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日 肯定自己很有用

4.30《農三月‧十一》

【靜思小語】人生本是苦,就要在「苦」中磨功夫;遇到困難是正常的,不要被「難」攔住了。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家庭是孩子的小社會

全臺各區在學慈青、慈青學長及慈懿團隊與上人座談。上人說,畢業慈青成家立業,有各自的家業與事業,有孩子的也要用心教育,父母的身教很重要,要讓孩子自幼就有可以學習的人品典範。

上人說,孩子上學以後,教育當然要託付給老師,但是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地方,人生的大學校。孩子在家聽父母談話,看父母做事,都會模仿與學習;而且家庭是孩子的小社會,眼睛看、耳朵聽的都是家庭的生態。假如孩子們到學校接受老師的教育,學習正確的、好的行為,但是回到家看到父母家人的言行態度卻跟老師說的不一樣,在學校裏只有學到「形態」,家庭裏沒有實際的「生態」可以學習,就很難讓他們學好。

「我們培養孩子,是期待他們將來出社會、入人群,能為人間付出,所以教育孩子不能徒具形式,要讓他們學會生活的態度,而且從小就要給予孩子這樣生態教育,上學以後加上老師的形態教育,孩子們的人生導向才會整齊、才會正確。」

上人教已是青壯年的畢業慈青「莫忘當年」,不要忘記自己接觸慈濟、投入慈青的因緣,還要發大心,傳承、延續慈濟的慧命。慈濟立足臺灣,愛的能量普及全球,大家要以慈濟為榮;而慈濟以每一位慈濟志工的向心力為榮,不要忘了自己的發心立願。

上人曾經感慨「孩子心多變」,慈青畢業後就落入紅塵濁世,忘記了慈青時期的發心立願,所以許多畢業慈青培訓、受證委員慈誠,都會來到上人面前說:「您的孩子回來了,孩子心不變。」這是一句很貼心的師徒約定。期待這一大群孩子的心永遠不變,成為棟梁,負起社會人間的責任,更要負起家庭典範的責任。

人生難免有不如意事,上人勸勉,人生本是苦,來到人間就要在「苦」中磨功夫,假如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要起一個念頭:人間苦,撐得過,就是菩薩了。菩薩是為苦難眾生而來,遇到了逆境,就要慶幸自己得到修行的道場,要用心克服困難。

「要時常調整好心態,只要有心,就沒有苦攔得住我。我就是這樣,因為我知道人生本來就是苦,遇到困難是很正常的,不要被『難』攔住了,關關困難關關過,過了困難,會覺得自己這輩子很有用,不是沒有用、過不了關;每一道難關過了,自己會很歡喜、輕安。」

上人說,遇到困難的關卡,就要認真面對這個菩薩道場,好好修行,跨過了分秒、時日,也跨過難關,就代表自己有突破困難的能耐。過去的已經過去了,要把握當下,挑起責任;不要怕擔子太重,能夠承擔重任,是真正有用的人生。大家都是慈濟道上有緣人,要珍惜法親情,呼喚久未聯絡的慈青夥伴,連接起這分情誼,繼續同行菩薩道。

去而復返慈濟菩薩道

菲律賓慈濟人把握在臺灣的最後一天下午與上人座談。上人對師兄師姊們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不少人已經有三年多沒有回來精舍,雖然有視訊,但心裏還是掛念著弟子們的身體健康。雖然為了防疫無法像過去那樣經常會面相聚,但是大家與師父貼心;現在各國交通往來逐漸恢復,各國慈濟人紛紛返回精舍相見,上人形容自己天天在精舍,都感覺到菩薩從天而降,或是從地涌出,共赴「靈山法會」。

「每天早晨禮佛,腦海總是浮現靈鷲山說法臺的環境─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就是在此講《法華經》。」上人說,佛陀覺悟成道以後行化人間,四十九年間不斷說法,但是所走得到的範圍很有限,當時無法將佛法的影響力推展開來,不過佛陀的智慧流傳迄今,讓此時的學佛者可以用科學、科技印證佛法;慈濟人有更為殊勝的因緣,不只聽聞佛法,並且身體力行菩薩道。

這二天聽菲律賓慈濟人的分享,可知道大家做了多少救苦救難的好事?例如除了分會所在的大馬尼拉,人醫會也到偏鄉離島義診;窮困的人走不出來,醫王菩薩就走進去,即使要搭船、搭飛機,也不怕顛簸辛苦而去付出。

