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 結好緣圓滿好事

2.7《農十二月‧二十八》

【靜思小語】發心做好事也要結好緣,帶動更多人一起圓滿好事。

靜思精舍的修行環境

上人於精舍常住歲末祝福對眾開示:「天天都說,『是日已過,命亦隨減』,日日在分秒中過,每一秒都很短暫,但若人生在那一秒過不去,就要等待來生了。生生世世,莫忘那一念;人人本具有佛性,『人之初,性本善』,日日都不要讓那一念善中斷。這一秒鐘是善,佛性就在;若有一點疏忽,善念中斷則惡念生。所以常說善惡拔河,若心不定,就總是在善惡之間拉拔。」

「要好好守護自己的心念,善根要深、要鞏固,否則人間充滿無明,若影響己心起無明,善消、惡生,開口動舌、舉手投足有分毫之差,就有千里之錯,所以,守護善念是多麼重要啊!你我都是有福人,發了一念心學佛,相會在靜思道場;同在這個空間修行要珍惜、愛護這分殊勝因緣,自我修行,還要付出;能無私付出,才是真修行。」

上人說,付出無所求的清淨心,能夠時時自在歡喜,即使身體勞累,心也很甘願;否則心不甘、情不願,煩惱無明就會不斷生起,不只無法修行,還累積愈來愈多煩惱。身心時時在善法中,付出無所求,則會累積愈來愈多得法歡喜、助人為樂的感受。

每天精舍有來自全球各地的慈濟志工與訪客,常住承擔所有來賓的飲食起居,有很大的工作量。上人肯定大家維持精舍內外環境整潔,歡喜迎接一群群有心、有愛的人間菩薩。「我們要與菩薩結好緣,讓他們一踏進來就心生歡喜,因為感受到空間的乾淨,接觸到人間的清淨;外境乾淨、心靈清淨,這就是靜思精舍的修行環境。」

「大空間要由大家共同維持;假如只有少數人在照顧,會很吃力,但是甘願付出,就是真修行。反之,生活在這裏,卻不關心這個大空間,只是增添別人的工作量,那就不是修行;修行就在平常生活上用心,共同維持身心清淨、空間清淨,才是同修共行。我期待我的生活環境是有菩薩圍繞的大空間,無論是出家菩薩或在家菩薩,都是發心立願、身體力行的菩薩行者。」

上人說,靜思道場是教眾生成佛道的道場,所以常住要負起責任,度化眾生。「佛陀來人間,是為了求覺道、度眾生;而我們學佛,就要追隨佛陀,走這條長遠的覺悟道路。過去我們不知『道』,是陷在迷情中的無明眾生,而今生篤定了志向,要脫離迷茫、求得覺悟,所以要行覺悟之道。」

「每天早晚課,禮佛求法,三皈依時,當我們發願:『當願眾生,體解大道』,自己也是眾生之一,不只是求佛給予眾生能得覺悟之道,自己就是在求覺悟的人;自己不覺悟,如何求得別人能覺悟呢?所以早晚課誦都在自我提醒、自我鞭策,這就是大功課─天天自問,是為己求或者是為他人求?利己或利他,由自己作答。」

「一天八萬六千四百秒,總是不知不覺不斷過去。我們仔細盤點,這一秒有沒有用得踏實?有沒有進入意識中?天天聽師父說道理,若總是聽過就忘了,雖然都說:『知道啦!』卻只是知而無道、失道,忘掉了道,所以說『博聞愛道,道必難會』。」

上人說,求法不能只在口頭上求,要將聽來的法收入意識,進入第七識的思考,種在八識田,而且下功夫修行,讓第九識的覺性浮現。否則意識中沒有法的種子,人生空白過去,只留下業識跟隨到下一生、下一世,仍然是不由自主,隨著業力的牽絆而去,迷迷茫茫,不知受生何處,總是在六道中輪迴。

「我們的起心動念、開口動舌,無不在修行,人與人之間相互勉勵、彼此度化,轉無明為智慧。我們接引菩薩走入道場,還要牽引著人人拓展這條道路,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法不只要傳給五十人,要傳五十代,人間菩薩代代增加,將來我們發心再來,就可以再承接、再傳承,如此傳到第五十代,人間就是菩薩淨土,而你我永遠走在佛陀的大覺道上。」

「後天就是除夕,大家回家圍爐,請常住用虔誠的心,用口說法、用身行威儀作典範,化度普天之下回到慈濟道場來的菩薩。要把他們當作菩薩,因為他們平時在世界各地度化人間,比你我更辛苦;他們付出無所求,而且是長年累月不斷付出,所以我們要真誠感恩。」

彼此的使命會合起來

宗教處同仁高敬堯、許馨文報告莫三比克援建案─庫拉大愛村工程教育訓練的溫馨故事。上人開示,自己此生有福緣,自從承接「為佛教,為眾生」的叮嚀,選擇「慈善」二字起步,實踐慈悲喜捨的佛教精神,就得到許多有緣人的護持,一路走到今天。

上人進一步說明,「慈」是無緣大慈,要為人間造福,並且在人間播下善種子,就此牽起善緣;悲是同體大悲,若有慈無悲,雖然樂於做善事,但不願意接觸苦,只想要享樂,就不能深入佛法,因為佛陀剛開始對眾生說法,就是苦集滅道四聖諦。若總是想要享受,心中貪念熾盛,有貪念就不會滿足,不滿足的心態就是貧,有貪的因就有貧的果。慈濟人發心行善,這念心就是一顆種子,當因緣會聚時,就會萌芽成長、開花結果。

「你們願意放下原本舒適的生活,遠赴莫三比克,語言不通,生活很辛苦,忍受著大太陽的曝曬工作,但還耐得住,回來以後還想著要再去,真的是不簡單!菩薩明知世間是苦,但就是願意一再來人間度眾生。」

上人說,利益人間的好事,只憑一個人、少數幾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做好的,所以發心做好事的人要有好緣,才能帶很多人一起做好事。幾位同仁與志工去到當地,與居民結好緣,而且用法度眾生,帶動起一群本土志工;已經有好緣了,就要把握因緣,凝聚力量圓滿好事。

「就像我有願,希望幫助他們轉貧為富,但是我走不出去,因緣、時間都不夠,就要靠你們把握時間去付出。所以我常常說自己有福,與你們有緣,這就是福緣;你們也有福認識慈濟,與師父有緣,知道師父不忍那群人受苦,你們就願意代替我去幫助他們。你們要適應氣候,還要用智慧克服生活習慣不同所造成的困難,這都是修行;只要你們願意發心,那裏是修行的好道場。」

上人鼓勵同仁們,投入當地推行志業,讓當地志業有所成,圓滿了心願,之後再回顧,會覺得自己的人生很有價值。「我每天自我盤點人生,覺得很歡喜,因為我這輩子過得很有價值。我的價值是與大家有緣,你們能出力投入,成就我想做的事;其實各人造福各人得,只是我們有好因緣,我是帶著使命而來,你們也是帶著使命而去,彼此會合起來,共同造福人間。」

上人教願意長期投入的同仁們把握好因緣,在當地帶動、教導出更多種子志工與人才,讓居民接觸到慈濟人的生活態度與做事的方法,也能學會工程上的技術,擁有一技之長,還可以再精進,自然能夠成就個人的事業,改善生活。最好能隨著建設大愛村的因緣,帶動居民認真、勤勞,轉變人生,讓大愛村成為模範村,其他社區看到了,也可以學習、效法,才能帶動整個社會轉貧為富。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