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福建泉州 雲開「疫」散春暖了

三月二十日清晨五點,南安市石井鎮郭前村核酸檢測採樣點開始作業,民眾排隊等候檢測。

沒有絲毫猶豫,我報名承擔核酸採樣點維持秩序的工作;疫情就在身邊,防疫不是一個人或一群人的責任,每個人都可以盡一分力, 我也為「我們」感到自豪。

「媽媽你要去哪裏?」凌晨三點半,清脆的鬧鈴聲把身邊的女兒吵醒,睡眼惺忪地望向正在穿衣的我。

「媽媽你是不是又要去當志願者?」大女兒知道我最近天不亮就出門,懂事的抱了抱我。「我也要跟你去。」小女兒拉著我的衣角不讓走。

怕吵醒家人,安頓好女兒之後,我藉著手機的光亮,輕輕走出家門。三月十三日以來,泉州新冠肺炎疫情不斷迎來確診新高,為積極應對當前嚴峻的形勢,各區展開核酸檢測工作。南安市石井鎮郭前村展開十輪全員檢測,身為慈濟志工的我們,也從三月十八日開始,前往採樣一線協助維持秩序,共計七輪。

三月二十四日,已是第五輪核酸檢測,我照舊三點半起床,四點出門。不知何時,外頭已下起淅淅瀝瀝的小雨,迎面而來的風帶著絲絲寒意,我拉緊衣領,加快步伐朝前走。

村裏的多個路口已被封,守路的志願者,沒有過多詢問,就放我通行。負責交通的志工吳曉東已在車上等候,一路上陸續有其他志工上車。

四點半之前,我們準時來到核酸採樣現場──郭前小學。一條條紅繩沿著操場跑道,隔成一道道動線,大大的帳棚內,幾張書桌便是資訊輸入櫃檯和檢體採樣臺。昔日的操場,搖身變成了抗疫戰場。

全市檢測,支援到位

從三月十三日到四月上旬,泉州確診超過兩千例。全員核酸檢測採樣,一輪緊接著一輪,第一線防疫人員工作吃重。慈濟志工後援補位,除了致贈防護面罩、毛毯、多功能福慧床,也在多個採樣點維持秩序、安撫情緒(圖1攝影/莊曉雲)。石獅市德輝廣場,志工王欣治拉著音箱、拿著麥克風,勸導民眾排隊要保持距離(圖2攝影/邱尚益)。

三月二十九日,志工受邀到豐澤區東塗社區後阪新村,逐戶發放家用快篩試劑(圖3攝影/李培民)。

我想看清楚她們的臉

「注意保持一米距離。」民眾早已冒雨前來排隊,很快我們就投入到工作中。身穿防護服的我,已慢慢習慣「全副武裝」的滋味,也學會了要隨時消毒,做好防護。而第一次穿上防護服的滋味,卻並不好受。

三月十七日,看到志工布達,需要到核酸採樣一線協助的資訊時,我毫不猶豫報名。心想,疫情就在身邊,這不是一個人或一群人的責任。此刻,每個人都應盡一分力,更何況我們是慈濟志工,更應該走在最前線。

三月十八日,天氣格外的好,但早起的氣溫還是有點涼,站在操場上,吹著迎面而來的風,我竊喜自己多穿了件外套。可是當防護服、防護面罩、防護帽、口罩、手套,一件件往身上套時,我卻意識到那件外套是個累贅。

隨著太陽升起,氣溫也不斷上升,我只覺得頭被防護面罩、防護帽勒得難受,有種想要扯掉的衝動。望眼卻見,等候採樣的隊伍如長龍一般,沿著操場直排到校門外,喇叭裏不時傳來:「請戴好口罩,保持一米距離。」

「快十二點了,人還這麼多,幾點才結束啊!」此時的我已是又渴又餓,也開始劇烈頭痛起來,只覺得防護帽的橡皮筋,就像孫悟空的緊箍咒,讓人頭疼欲裂。

採樣工作依然有序的進行著,不遠處的醫務人員,不斷重覆著消毒雙手、撕開棉籤等動作。看著他們六、七個小時下來,滴水未進,也不曾休息,不禁有些心疼。

現場,一位婦人懷抱不滿周歲的寶寶走了過來,這時坐在採樣臺的醫務人員,緩緩起身蹲在婦人旁邊,親切的語調、柔和的動作,使我不禁想要上前看清她的臉。只可惜,映在我眼前的只有一雙烏黑的眼睛,和一身白衣。

我被他們感動,想到有這麼一群醫務人員,不顧自己的安危,走到最前線,守護著我們的健康,忽然全身像是注入了一股力量,頭疼也好了些。下午一點多採樣工作結束,二點多吃午餐,回到家的我已是全身疲累,但內心卻是十分歡喜。

這幾天,我和吳雪卿都在為長者及行動不便者開道的綠色通道線上,協助維持秩序。七十二歲高齡的她,每次都和大家一樣早起久站,卻從沒聽她喊過累。我有些好奇,這麼大年紀是什麼動力,讓她每次都可以出來付出。

「我以為您今天不會來了,累不累啊!」我向吳雪卿身邊挪了挪,想探探她的心聲。「不會,疫情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我這麼大年紀還能出來幫忙,感覺很開心。」在聊天中,我才得知吳雪卿一家幾乎全在抗疫一線。家人表示抗疫讓年輕人去做,請她在家好好休息。吳雪卿卻認為防疫不分年齡,是人人應盡的責任。

志工鄭春波的身影也在我的腦海閃過,每次向公司請假兩個小時,清晨四點多到現場,十點之前趕回去上班。還有吳曉東,無論颳風下雨,都會接志工來回。疫情之下,一群普通人為愛逆行,我為自己是其中的一員而感到自豪。