「你們都是用真誠的愛,展開雙手擁抱貧病苦難人;也許他們自從出生,從小沒有人重視與疼惜,在這麼窮困的地方,年紀很小就要去工作,一直過得很苦。他們在苦的因緣中,也有福緣接觸慈濟人,就有希望翻轉人生。所以佛陀教菩薩法,教導眾生見聞人間苦難,要發心去拔除眾生的苦難,而且『苦既拔已,復為說法』。相信你們到偏遠的地方去幫助貧苦居民,同時啟發他們的愛心,也許你們走過的地方,就會有許多人成為志工。」

保和島在二○一三年強震之後與慈濟結緣,師兄師姊不斷前往關心與幫助,迄今已經帶動出不少本土志工。上人肯定當地「人間菩薩大招生」有成,師兄師姊要持續鼓勵這群新發意菩薩或是慈濟會員;即使無法時常前往互動,也要運用手機、電腦網路傳訊,牽緊這分情誼,並請他們就近關心照顧鄰里中的孤老無依、貧病殘疾人。只要啟發了愛心,人人都是可以救人的菩薩;人人共同造福人間,才能消弭災難,重災輕受。

「我很擔心不久的將來,氣候變遷導致地球環境惡化的趨勢難以阻擋,但沒有其他方法,一定要淨化人心,所以慈濟人要把握機會向人傳法、弘法,啟發人人的愛心;一分心、一分福,唯有人人造福,才能消弭災難。」

上人說,慈濟世界是菩薩世界,不要輕視自己,菩薩必須在人間成,只要發心行善助人,人人都可以成菩薩。師父很感恩、很尊敬慈濟人,因為假如沒有這麼多人投入慈濟,即使自己很想要為天下苦難眾生付出,也無力做到;也很感恩自己早在過去就與大家結緣,此生才有因緣共聚在慈濟,而且慈濟人都很聽話,歡喜接受師父的教導並且身體力行,或是聽到師父說要在哪裏做什麼事,就歡喜護持、真誠投入。

上人感恩最初幾位資深慈濟人在菲律賓開拓慈濟志業,也懷念呂秀泉醫師,早期一幕幕畫面都還很清晰地留在腦海。「你、我都是第一代,人生難免有那一天,期待第二、第三代,世世代代不斷傳承法脈宗門,將慈濟慧命永久延續下去。慈濟世界裏有很多乖巧可愛的小菩薩,也許都是去而再來的慈濟人,因為大家都發心立願,生生世世做慈濟,行菩薩道,他們已經來了;而我有朝一日去了,等待我再回來,他們已經長大,在慈濟菩薩道等著接引我。」

「我們就要這樣一代度一代,從最初的一顆種子播下,這顆種子長成大樹,再產生許多種子落入土中,不久就會長成一片菩提林。」上人說,自然法則不可逆,人體自從出生就不斷在極微細的變化中;就如剛才看到幾位資深慈濟人剛投入時的相片,還很年輕,滿頭黑髮,現在大多白髮蒼蒼,這些都是日夜不斷的「行蘊」變化累積而來。既然這些變化無法阻擋,就要好好把握生命,善用分秒提升生命的價值。

「你們很理解師父的心,也貼近了師父的願力,發心立願行菩薩道,要將心力結合起來,廣邀菩薩造福人群。」上人肯定菲律賓慈濟人用「竹筒歲月」鼓勵受助的貧苦居民發心行善,此舉是要居民真正了解慈濟就是如此一點一滴匯聚助人的力量;天天存下點滴零錢,天天發一念要助人的善心,長存好心念、養成好習慣,大家的愛心結合起來,就成為廣被天下的大愛;經常與慈濟人互動,聽慈濟人說好話、跟著做好事,心靈受到淨化,也在人間拉起菩薩長情。所以期待師兄師姊時常說慈濟,可以度別人,還可以堅定自己的道心,用智慧造福人群。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礙於篇幅,還有更多重要開示無法刊登……

四月二日─土敘震災中長期援助方向分析
四月十七日─文史處主管同仁請示慈濟宗成立或宣告時間點
四月二十六日─「慈濟教育志業聯誼會」成立大會

※完整的每日行記以及師徒間感人對談,請關注靜思人文叢書處每季出版新書

→前往靜思網路書軒