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日 教與學

4.26《農三月‧初七》

【靜思小語】教育成果來自老師立志於教,學生們也要立志於學。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禮之美,令人讚歎

十九位泰國清邁慈濟學校教職同仁利用泰國暑假來臺精進研習,回到精舍分享。上人以「教之以禮,尊師重道;育之以德,貴於禮節;傳之以道,行之以儀;導之諦理,守護法脈;守持宗門,弘法利生」開示勉勵大家持續精進。

上人讚歎泰國守古道,有傳統道德觀,而且尊師重道。假如孩子受教育卻不懂得尊重師長,沒有禮節,讓人觀感不佳,覺得孩子沒有教養,代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都沒有做好。生而為人,必須培養出倫理道德觀,能夠孝養父母、尊師重道、友愛同學,將來進入社會,待人處事才會受肯定,隨處通行無阻,無論到哪裏都會受歡迎。

清邁慈濟學校連續三年得到清邁省品德典範機構的肯定,以及教育界頒布的其他獎項,還有孩子們的學業成績比全國平均高,上人感恩全校師生的用心與努力,也請大家再接再厲。「我們不是為了與其他學校競爭而辦學,是為了我們的志業、願力而用心投入,要讓孩子走出偏遠山鄉,將來到都會區去,程度也不比出身名校的畢業生差。能有這麼好的教育成果,除了老師立志於教,孩子們也要立志於學;現在要看到這麼單純的教育環境,有這樣的教育品德,實在不容易,所以我們要好好地珍惜,維持優良的教育品質。」

上人叮嚀慈濟教育要「教之以禮,尊師重道;育之以德,貴於禮節」,禮節很重要,像是學生走過老師面前,合掌彎腰行禮,或是在敬師節跪行到師長面前,都是令人讚歎的「禮之美」;這也表示尊師重道,無須口頭宣說,就讓人看見慈濟學校的禮節教育成果。

此外,孩子儀表整潔、服裝整齊,讓人到校參訪時,一看到就知道這是小學生、中學生或大學生,也能感受到他們很守規矩,年級、班級都分得很清楚,看見慈濟教育之美,故想要深入了解其內涵。

學生立志求學,就會尊重傳教、傳道的老師,所以要引導學生敬師、愛師,這樣的傳統禮節不可流失;還要「傳之以道,行之以儀」,要傳的就是人生的正軌道,培養好孩子的禮儀、行儀,讓人看了心生歡喜,肯定慈濟教育出來的孩子是人品典範,值得效法。

肯吃苦,多做多得

要培育出人品典範,除了教育禮節,還要「導之諦理」,諦理就是真理。上人說,慈濟是佛教團體,而泰國是佛教國家,慈濟尊重所有的正信宗教,同時也要自我尊重,引導慈濟學校的孩子尊重佛教,並且了解佛法道理。對於佛法的尊重,也要從禮節形象展現出來;不論時間過去多久,慈濟教育都要延續佛教精神,守護法脈。

上人期許教育志業「守持宗門,弘法利生」,既然是慈濟學校,要永存慈濟精神,校長、老師都是慈濟教師,尊重、愛護學生;老師用心,學生也會有所回報,「教」與「學」都真誠用心,人人懂道理、守規矩,自然展現出美好的氣質,每一位都很漂亮;並非天生的面貌五官美麗,而是心靈、氣度、行儀都很美。期待慈濟學校恆久維持尊師禮節,讓孩子培養出慈悲喜捨的精神,將來走入社會都是大有用之才。

「有慈悲心的人心量開闊,能夠發揮大愛擁抱天下人,慈濟教育就要如是教育,期待孩子們都投入大愛的懷抱裏,受到師長們疼惜愛護,但不能溺愛、寵愛,而要用心引導,甚至『勞其筋骨』,教孩子吃得了苦,與人互動時態度寬和而不計較,要認知做得愈多愈有福,做得愈多愈有心得。」

「我們要教育孩子堂堂正正做人,也要讓孩子圓融事理,人格、品格圓滿。」上人說,教孩子做人,要教他們拿捏為人處世的「方」與「圓」,尤其現在科技發達、交通便利,國際往來交流頻繁,常有與不同國籍、種族的人接觸互動的機會,要教孩子有風度、有雅量,也要加強語文教育。

上人說,泰國老師們利用泰國的暑假來臺學習,與慈濟中小學、大學交流,可以帶回臺灣慈濟教育的方法與人文精神;臺灣慈濟學校也要向泰國師生學習尊師重道的教育方法和禮節。「臺灣與泰國的慈濟學校各有特色,也都有優缺點,人生無法一開始就做到完美,不過我們要立志,盡量學會優點、改進缺點。聽到清邁慈濟學校的教育成果,覺得有成就感,但是我們不能驕傲,還要守志奉道,持續精進。」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