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慈善的永續考驗

雖然慈善工作面臨通貨膨脹、氣候變遷、國際衝突等挑戰,
慈濟承諾要做的事仍會持續進行,
而且要與時俱進,善用人工智慧,希望能幫助更多人。

更要積極推動淨零排放,因為如果地球不能永續,
國家、社會、組織怎麼永續呢?

雖然慈善工作面臨通貨膨脹、氣候變遷、國際衝突等挑戰,慈濟承諾要做的事仍會持續進行,而且要與時俱進,善用人工智慧,希望能幫助更多人。

更要積極推動淨零排放,因為如果地球不能永續,國家、社會、組織怎麼永續呢?

二○二四年,將是慈濟非常忙碌的一年。慈善志業的重點,是實踐上人對佛陀故鄉─尼泊爾、印度的回饋;慈濟也要加強接引、培育年輕人,更積極地推動淨零排放,並強化組織治理。

回顧二○二三年,是非常挑戰的一年,全球暖化、天災頻仍外,還有戰爭、能源危機、糧食危機、通貨膨脹等;在這樣充滿考驗的環境下,我們承諾要做的事,依舊進行。

也感恩全球慈濟人的合和互協,去年慈濟援助的國家地區已達一百三十三個;援建學校達到兩百五十四所、分布在十七個國家地區;大愛永久屋的援建也達到十八國、兩萬兩千多戶。在臺灣,經歷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後,去年大型活動恢復,志工動員一千四百多萬人次,全年度服務受益達兩千八百多萬人次。用當年度基本工資計算,慈濟人無償付出的貢獻,就達到一百一十四億新臺幣。

二○二三年,也是地球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全球都希望透過國際合作,控制升溫在攝氏一點五度之內,為地球保存一線生機,可是去年就已達到一點四八度。地表溫度愈上升,就愈容易出現災害,二○二三年瑞士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風險報告書》,包括極端氣候、社會兩極分化、國與國衝突,其所述的「今日危機,明日災難」,非常符合佛教的思想,就是「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如果地球不能永續,國家、社會、組織又怎麼永續呢?這也就是為什麼慈濟要推動淨零排放控制升溫,慈濟擇定十處會所已完成溫室氣體排放盤查,結果出來後就可開始努力減量。慈濟在臺北的「植境」複合式活動空間,則引進臺達電的能源管理系統,讓碳排放、用電量跟電價,能夠得到適當的控制跟改善。臺灣自二○二四年開始課徵碳稅,每一噸的二氧化碳排放可能要付出三百到五百元稅金,這是全世界的趨勢。

努力於淨零排放、促進地球永續外,也要推動慈濟宗門永續,並且與時俱進。好比AI人工智慧已被引進各個領域,慈濟慈善當然也會受影響,因為有一些行業受到衝擊甚至消失,可能增加許多需要幫助的人;全球性的慈善發展,也需要善用人工智慧。另一個問題是「infodemic」(資訊疫情),誤消息、假新聞成為全球風險排名第一,種種人為災難甚至比天然災難更嚴峻。

從以前到現在的災難事件,慈濟人都伸出援手,前瞻未來,更要善用科技在好的地方,用在需要的人身上,並落實上人一直提醒我們的,虔誠茹素、重視環保。我們「弘法利生」的精神就在這裏,為佛教、為眾生,一起追隨上人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力求天下無災無難。(講於三月三日全球志工精進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