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渙法師 師父的環保之道

二○一六年,回靜思精舍記錄常住生活。一日夜幕低垂,一片靜謐,遠方只見一盞燈火照亮的身影,走近看原來是師父靠在外牆整理塑膠袋。當下問起師父怎麼還在忙?師父親切地回答:「時間是自己擠出來的,能做就做呀!」事後得知,眼前這位師父法名德渙,俗家時聽見上人呼籲大家做環保後,便開始身體力行,直至因緣俱足來到精舍出家。

從拂曉三點五十分敲板到深夜九點四十分安板,是精舍常住眾的一日作息,德渙師父利用承擔執事之餘,把握時間處理平時回收的塑膠袋,即使天色暗黑,也不捨得打開會耗電的日光燈,僅靠一盞太陽能充電手提燈來照明。看見師父克勤克儉、日夜不懈的精神,在僧團中仍不忘雙手膚慰大地的草根心,令人肅然起敬。從師父身上更可印證,慈濟環保菩薩的信根堅固,上人怎麼說,弟子就怎麼做,早已內化到心裏,不畏辛苦與考驗,將修行法門的「信、願、行」實踐於人間。

處處都可以修行

德渙師父在精舍是重要的環保推手,尤其在整理塑膠袋相當用心,他總是親力親為地逐一分類、洗淨、擦拭後再晾乾,直至整理好才統一回收。然而晾塑膠袋需要空間,精舍沒有專屬的場地,只要有閒置的小角落,通風良好又不影響他人,師父就會想辦法在現場綁上繩子,立即成為晾塑膠袋的好所在。若遇到原來的場地另有他用時,師父就會再找下一個,從精舍的環保站、寮房頂樓、腳踏車棚,甚至到齋堂的三樓迴廊等,都曾出現晾塑膠袋的光景。雖然前前後後換過好幾處,但為了確實做好每一個環節,師父總是不遺餘力地奔走,並從中體會:「遇到問題先不要煩惱,也不要抱怨,而是我們自己要先想方法,思考如何運用並就地取材,相信只要願意做就有機會完成。」

從源頭做好典範

豔陽下,德渙師父頭戴斗笠、穿著回收塑膠袋剪成的圍裙,默默地在精舍後方的簡易屋中整理回收物,趁陽光充足,仔細挑出體積小的塑膠袋,逐一攤平後,先將零碎布料沾溼擦去髒污,再用乾布擦過,直至乾淨為止。師父連擦拭的水都用得相當謹慎,他自我警惕地說:「精舍是慈濟的源頭,我們更要做好才行。」從中可觀察到師父在整個過程中,動作輕柔仔細,身心沉靜安穩,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宛若生活禪的實踐。

「我們從天地間吸收氧氣,滋養生命,卻將濁氣呼出,還諸天地。人所製造出的污染都由大地承受,因此我們怎麼能不低頭感恩大地?」德渙師父有感地說。從屋外放眼望去,可見遠方山脈和翱翔半空的鳥兒,風景祥和寧靜;而屋內是師父力行環保,辛勤付出的身影。由於德渙師父的堅持不懈,塑膠袋回收後來成為精舍的正式執事,如今由輪值師父與協助的志工清理。這分環保心念不斷延續傳遞,讓我們從僧眾的身影中見證環保與自然、修行與人間是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