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逛夜市 也能做好事

今年農曆春節前一週,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拜訪花蓮東大門夜市愛心店家攤商,並致贈福慧紅包及自用小竹筒。

花蓮東大門夜市,一百五十家攤商加入愛心商店,
擺在葷食攤位的竹筒,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花蓮東大門夜市,一百五十家攤商加入愛心商店,擺在葷食攤位的竹筒,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要加辣嗎?」「一點點就好。」

摩肩接踵的夜市裏,人們邊走邊尋覓銅板價的美食;擺攤的頭家們忙著煎煮炒炸,販售服飾、日用品,力求在黃昏到深夜的營業時間內衝高業績。

花蓮東大門夜市由福町夜市、自強夜市、各省一條街及原住民一條街四大區塊組成,總計超過四百攤,商家們以環保模範夜市自許,除了響應減塑,目前已有一百五十多家攤商加入慈濟愛心商店。

「我們不提供免費的塑膠提袋,如果客人有需要就酌收費用;有些遊客覺得沒有提袋不方便,很多攤商就請他們投一元、兩元在愛心竹筒。」福町夜市主委黃家明表示,東大門原本就有自辦的公益活動,攤商會集資購買資糧送到花蓮偏鄉,為弱勢孩子補充營養,他也在自己經營的果汁攤上,擺放慈濟和其他公益團體的愛心存錢筒。「慈濟是全世界性的,大家都知道慈濟在做什麼,國外來的客人看到這個竹筒,也跟著投錢。」

護持公益幫助人,攤商們都很樂意,然而慈濟人踏進東大門夜市,一開始卻是既掙扎又猶豫。最早推動愛心商店的黃秀眞回想,夜市多是葷食攤位,志工們最初只敢向賣素食或賣玩具、日用品的攤商勸募。

身為夜市委員、也是「慈二代」的老闆吳章榮,提出不同看法。「師姊,愛心不分葷素,應該給大家植福田的機會。」吳章榮的解說與勸請,促使黃秀眞及其他推廣志工,放下心中掛礙,把焦點放在沒有分別的「愛」上面。

吳章榮陪著志工拜訪攤商及各夜市區委員、主委,呼籲大家響應愛心商店,獲得熱烈回響。「以前才十三家,師兄師姊都是提袋子收竹筒善款,現在不行了,必須帶著拉桿箱。」吳章榮笑說著。

擺在賣葷食攤位上的竹筒,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變化。許多人看到竹筒及附在上面的慈濟勸募資訊,不只投入零錢,還會問:「你們有沒有賣素的?」

當詢問的人愈來愈多,攤商們也跟著調整餐點品項。吳章榮解說:「很多店家加入愛心店家之後,發現原來蔬食是有市場的。好比烤肉攤,也放上青椒、玉米筍,熱炒類也有菜色可以做成素食的。」

「有客人看到慈濟的竹筒,就主動詢問我們有沒有素食。」賣薯條的高先生說,其實他的食材都是植物性的,只是有些口味會淋上含大蒜等五辛成分的醬料;看到素食潛在商機,就特別標明五辛素、全素等選項。

「塑膠袋一塊錢,投竹筒就好!」販賣烤鴨夾餅的陳小姐,早已耳聞慈濟創立時「竹筒歲月」的故事,因此當慈濟志工前來勸募時,當下就答應放竹筒響應愛心行動,她觀察到客人常常把找回的零錢,直接投入竹筒。來客詢問有沒有素食選項,她就誠實地回答:「沒有全素,但可以不加肉。」

在慈濟人的宣導推動下,東大門夜市逐漸變成一個「素食友善」、充滿愛心氛圍的所在,有時志工才收完善款,不到一個月就又接到攤商通知竹筒滿了,趕快來收。看著熙來攘往的人們,吳章榮說:「愛心店家很棒的是,它不會局限我一定要去什麼地方才能做善事,而是可以讓大家隨手做愛心,你的愛心是隨處都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