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新生上學趣

問:

小孩從幼兒園升上小學,開學一段時間後仍然抗拒上學,家長該怎麼引導?

答:每個拒學的孩子,背後都有他的原因,需要照顧者及老師幫忙解套。

好朋友H的孫子今年上小一,每天上學前哭哭啼啼,跟父母、阿公、阿嬤「十八相送」,理由是:不想上學。

全家人用盡方法,「十八相送」的戲照演;家人問淚漣漣的小人兒為什麼不喜歡上學?他也回答不出一個所以然來。送孫子去學校時,導師提醒了幾個重要關鍵:

超前部署

老師說:「開學前有空或是假日,可以帶著小一新生到國小校園溜滑梯、到一年級教室看一看,如果教室門開著,進去裏面坐一坐……告訴孩子:這裏是以後你要上學的學校,會有新的老師、同學,還有很多新的學習課程跟團體活動。」

「每天上學時,跟孩子約定:『中午十二點下課,阿公或媽媽會來接你放學回家,下午寫完作業後再帶你到公園玩,好不好?』」

老師還提醒:「剛開始孩子大多會因為『分離焦慮』而哭,但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熟悉老師、環境、同學,他就不會哭了。」

尋找學伴

我家對面住一對雙胞胎,去年九月也是小一新生,每天早上準時七點半手牽手、唱著兒歌出門,下午四點半手牽手回家,沒聽過他們哭著不上學。

巷子口的退休校長,家中也有一個孫女是小一新生,小人兒每天上學掛著笑臉,不用十八相送,因為隔壁住了一個四年級的學姊,一早就牽著她的手上學去。

為了減少分離焦慮感,上小一之前可以找同一個幼兒園畢業的同學或是附近鄰居,讓他們一起上學,就會減少鬼哭神號、抗拒上學的情況。

老師媽媽

老師是孩子在學校的另一個媽媽。

小一新生不想上學的時候,除了家人的陪伴,過程中老師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從家裏到學校一整個十八相送的過程,會在教室門口戛然而止;H說:「真神奇!我把孫子的手交給老師,老師輕輕牽著寶貝的手到座位坐下,寶貝的眼眶還含著淚水,但鬼哭神號的聲音馬上不見。」

老師的經驗和包容很重要,H的孫子上課時間常獨自待在角落,老師不會硬要求孩子遵從團體規範,反而等孩子情緒穩定後,才帶他回到座位,讓他慢慢地跟陌生環境培養感情;經過一個月,小小孩已能快樂上學。

小一新生之前雖然上過幼兒園,已經歷過團體生活的訓練,但有些人仍會害怕新環境、新老師、新同學,家長要有耐心等待孩子成長和適應,老師也要有彈性地包容新生。

基本上,照顧者能按照約定時間接孩子回家,讓孩子有安全感和信任感;老師能變成孩子在學校的媽媽;小小孩在班上交到好朋友,分離焦慮感就會逐漸消除,每天迎著朝陽、蹦蹦跳跳上學將不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