臺就讀慈濟學校,慈濟也願意接納他們,師長用心教導他們,將來他們學成返國,就能夠運用所學翻轉貧窮生活,也帶回改變社會的希望。

從慈善角度設立教育,是期待永恆維持人性之善,故而上人期勉慈濟學校的教授、老師都能以身作則,以誠教育,為人間帶來希望。慈濟學校辦學成果優異,志業體同仁及海內外慈濟人有目共睹,願意讓子弟前來就讀,他們對慈濟教育的肯定,也代表慈濟教育的成功。也希望老師與學生建立緊密的師生情,拉起長遠的慈濟情,讓了解慈濟志業方向、具有慈濟人文精神的慈濟學校畢業生回歸志業體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