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日 凝聚點點極微光

4.17《農閏二月‧二十七》

【靜思小語】螢光雖微,凝聚起來能在黑夜中閃閃發亮;愈來愈多人啟發一念心,可以形成助人的大力量。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尼泊爾的「竹筒歲月」

時間成就一切,造福或肇禍,取決於一念之間。聆聽慈善志業主管同仁分享後,上人有感而言,世間的福與禍都是眾生長久造作、累積而來的業,人人能夠多造福,人間就得以祥和平安;假如人心難以團結,愛的能量、善的祥和也就消散了。沒有愛與善的人間豈能祥和?

愛在慈濟世界裏很飽滿,但是慈濟在世界上只是一點點微弱的光,善惡拔河的拉鋸中,善就好像點點極微光,實在不成比例,不過也幸好有這點點極微光,才能讓人在黑暗中看見希望。上人勉勵大家,要把點點極微光凝聚起來,成為黑夜中很明顯的閃閃亮光,指引方向。

馬來西亞、新加坡慈濟人一年多來輪流前往尼泊爾藍毘尼,為了當地的援助事務,要達成回饋佛陀故鄉的心願,而排開自己的事業,專心投入一段時間。上人表示,對大部分的師兄師姊來說,尼泊爾與自家的生活環境天差地別,需要適應與調整,但是他們甘願捨原本的安逸生活,走入資源匱乏的環境中,只因為不忍眾生受苦,故而設法救拔。就如地藏王菩薩的心:我不入地獄,誰能去救地獄眾生?也像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現;還有文殊菩薩,早在過去久遠劫前已經成佛,倒駕慈航來娑婆世界,幫助釋迦牟尼佛教育人間。

當地志工與慈濟人下鄉,挨家挨戶訪視,從旁觀察慈濟人做事的方法與精神理念,也因為參與訪視而「見苦知福」,即使本身的生活亦為清貧,但是看到還有人過得更苦,啟發了一念悲心,更樂於付出。

就如緬甸慈濟人幫助農村的貧苦居民,也將「竹筒歲月」的故事與精神理念帶給他們,農民受到啟發,每天存一把米,而且在村落之間推廣,帶動出許多「米撲滿」會員,凝聚力量幫助更為貧苦的家庭。經由人文志業報導,以及上人經常在公開場合提起,已經成為國際間的慈濟典範;「米撲滿」的行善方法也已推及多國,連尼泊爾的照顧戶也欣然響應,還有與慈濟人因發放結緣的學校,孩子們也帶動家人日存一把米行善。

「這分愛的能量經由宣導,影響人人啟發一念心,就像是螢火的微光,雖然很微弱,只要數量愈來愈多,就能在黑夜中閃閃發亮。所以我們不要輕視自己,即使只是一隻小螞蟻、螢火蟲,只要發心立願,也能凝聚大力量;人人發這一念心,可以幫助很多人。行善助人的同時,我們也要相信因緣,種下善因、善緣,就會有善果報;眾生都能行善,世間就充滿善的氣息,會有祥和的瑞氣,可以環繞、保護著地球。」

慈濟人從國外來尼泊爾,終究要離開,當地若沒有人承接重任,慈濟人文、教育人文也就無以為繼。上人指出星馬慈濟團隊就是「菩薩農耕隊」,除了自己去耕耘土地、播善種子,還要陪伴尼泊爾人接著耕耘志業,一定要有在地居民關懷、照顧苦難眾生,要有慈濟教聯會帶動、陪伴當地教職人員,當地教育才會真正為社會帶來希望;有慈濟人醫會帶動、陪伴當地醫療人員,讓他們啟發真誠的愛心,自動自發投入,志業的推行才會長長久久,才有希望達成翻轉尼泊爾,回饋佛陀故鄉的心願。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