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在人間 落實生活中♫

講於二○二三年五月九日

(畫作/陳九熹)

本文提供有聲書,歡迎播放聆聽,期待能給您不一樣的感受,用聽的來讀月刊。

本系列由「慈大之聲實習廣播電臺」協助錄製。👉官網連結

感謝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王秀芳臺長大力支持。

不一定是在臺上說話,才能分享佛法精神、環保觀念;走入人群、在生活中的行儀,清新、純真、自然、有質感,就是最好的表達。

慈濟將再次參加世界宗教大會,很感恩在這個時代能夠把佛陀的精神和佛法的真諦,展現在國際平臺上,讓佛教走入人間。

宗教是人生的宗旨、生活的教育;佛法是人間最精華的教育,最益於社會人群;可惜一般民間以為佛教是舉香拜拜,求平安、求賺錢等等,成為有所求的神像化。

我們要把握因緣和機會,把佛法的精髓提示出來。尤其是現在氣候變遷,要細膩地追究起來,跟人們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關聯;最簡單來說,要滿足人類葷食的口欲而豢養大量動物,造成大量的污染影響環境。人口不斷增加,不要讓這一張「口」成為污染源,還要推素淨化人間。佛法就指出了正確的方向。

新冠肺炎疫情歷時三年來已經解封,但目前到了某些場合還是要戴口罩,預防口沬傳染,保護自己,就是保護大家;自己不受感染,就不會感染別人。所以說,「大家自愛,便是愛人」,不要輕視微小事物,而是細膩思考,推己及人,抱著為天下人間的方向來用心。

慈濟參加聯合國等國際會議,不一定是在臺上說話,才能分享佛法的精神、環保的觀念;走入人群、在生活中的行儀跟生態,也可以讓別人感受得到。不刻意的表達,就是最好的表達,食衣住行都有質感,展現很清新、很純真、很自然的氣質。

所以我很鼓勵大家重視、參加這樣的國際會議,這是「為人間」發言、「為佛教」發言。不過,我們不自大,不是招搖自己,而是要更謙卑,入人群與人要合,彼此之間和氣,讓人家感受到那分親切感;要守護好愛心,在任何空間都讓人感覺有愛。

微小的人也可以做大事,
貧窮的人不會永遠貧窮,
肯發心立願,
就能影響人間。

我們所從事的不是營利的事業或職業,而是利益人間的志業,這是我們宗教的表態,就是弘法利生。

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出現人間,對宇宙世間無事不通、無理不達,是大覺悟者。佛陀有正知、正見、正解,我們也要很有信心。最近常常提到回歸佛陀故鄉尼泊爾,雖然鄉間的形象還是貧窮,經濟不是很好,但他們無欲無求,保留那分人性的質樸,「知足心常樂」。

從志工拍攝回來的畫面,看得出來居住環境談不上衛生,更需要我們合心努力,才能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也要自我警惕,於自己的生活不能邋遢、不能消極,於社會人群還要更積極、更精進。

來人間不是為了享受,而是要提起生命的價值,心中有愛最富有。要如何教富濟貧、濟貧教富?有的人很窮困,窮到自我放棄;要鼓勵他們,抬起頭、挺起胸來努力,自我勉勵成為貧中之富。就像緬甸的「米撲滿」,農人在每餐煮飯前先抓起「一把米」,積少成多,八萬三千戶次可以幫助近四千戶次貧困家庭。這樣的小故事,傳到慈濟人所幫助的尼泊爾人家,大大受用,窮人也願意幫助窮人。

緬甸「日存一把米」的故事起源很感人,也可以和許多宗教人士互動分享。好好思考我們今年在聯合國等國際會議要表達什麼,用很重視的精神去取材,雖然是很微小的故事,但微小的人也可以做大事,貧窮的人也不會永遠貧窮;只要肯發心立願,就能影響人間。這樣的資料,能夠用來跟大家相互勉勵。

我們稱讚別人、敬重別人,也要珍惜和尊重自己的宗教,「感恩、尊重、愛」,是我一直提起的。「為佛教,為眾生」,是我們的主題目標,環保與茹素必然也要推出去。大家提升自我品格,會合起來,把佛法提升到世界的舞臺上,期待人人多用心!

(恭錄自全球合作事務發展小組報告參加世界宗教大會事宜後開示。會議每三年辦理一次,今年八月將在美國芝加哥舉行,慈濟於二○一五年開始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