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日 承擔天下的大力量

2.29《農正月‧二十》

【靜思小語】愛心無法用數字估算,真誠無私盡心力付出,就是最大的力量。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臺灣以善以愛為寶

慈濟人文志業於二○○六年出版《臺灣四百年》,共分為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冊。二月二十九日慈善志策會中,上人提到慈善書冊的內容,讚歎臺灣自從有歷史紀錄,就有慈善工作的史料,臺灣民眾有愛心、很善良,這分精神很令人感動。

「好事真的需要報導,只是追溯、探討慈濟在臺灣的慈善工作,就可以知道慈濟在臺灣奉獻很大,要感恩慈濟人的付出。我曾經說:『臺灣以善、以愛為寶。』因為慈濟,我的感受很深刻;再看到這一部書,代表自古以來,臺灣就有愛心人、發心的慈善人。」

上人說,現在慈濟慈善關懷國際,要做的事很多,負擔與壓力不可謂不沉重。然而仔細去想,慈濟是怎麼做起來的?只是每人每天五毛錢,就是這股微末的力量,引發大眾的愛與善,凝聚起承擔天下的大力量。「愛心無法用數字估算,總是大家真誠無私,盡心力而付出,這分心力就是最大的力量。」

「在臺灣,每當災難發生,慈濟人如同從地湧出的菩薩,救苦救難;在國際間,只要發生災難的國度有慈濟人,也會有從地湧出的菩薩,或從鄰近國家搭機而來、從天而降的菩薩,凝聚力量救助苦難人。」上人說,慈濟人除了賑災,平時就在社區裏幫助貧病殘疾、孤老無依的人,都是出於一分不忍眾生受苦難的菩薩悲心。其實人人本具這分佛心、菩薩心,但是凡夫心久受無明煩惱蒙蔽,需要覺悟的有情人引導,帶動人人「見苦知福」,啟發真誠的愛。

上人表示,人性本來善良,但是凡夫心總是有你、我、他的分別,彼此計較,雖然也會關懷別人,但是關懷與計較在天秤兩端,關懷總是輕一點,計較總是重一點,都是為了自己而計較、爭長短,認為自己有理,這就是人間常態。慈濟人在關心、照顧苦難人的過程中「見苦知福」,放下了自身的享受,走入苦難之地,設法幫助、解救困苦的人。

「慈濟人走在與人不一樣的路,做與人不一樣的事,也因為如此,才有辦法讓國際看見臺灣的愛與善,看見真善美─用真誠的心行善,就是美。這分無私為眾生付出大愛的真善美,值得讚歎與宣揚,這也是弘法利生,可以帶動人間的愛與善。」上人說,慈濟人做慈善,所見所聞以及救助行動,還有受助者因此改善生活、轉變人生,都要靠人文志業的傳播力量告訴社會大眾,讓更多人看見人間的苦相,啟發慈悲心行善。要多宣揚好人、好事、好道理,不要等到有災難才有善行,平時就要帶動出愛的能量。

上人指出,行善不只是給予生活所需,也要用善法教育人間,讓社會人間有希望。除了學校教育,傳播媒體也要負起社會教育責任,引導人心向善、向上。期待人文志業廣傳善法淨化人心,亦廣傳全球慈濟訊息,在人間相傳愛與善。

談及《靜思語》在海內外啟發許多人改善習氣,有人只因為其中一句話深受感動,改變了待人處事的態度,自己受用,也讓家庭和睦。上人表示,並非自己說的話有何特別之處,而是貼近生活,讓人易於接受;師兄師姊們分享自己投入慈濟的心得與改變,也是感動人心的法,大家有志一同,說好話、做好事,做得歡喜,讓其他人聽了分享、看了慈濟人做的事,也想要來了解與投入,這就是教育人心、帶動善法。所以聞法就要說法、傳法,傳善法就是造福人群;就算是一句簡單的話,也許讓人聽了覺得很有道理而改變。

上人說,現在國際間有許多天災人禍,苦難人等待救助,大家要持續用心,除了各地原本就在進行的急難救助、濟貧工作,還有許多慈善事務要多追蹤,得知哪裏有需要,就自動去協助,當「不請之師」。感恩四大志業都很用心,要恆持善心、方向正確,合和互協,為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天下平安而努力。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礙於篇幅,還有更多重要開示無法刊登……

二月十四日─廣東東莞、深圳、廣州慈濟人視訊拜年與分享
二月十六日─高雄、屏東、桃園榮董團隊拜年與座談
二月二十一日─與教育志業主管同仁談「職業」、「志業」
二月二十四日─對北區慈濟教師聯誼會解說「愛的教育」

※完整的每日行記以及師徒間感人對談,請關注靜思人文叢書處每季出版新書

→前往靜思網路書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