當天因為封村,流動人口較少,採樣工作到午前十一點多就結束了。脫下防護服,從頭到腳噴上消毒液;回到家中,先生貼心地上前問我累不累。我感到一股暖流在湧動,回報給他一個大大的微笑。

「媽媽回來了!」女兒雀躍地向我跑來。「什麼時候可以不用上網課?學校裏有體育課、美術課還有音樂課,我想回學校上課。」大女兒仰頭問我。

「快了快了。」我指著門口綻放的香水蘭說:「春天到了,花兒都開了,相信很快就可以春暖『疫』散了。」

李育明(左)和兒媳婦黃秋娜(右)包菜包,作為採樣點工作人員的早餐。(攝影/陳小婷)

▍附錄

爐火不停 從早餐到夜宵

撰文/許玉純、陳小婷(泉州慈濟志工)

第一線防疫人員及醫務工作者幾乎是二十四小時輪班, 志工決定陪著他們一起─從早餐到夜宵,親手現做,趁熱送到, 泉州小吃麵線糊、芋頭丸子花生湯加油條、銀耳羹、關東煮…… 吃得下,有體力,暖到心!

凌晨三點,廚房亮起了燈光,如一盞微弱的瑩光,劃破了窗外的靜謐。李育明在廚間忙碌著,縷縷青煙不斷從蒸鍋向上升騰,四周散發著一股暖暖的煙火氣。「菜包熱一下,可以吃得香又暖胃。」幾個小時前,全家人才合力做好了菜包、甜包和饅頭兩百個,準備送去南安市石井鎮郭前村核酸檢測採樣點。

核酸採樣必須在中午之前全部完成,所以五點開始,四點半就要到現場準備;當李育明得知志工及一線工作人員因早起來不及用早點,心生不忍,幾乎是通宵達旦為大家準備早餐。

菜包餡料有七種食材,香菇、金針菇、胡蘿蔔、高麗菜、素丸子、素三杯雞、生薑。為了讓蒸出來的菜包既營養又美味,李育明不僅精心地把餡料切成絲狀,還動用大灶燒柴火翻炒,「升火是麻煩了點,但是炒起來的口感會更好吃。」

緊接著炒花生米,「炒熟後,去皮,再搗碎,然後均勻地拌上白糖,就是甜包餡料了。」她補充道:「為了不讓醫務人員吃膩菜包,需要變換不同口味,搭配著甜包和饅頭。」在女兒與兒媳婦的幫助下,花了一個下午和一個晚上完成,「我認為這是本分事,我能做到的會盡力去做,甘願付出不覺得累。」

李育明整夜未睡,清晨重新加熱菜包的同時,燒水壺也不甘示弱,開水沸騰翻滾著,她考慮到天氣降溫,貼心煮了薑茶,還加入黃耆、紅棗和枸杞,具有滋補氣血等功效,希望用餐的人有滿滿的能量工作。緊接著她又打了一壺香濃的花生漿,裏面還有燕麥片和黑芝麻。

快四點了,她在電動車後座放上保溫箱,一桶熱飲放在腳踏板上,一束燈光劃破黑暗,照亮她朝著郭前小學前行的路。

郭前小學陳校長笑著說:「大家都在稱讚這幾天的菜包『好呷』。」陳校長邊吃早餐邊與志工分享道。另外三位年輕的防疫一線人員也異口同聲地說:「包子好吃!」

媽媽的愛,暖心暖胃

第一線防疫人員一忙起來就無暇進食,還有超過兩千位醫務人員,從福建各地來到泉州協助。考量他們需要補充體力,志工因應不同場合需求,從早餐到宵夜費心準備,還包括受歡迎的多款湯品。從三月十五日統計到四月十四日,已送出熱食、甜點超過三萬份。

(圖1攝影/莊曉雲、圖2攝影/施眾人、圖3提供/晉江市醫院晉南分院護理師)

吃得歡喜,大家歡喜

六十三歲的李育明,從四十三歲到五十九歲這些年以來,因腫瘤共手術過五次。她表示一點也不影響她當志工,看到愛心早餐「被吃光」,滿心歡喜,「防疫是每個人的責任。我是以歡喜心付出,能夠照顧好他們的胃,就值了。」她補充說:「只要防疫工作者不嫌棄,有需求的話,我會繼續為他們提供早點的。我常想起上人叮嚀的:對的事情,用心去做就對了。」

李育明感恩家人支持她做好事,物資緊缺,先生奔走採購,「我先生把店家僅剩的二十幾斤麵粉全買回來了。」兒媳黃秋娜一下班回來,就幫忙包菜包,「大家愛吃這些菜包,媽媽做得也歡喜,就是有意義的事。」

郭前小學偌大的操場,此刻變身為採樣點,志工相互協助做好防護措施,便開始一天的工作。李育明分享:「身為慈濟人,得到村幹部的信任邀請,一定要努力做好協助工作。」

志工洪麗珊說,任務結束後感覺很累,但看到大家這麼精進,也是一股推動的力量。她邀約自己的妹妹同來付出,洪小珊一連參加五次;經營理髮店的她分享:「平時比較忙,沒時間參與活動。疫情之下,店鋪暫停營業,就要趕緊把握機會付出。凌晨三點睡得正香,起床的動力是想盡一分力,希望疫情早日結束,祈願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郭前村村幹部鄭彬彬說:「每一輪的核酸檢測通知下來,書記總會想到慈濟,希望志工參與服務,讓採樣工作井然有序,可以提前完成。」

雨會停,天會晴,期待「疫」散雲開、陽光普照的那一天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