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農十二月‧二十二至二十三》
【靜思小語】節能減碳,知道還要做到;心靈生態會影響地球生態。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不為名或利,帶動人與力
二月一日,日本慈濟人透過網路視訊,向上人報告元旦能登半島地震賑災,第一階段從元月十三日至二十九日,在重災區穴水町發放熱食,十七天以來提供七千多份熱騰騰的餐點,後續擬將運用「以工代賑」的方式供應。
另一方面,對於東日本大震災的受災鄉親,將近十三年來,日本慈濟人的關懷不曾間斷,東京慈濟志工有一部分趕往能登半島投入熱食發放,一部分按照既定行程,前往宮城縣東松島市和石卷市舉辦祈福會,與鄉親共同祝福能登半島受災民眾。
日本慈濟人以女眾委員居多,上人讚歎師姊們如千手觀音,人人的心力會合,付出的力量很扎實,各方面細節都考慮得很周全;曾經遭遇過強震海嘯大災難的東北居民,慈濟人直到現在都還在關心,這分情沒有間斷,很令人感動。對於能登半島的後續援助,上人請日本慈濟人了解政府對於受災戶的安置以及重建方向,讓慈濟的幫助可以更貼切。
「到底受災的民眾需要的是什麼?政府要如何做?都需要時間去了解,去與當地人士互動,慈濟人才有實際的方向再去付出。過去一個月的時間是急難期,現在已經是中期,居民驚惶的心已平靜下來,只是前途茫茫,失去家園,未來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我們要了解政府對受災人的幫助,再看看慈濟如何付出。」
上人建議日本慈濟人可與當地華人、臺商互動,邀約他們投入災後援助,慈濟現在很需要志工人力。「腳踩人家的土地,頭頂人家的天,在那裏經商、生活,要以回饋的心去幫助受災居民;不要輕視每個人一點一滴的力量,人人出一分心力,可以凝聚安定社會的大力量。」
上人肯定日本慈濟人以少數人力長途奔波,到災區做了這麼多事,實在很「幸福」:「慈濟人不談苦,要談福,因為你們付出時間、心力,造福了當地人,很了不起。急難救助先告一段落,不是停步,而是要為未來鋪路。首先是人力,要有人才會有力量。你們在那裏所做的,當地居民應該都看到了,我們不是為了名或利,是要帶動人與力,未來的慈善救助需要人力。要召集當地志工,也可以看看其他地區是否有人肯發心前往,不只要願意與慈濟人一起做事,還要會招呼人、凝聚大家的心力。」
享受少一點,發心多一點
上人於四大志策會對主管叮嚀,四大志業都要用心推動素食,帶動護生、愛生,引導大眾疼惜生命而茹素,尤其醫療志業推素,可以影響民眾建立茹素有益健康的觀念;人文志業可以發揮媒體傳播的力量,用說故事的方法,傳達疼惜生命、因緣果報觀,還能從科學、哲學的角度佐證素食的環保道理,比自己一個人不斷呼籲更有效果,希望大家共同努力。
上人提到現在為了方便,許多食品用塑膠或紙類包裝,少少分量就用幾層外袋包裹,相對製造了大量的垃圾,「如果這樣的商品包裝愈來愈普遍,大地、空氣怎麼會不受污染呢?只是製造一張包裝紙,就不知道要用多少資源。所以教育、人文志業若能多做分析,善法多弘揚,可以讓大眾知道如何健康過生活。」
節能減碳、減少污染的方法有很多,只是現在的人不大喜歡去思考,或是知道方法卻不願做,這才是危機所在。上人嘆道,只是隨著欲念享受便利,不願意為了挽救地球環境而改變,這就是人的心靈生態導致的地球生態危機。
上人說,慈濟人分布在全球許多國家地區,同心、同志願而合和互協,一手動時千手動,假如本會對於環保、推素、節能減碳有明確的方向、規畫和做法,可以讓全球慈濟人就地推展,應該能在國際間發揮影響力,讓人們建立正確觀念且改變生活習慣,這是真正造福人間。
