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至二十五日 人間菩薩盡責任

4.24~25《農三月‧初五至初六》

【靜思小語】造福才會得福,要為眾生引緣─引這分緣讓人人懂得行善,有愛的人間才會平安。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沒有靜思就沒有慈濟

四月二十四日,聆聽慈善志業主管同仁分享後,上人說,每當聽到文史單位同仁報告過去的歷史資料整理,或是聆聽各志業報告當前會務,都很欣慰,覺得生命不空過,很有價值感。慈濟在臺灣、在國際間做了許多利益人間的好事,都是每一位參與者的生命價值。

上人也提醒文史單位同仁,「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整理文史時,法脈與宗門的脈絡和發展要釐清楚。沒有靜思,就沒有慈濟;慈濟人都要有靜思法脈的精神理念,慧命才能不斷增長,慈濟宗門才能恆久傳續。但是靜思法脈是「自力耕生」,在財務方面完全獨立,不可以重疊或混淆。

「委員、慈誠要延續慧命,他們的慧命就是法脈的精神。大家都說,聽到師父的呼喚、受到師父的感動而來做慈濟,但是靜思道場是自力耕生,慈濟宗門匯合天下人的愛心力量,讓慈濟志業得以普及國際,利益人間。」上人叮嚀靜思道場裏的「法脈人」也要用心參與法脈宗門史料彙編,現在是緊要關頭,要把握此時趕緊將歷史系統做得完整。

撿福、惜福、再造福

四月二十五日,上人與澎湖慈濟人談話時,提到勸募,主要是募心、募愛,不是呼籲大眾來捐款就好,慈濟人上街頭,要向大眾呼籲的是愛心,唯有愛心能讓人間平安,唯有愛心才能造福人間,所以慈濟勸募也是為了菩薩招生。民眾響應慈濟人的呼籲而捐款,無論款項多寡,這個動作就表示一分愛;如果民眾聽了慈濟人的呼籲而沒有發心,就不會做出這個動作,需要有大眾的點滴愛心會合,才有力量造福人間。

「平時就可以時常對人說慈濟,對方要不要捐錢都無所謂,只要讓人知道有做好事、啟發愛心的機會,我們盡了責任。對方能接受,願意把握這個機會利益眾生,就會響應;若不響應,可能是對方還不了解,不接受我們給的法。接了法就『有法度』,懂得付出愛心,自己造福、自己得福;人間菩薩只是為眾生引緣─引這分緣讓民眾行善。」上人說,若期待天下息災難,就要人人造福、虔誠祈福,才有可能消災免難。

慈濟環保輔具平臺在去年於澎湖成立據點,師兄師姊運送輔具給需要的家庭,後續並且會前往關懷了解使用狀況和使用者的健康情形。上人表示成立輔具平臺是很有意義的,將一些家庭已經用不到的輔具回收到定點,經過修繕、整理,再送去給需要的家庭,做到了「撿福、惜福、再造福」;而臺灣本島的二手輔具要運到澎湖,需要搭船過海,都需要慈濟人安排接送,更是不簡單,很令人佩服與感恩!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