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情報站 顧店兼助人

響應愛心商店行動的店家,張貼「愛」字標貼以供識別。

愛心商店不只提供空間放置竹筒,
發覺有誰需要幫助,可通報慈濟訪視評估;
或傳播環保輔具訊息,助益有需求的顧客;
他們顧自家的店,也為聞聲救苦作耳目!

愛心商店不只提供空間放置竹筒,發覺有誰需要幫助,可通報慈濟訪視評估;或傳播環保輔具訊息,助益有需求的顧客;他們顧自家的店,也為聞聲救苦作耳目!

「去店家介紹,要放愛心竹筒之前,我們第一個先介紹環保輔具,第二是親幫親鄰幫鄰專線,然後才推愛心竹筒,請大家一起共善。」奔走在拜訪店家、收愛心竹筒善款的路途上,臺中市慈濟志工李冠慧認為,附帶說明慈濟訊息也很重要,推廣團隊相信,愛心商店不只擺放竹筒,還能做得更多。

「師姊跟我們募,我就說可以啊,服務大眾,這樣很好!」位在臺中市西屯老社區的銅板價小吃店,老闆娘陳秀幾個月前加入愛心商店;儘管店裏營收不高,夫妻倆卻不吝於護持公益。

曾有一位附近住宅的總幹事來吃麵,閒聊時提到大樓裏有位獨居阿嬤,平常沒有人關心照顧,於是她自掏腰包買便當接濟,甚至陪同看病。陳秀想起先前收愛心竹筒的師姊說過,如果有需要協助,都可以跟慈濟提報;她問清楚老人家的狀況,聯繫志工戴玉秋。

「她把阿嬤的基本資料傳給我,我再傳給社工,也和訪視團隊一起去了解阿嬤的需求。」戴玉秋說,慈濟先替阿嬤申請長照及送餐服務;由於老人家連起身都吃力,走出家門有困難,又聯絡環保輔具平臺,送來四腳柺杖等必要輔具。

「慈濟很好,都有給予幫助;以後如果有人需要幫助,我也會再提報。」陳秀得知老人家獲得照顧,過得比以前好,不禁為阿嬤感到歡喜。

這件由店家發掘的關懷個案,也讓擔任臺中市西屯區愛心商店聯絡窗口的李冠慧確定,當初的想法是對的:「與店家結合,讓社區跟慈濟連結,打造一個社區安全網。」

週間做生意,假日當志工

林蒼義、蔡貴鳳經營的素食自助餐店,生意興旺;他們也在店內擺放慈濟愛心竹筒及其他團體的募款箱,護持公益。

「客人沒有銅板投竹筒,我也可以換零錢給他喔。」蔡貴鳳親切地招呼客人。夫妻倆還接團膳便當訂單,工作量龐大,掌廚的林蒼義往往在清晨五點上工,忙到晚間八點才能歇息;兩人在創業之初就決定週休二日,但休閒的同時,也不忘「修賢」。

這天,看到李冠慧送來上個月竹筒的收據,蔡貴鳳讚歎志工團隊:「冠慧那麼忙,都可以抽出時間,我假日也剛好有空啊!反正在家也是閒著,就當成郊遊踏青。」一年多來,志工每月到店裏點收愛心善款,夫妻倆也跟著志工投入慈濟環保輔具團隊。

對慈濟臺中東大園區輔具團隊來說,姊姊媽媽們儘管在體能上較為吃虧,卻做到了「女人當超人用」,不論清潔消毒還是出力的搬運工作,她們都不缺席。

「平常扛便當、扛菜更重啊,一件都二、三十公斤!你一緊張的時候,什麼都提得起來!」蔡貴鳳平日就習慣重度勞動,和男眾一起搬運上百公斤重的病床不成問題。

走出店面,夫妻倆跟著輔具團隊東奔西跑,成就助人的功德,也更深刻地「見苦知福」。有一次送製氧機,發現申請人竟然是老顧客,對方看到熟悉的老闆及老闆娘,也十分驚喜,蔡貴鳳也在店內貼上慈濟環保輔具平臺海報,讓更多有需求的人能看到,為聞聲救苦傳訊息、作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