「想到未來,我真的很擔心,氣候大變遷,環境污染導致的摧毀力量很大;不論信仰什麼宗教,我們要相互勉勵,帶動人人縮小欲望、擴大虔誠的心,凝聚大力量去幫助苦難人。」上人說,只要減少自己的一點點享受,將享受的費用轉為付出助人的善款,每天的一點點,一個月、一年累積起來,就是一股力量;會合人人每天的點滴之力,就有力量為天下眾生做事。請大家多說好話,不斷啟發人心的愛,共同造福人群。
上人指出,「竹筒歲月」的推動,是要讓人人起一念善,會合人人的虔誠善念,「一善破千災」。「『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不合道理的,我們要警告大家不能做;有道理的,我們就推動人人向前走,四大志業都可以弘揚善法,帶動人人培養這一念善心。」
付出無所求,歡喜有價值
二月二日,花蓮慈濟醫院總務室沈芳吉主任陪同警勤組、供膳組的同仁向上人拜早年,並分享警勤有許多外包的保全公司人員,他們看著慈院同仁與志工親切對待病患與家屬,也會在用心投入本分勤務的同時,對病患與家屬多加給予關懷與幫助。
上人歡喜回應,聽到大家在慈濟大家庭裏和樂融融,就讓自己很安心。盤點生命的價值,此時做這份工作,真正幫助到人,就有價值。大家在這裏培養出愛心,關心來院的每一位,不只扶持長者、病弱者,對於年幼的孩子也有如同父母的慈愛之心,能夠疼惜人,也會疼惜物;對於人、事、物都有愛心,都能用心,這就是道理。
「慈濟醫院是救命的地方,很多病人的家庭經濟不好,同仁了解以後,也會關心他們的家,照顧他們不安的心;期待各位都是慈濟人,把職業當作志業。平時在職業崗位上,各自盡職責做事,更進一步發心立志投入志業,是更加可貴,因為已經不只為了生活而做事,是真正負起做人的志向,發揮志業精神。」
「你們剛才分享在工作時能夠幫助需要的人,都說很歡喜,這就是人生的價值─所做的事對人有幫助,且不求回報,這分志工精神很有價值。」生命的價值為何?上人說,聽到別人做好事而樂於響應,用心投入,即使付出腦力、體力,再累也甘願,這就是慈濟人常常說的「甘願做,歡喜受」,因為勞心勞力而做出成果,看到別人因為自己的付出而得救,會有很歡喜的感受。立志利益人群,恆持這分志願,把握機會付出,這分歡喜會長久維持。
上人指出「甘願做,歡喜受」與「歡喜做,甘願受」不同,「甘願做,歡喜受」是很甘願做好事,內心法喜充滿;「歡喜做,甘願受」則是隨著欲念不顧一切,即使是錯的也憑著自己歡喜就要做,例如賭博,十賭九輸,但仍有許多人不顧勸告而沉迷其中。既然是自己「歡喜做」,無論要承受什麼痛苦的後果,再如何後悔也無可奈何,只能「甘願受」了。
上人期待大家有機會多參與志工活動,與慈濟人互動,了解他們為什麼能夠付出無所求,還說歡喜、感恩,體會、學習「覺有情」的菩薩精神;也可以跟著師兄師姊去家訪,看見人間的苦難而自我反省與自我警惕:找到正確方向,日常生活謹慎不犯錯,否則一念偏差,步步皆錯。
「很高興看到大家因為職業而走入志業,有相同的願力,為慈濟、為人間而付出。若只用職業的心態做事,離職了就與慈濟沒有關係了;慈濟志工是立志、立願投入慈濟,一日慈濟人則終身慈濟人,慈濟是我們的家,我們共同發揮願力來做慈濟要為人間做的事。祝福你們的道心愈來愈堅固,也感恩你們一直在崗位上付出,投入慈濟大家庭,讓大家平平安安,希望你們願力永恆,祝福大家日日快樂!」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